APP下载

发挥政治工作特殊功能作用着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6-01-05瞿贤余

国防 2016年7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政治

瞿贤余

发挥政治工作特殊功能作用着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瞿贤余

内容提要:军民融合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在战区主战条件下,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政治工作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准确把握政治工作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努力构建政治工作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制度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政治工作服务功能,以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军民融合政治工作功能作用

作者:瞿贤余,西部战区政治工作部群工联络局副局长,大校

军民融合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这是习主席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赋予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内涵、新的使命、新的课题。在战区主战条件下,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必须紧跟习主席思想步伐,走在前列、引领前行,最大限度发挥政治工作服务功能,以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深刻认识政治工作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具有武装头脑、凝聚意志的特质属性。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首要的是教育引导各级充分认清军民融合发展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认清军队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职能定位,认清政治工作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起来、把力量和资源利用起来,不断增强推进落实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从历史实践发展角度来认识和把握。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兵家就总结提炼出“胜敌而草不荒”“善藏者藏于百姓”“出则备战,入则务农”等兵农合一思想,构成了军民融合思想的雏形。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等不同历史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宏观战略着眼、从具体国情出发,先后提出了“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思想,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路子。党的十八以来,习主席通观大势、运筹帷幄,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深刻指出要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重要政治保障,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把军民融合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为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政治工作必须从历史演进和时代变迁切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和决心意图,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把好政治方向、加大政治投入、强化政治自觉,确保党和国家的意志得以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任务得以坚决完成。

二是从参照外国有益经验中认识和把握。建立有利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军民融合模式,是世界主要国家共同战略选择和政策取向。美国是积极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的典型国家,也是世界军民一体化领跑国家;俄罗斯强调在首先满足国防需求前提下,大力推进军民结合和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建立军民结合的工业体系;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因其军事力量发展受限选择了“先军后民、以民掩军”的发展模式;以色列凭借特殊的地理与安全环境,实行国防高科技为立国之本的战略方针,用先进的军工技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印度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并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了“先军后民”的发展模式,等等。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实践都对我们有着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政治工作必须以我国发展实情和现实紧需为基点,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引进与推广相统一,对那些不能适应和满足军民融合发展的思维理论、方法模式和政策体制加以革新,切实把握政治工作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三是从践行战区职能使命上认识和把握。未来信息化战争,虽然直接表现为军事体系对抗,但实质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谁能在战争需要时迅速把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转变成军队作战能力,谁就有可能赢得战争。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80多个经济和技术部门为军队筹集作战装备和物资,动员73家公司提供食品、服装和药品,确保了作战行动的高效顺利实施。阿富汗战争中,美军运往巴基斯坦、阿富汗的物资70%是由民间力量承担的。新形势下,战区要达成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一刻都离不开整个社会和经济资源的依托,尤其是国家经济增速逐年攀升、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拥有巨大的保障潜力。政治工作必须从服务战区主战出发,紧紧围绕中心、聚焦中心,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新的内容架构、特点规律和运行机理,寓战时需要于平时建设之中,把战争能力蕴藏于国家和民众之中,努力担负起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

二、准确把握政治工作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重点领域

毛泽东曾指出,有重点才有政策,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抓住了重点,才能牵住一切事物的“牛鼻子”,继而精准谋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但目前军民融合发展中还存在多头领导、多层管理,沟通不畅、自成体系,法规缺失、制度粗疏等诸多矛盾,政治工作必须破立并举、标本兼治,有侧重地做好思想引导、宣传鼓动、人才培养等工作,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跟进发挥好生命线地位作用,

一是把深化思想共识这个首要突出出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选择。只有消融思想上的障碍和阻力,坚定决心和信心,才能形成同心同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生动格局。要牢固树立“大国防”观念。充分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机,举办安全形势研判会,走进“开放式”军营参观等活动,大力培养全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和守疆卫土的国防意识,切实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人文环境。要牢固树立“大体系”观念。军民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领域,具体到军队又涉及海洋、空天、网络信息、战略通道等作战要素。必须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未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畅通“民参军”渠道、拓宽“军转民”途径,从源头上打破军民界限,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要牢固树立“大协作”观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从本位主义和个人得失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自我封闭、自我设计、自我循环惯性中摆脱出来,能纳入国家统筹的就不另起炉灶、能利用民用的就不重复投入、能依托社会保障的就不自己铺摊子,减少资源耗费折损,努力实现军地共赢、双向互惠。

二是把党委组织领导这个核心突出出来。军民融合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的战略行为,涉及军地双方、各个系统、诸多领域、众多部门,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在实施决策指挥、过程控制和末端问效等方面,以共同的事业追求齐抓共管、齐头并进。要抬高层次起点,解决摆位不到位问题。各级党委要把军民融合发展当作书记工程、主官工程来推动,摆上重要位置和议事日程,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带头抓、靠前抓,切实以统一的领导在军地形成全要素、多领域的发展态势。要搞好分工统筹,解决职责不明晰问题。军民融合既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性引擎。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都要自觉端正工作指导,树牢“军民一条心”“军地一盘棋”思想,打破行政区划、条块分割、平战脱节,进一步明确细化军地双方职责、权限和任务,确保军民融合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有序发展。要加强科学管理,解决程序不规范问题。按照统一计划、统一开发、统一使用原则,地方要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国动委例会等,研究解决军队建设的矛盾困难;军队也要加强内部协调运转,搞好情况互通,坚持重大需求集体研究、重大问题集体攻关、重大事项集体会商,确保军地双向融得自然顺畅、合出优质高效,实现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三是把培养人才队伍这个关键突出出来。据统计,近年来全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干部的比例约为27.6%,而美、英、德、法、俄等军队的这一比例一般在7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军民融合培养人才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要多层次优化培养机构。将军队院校纳入国民教育转型的大布局,有些初级指挥院校应实现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医、文、工等单科型院校可视情交与地方合办;综合性院校可压缩规模,重点建设与作战准备紧密相连的专业。要多方位拓宽培养模式。坚持工程化构造、雁阵式打造、个性化塑造,围绕战区主战现实需求和作战任务牵引,通过聘请名师传承带教、选派人员定向深造、举办高端学术研讨、观摩见学高新企业等方式,改善人才知识结构、丰富他们的学历经验。要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充分发掘地方优质资源,对军队急需的重大决策咨询人才、技术攻关人才、新型装备保障人才,采取直接特招特聘的方式,借助网络平台建立社会人才储备库,开办人才招聘服务网站,使其为我所备、为我所用。

四是把发扬优良作风这个传统突出出来。好的作风催生战斗力、增强凝聚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纯洁和谐的内外关系作支撑,更需要风清气正的作风环境作保证。要狠于纠治形式主义“诟病”。军民融合是实打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漂浮,只有坚持真抓实干、综合施策,才能确保军民融合落地见底、取得实效。要勇于跳出故步自封“羁绊”。军民融合的核心是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开放创新体系,通过优化整合军地资源,使其“融入体系、改造体系、重塑体系、形成新型能力”。应尽可能地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论是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还是政策制度体系,都要想前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真正在整合中激发动力、在融合中增强活力。要敢于遏制腐败问题“毒瘤”。军民融合发展,是在经济社会全面转轨、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转型背景下展开的,涉及建设项目多、投入经费多,极易诱生腐败问题。越是在利益诱惑面前,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形成高压态势,堵住缺口、堵塞漏洞,防止推动融合靠感情、解决问题靠关系的情况发生。

三、构建完善政治工作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制度机制

制度是管根本的、管长远的。军民融合涉及多层级、多领域、多环节,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军民融合综合立法进程,逐步构建完善系统配套、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

一是依托政工综合部门构建规划需求机制。要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之机,视情在军委、战区和军种政治机关综合管理部门,建立一个军民融合政治工作领导机构,成员由干部、宣传、兵员和文职人员、群工等相关业务局(室)组成,主要负责组织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规划中有关政治工作要求,统筹协调辖区内军民融合的思想政治建设规划需求,发挥好政治工作承上启下、协同协调的功能作用。

二是依托地方双拥部门构建战时支前机制。要立足现有资源和条件,协调地方各级双拥部门搭建拥军支前平台,对开展政治动员、进行潜力调查、筹措战备物资、组建支前力量、支持战备建设、组织训练演练等予以明确规范;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制定人民群众参战支前法规,为参战支前人员评功、评残和牺牲人员的抚恤提供法律依据,切实调动全民拥军支前的积极性,营造部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合力谋打赢的政治氛围。

三是依托群工业务部门构建检验评估机制。科学的检验评估,是确保军民融合发展质量的有效手段。要设置一个由群工部门牵头的检验评估小组,组员由作战、训练、国防动员等部门人员担任,按照“是否有利于战区主战需要、是否有利于战斗力生成、是否有利于官兵健康成长”标准,建立相应的工作评估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重点对地方党委政府履职情况进行考评鉴定,并将结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管武装述职、双拥模范城区评比、爱国拥军模范表彰等内容。认真落实奖惩制度,对于平时服务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观念淡薄、注重形式、敷衍对待的给予必要惩处,不断提高部队官兵满意度、认可度,调动和激发军地各级领导抓军民融合工作的热情动力。

四是依托纪检政法部门构建审查监督机制。军民融合发展涉及多元主体、多方利益,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之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督导、相互监管的良性循环格局。要注重发挥各级纪检、巡视、审计部门特殊职能作用,强化执纪问责,广泛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成立由军地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军民融合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对立项、招标、设计、建造和验收过程进行审查和监督,尤其要对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搞好风险和源头管控,防止因监控死角和政策空子出现腐败问题,确保形成清正廉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孙永钰)

ISSN1002-4484(2016)07-0035-04

E25

A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政治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军民融合 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