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看《嘉莉妹妹》中的人物原型

2016-01-04王新春赵少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嘉莉妹妹

王新春+赵少博

摘要:《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小说主要讲述乡村少女嘉莉一步步从社会底层登上百老汇红舞星宝座的过程,展示了女主人公嘉莉的生存境况和心路历程,揭露繁荣外表下美国社会的阴暗面:贫困、失业、饥饿和贫富悬殊,具有很强的讽刺社会的意义。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嘉莉妹妹》中的人物形象,重新诠释德莱塞笔下的人物,再现人物原型下的丑陋人性与恶浊的社会。

关键词:嘉莉妹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人物原型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2-0109-02

引言

西奥多·德莱赛是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在1900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出版。这本小说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给后来许多作家的写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嘉莉妹妹》揭露并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尽管当时对这部小说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它的受欢迎程度足以证明它的成功。一百多年来,人们不断地从各个角度诠释这部作品,运用许多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作品和作者,让读者不断地认识与理解这部文学巨作。本文以新的角度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解读小说《嘉莉妹妹》中人物的原型,重新审视它的另一层含义。

一、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神话原型批评学派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达到发展的顶峰。神话原型批评的产生主要源于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有人将此二者视为神话原型批评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弗莱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集合者,是第一个真正把“原型”理论自觉运用到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他把人类学和心理学对原型研究的成果综合研究,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原型批评理论体系。弗莱提出了原型的概念,它是“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神话是一种核心性的传播力量,它使仪式具有原型意义,使神喻成为原型叙述。因此,神话“就是”原型,虽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在提到叙述时说神话,在提到意义时说原型[1]。其实神话原型就是以神话和圣经作为文学的原型,进而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意象等与其进行联系完美的结合,即文学是移位的神话[2]。

二、人物原型

1嘉莉——潘多拉原型

在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是被众神创造出赋予完美形象的美丽女神。宙斯将潘多拉作为礼物赠予人类,她的任务就是给人类带来无穷尽的灾难与痛苦。潘多拉是具有一切天赋与美貌的化身,然而迷人的外表下拥有一颗恶毒的心灵。她带着一个箱子来到人间,这里装满了危害人类的礼物。她打开盒子,盒子里的灾难慢慢融入人间,侵蚀着人类的心灵,改变人类原有的平静生活。潘多拉就是这样拥有欲望与野心的人,正是因为她被众神赋予一切,所以她才极具富有魅力与诱惑。

嘉莉妹妹正是潘多拉的原型。首先,嘉莉妹妹天生漂亮。她的眼里透着天生的聪明,是一个正在发育的美人胚子[3]。当有人把诱惑的橄榄枝抛向她,她就会认为别人对她的美貌感兴趣,而正是这样一个清纯少女般的美丽形象同时也会无形地将欲望与灾难点燃给他人。当在火车上杜德埃与她搭讪时我们可以知道,美丽就会吸引人的眼球,就会让男人付出一切。

其次,嘉莉妹妹正如潘多拉一样拥有非凡的智慧。虽然她的家境贫寒,但是她的虚荣心非常强,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生活。一个青春无知的少女来到繁华的都市,没有知识文化,仅仅依靠做苦力,何时能够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她才会依靠两位情人杜德埃和赫斯特伍德过着自己向往的日子。她刚来到芝加哥的时候,每天忙碌于找工作,她时不时地会去看街边橱窗里美丽的衣服和鞋子,再看看自己觉得很寒酸,衣服的华丽和端庄早已成为她心中衡量人的标准。在鞋厂上班时,嘉莉妹妹将自己与别人拉开距离,她用衣着把人分成两类:穿西装礼服的是有身价、有美德、有名望的人;穿工装短衫的是恶习劣质的人,不值一顾[3]。嘉莉妹妹在内心深处已经将火车上相遇的杜德埃作为富人、有身份人的标志,通过他的着装与现在身边的男人划分得非常清楚,即使杜德埃与她调情,她不但能够容忍还很开心,而现在这些粗鲁的男人使她从内心讨厌,不愿意多跟他们说一句话。当她在无助的时候,杜德埃帮助了她,给她金钱让她换新衣服和鞋子,等等,而这些也使年轻的嘉莉妹妹内心对金钱产生强大的欲望,她抵抗不住诱惑,纯真的她认为这是杜德埃对自己的爱,而杜德埃与其他的男人一样,对美丽的人充满着欲望与占有。嘉莉妹妹抓住了这根救命的稻草,因为大城市的繁华美丽引诱着她,她与杜德埃同居,他可以给她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其实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金钱和地位的欲望早已吞噬着内心。

聪明的嘉莉妹妹遇上了更加富有、有地位的人赫斯特伍德。他是与杜德埃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他是高级豪华酒店的经理,嘉莉妹妹对他在内心深处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赫斯特伍德的温文尔雅、宁静随和深深吸引着她,这个男人的风趣、博学以及着装更是让这个美丽的女孩子欣赏。而赫斯特伍德也特别喜欢这个女孩子,她的美丽与笑容让他久久不忘。嘉莉妹妹在赫斯特伍德的引诱下抛弃了杜德埃,当两个人在一起时,嘉莉妹妹并不知道他已婚,但是得知真相后最后还是没有抵挡住男人的甜言蜜语,与他私奔到纽约。赫斯特伍德为了她放弃了家庭、金钱、地位和名誉。嘉莉妹妹的诱惑使得赫斯特伍德放弃一切,为了给这个女人更好的生活还偷取公司的公款。两个人来到纽约以后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嘉莉妹妹在歌剧院找到了工作,她的美貌和天生一副好嗓子派上了用场,她渐渐走红,渐渐富裕,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而赫斯特伍德在她眼前,变得像一架破旧的生了锈的机器。她离开了赫斯特伍德,独自一个人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赫斯特伍德却逐步变得穷困潦倒,最后自杀。

《嘉莉妹妹》中的嘉莉就是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形象移位,“正因为潘多拉是所有神的礼物,她才是完全诱人的;从象征层面上来说,潘多拉完全的诱惑力恰恰与她所具有的完全的邪恶是分不开的”[3]。通过踏上欲望的火车,嘉莉妹妹将“陷阱”抛给了杜德埃,“踩着”杜德埃她认识了赫斯特伍德,“多亏”赫斯特伍德她踏上了明星之路。潘多拉的美丽与智慧与嘉莉妹妹的形象完全契合,嘉莉妹妹也是完全诱人的,她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一个给两个男人带来灾难与不幸的人,原因并不只是她自己,是当时的社会改变了她,灾难来源于她无法掌控的外面世界。在美丽的躯体中灾难也是潜在的,当美丽消失以后灾难就留给了当时曾拥有过美丽的那个人,这是杜德埃与赫斯特伍德诱惑之后的结果。德莱塞将人物植入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在虚拟的人物形象中批判着整个社会的虚伪和人类品行的败坏,以真切的现实主义为鲜明的特征,揭示了驱驶人们享乐却最终幻灭的主题,这足以说明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2赫斯特伍德——替罪羊原型

替罪羊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上帝耶和华为了验证亚伯拉罕的忠诚,命他将自己的独子作为贡品祭祀给上帝,当亚伯拉罕举刀杀死儿子之时,上帝耶和华被他的真诚所打动,阻止了他的行为。正当亚伯拉罕为儿子解绑之时,他看见旁边有一头羊卡在小丛中不能动,于是将小羊作为贡品祭祀给上帝。之后在希腊神话中,替罪羊被继续沿用,俄狄浦斯和耶稣都是替罪羊的形象。而在小说《嘉莉妹妹》中,赫斯特伍德先生原本幸福的生活因为嘉莉妹妹全都毁灭,虽说嘉莉妹妹只是他失败的导火索,但是赫斯特伍德先生是另一个“嘉莉”,他就是嘉莉妹妹的替罪羊。他为了与嘉莉妹妹逃亡纽约,而动用了保险柜里的钱,放弃自己的地位与金钱。初来乍到,来到纽约不知如何生存,正如刚来到芝加哥的嘉莉一样,可是他却没有像嘉莉一样掌握着自己的命运,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如意,没有别人的恩惠,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他处处放不下自己原来高傲的身段,可是最后却沦为乞丐,仅仅依靠施舍过日子。嘉莉妹妹看到赫斯特伍德的无能也离开了他,成名之后并没有帮助这个曾经对他有恩的男人,更是对这些穷人持有不屑的态度。拜金欲望早已改变那个当初非常崇拜爱戴赫斯特伍德先生的小姑娘,借着赫斯特伍德先生的“脊背”,她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没有赫斯特伍德先生的供给和宠爱,她不可能拥有今天的生活,这位“替罪羊”先生为了这样的一个拜金女郎放弃一切,乃至自己的一生。

结语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寻找原型,这些作品就是移位的神话。通过对神话的剖析,然后更加深刻地将小说中人物的原型、意象的原型和主题原型等等分析出来,与神话原型进行置换,这就是用神话原型理论解读文章的意义。就是利用这样的手法,作者将《嘉莉妹妹》中的人物进行原型置换,虽然神话中潘多拉与替罪羊没有任何的联系,但是小说中正是“潘多拉”的出现将邪恶与欲望带给人类,才会有后来赫斯特伍德“替罪羊”的出现。所以归根结底是欲望和贪婪改变了人类的一切。

参考文献:

[1]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大学出版社,1989.

[2]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3]西奥多·德莱赛.嘉莉妹妹[M].潘庆舲,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对《嘉莉妹妹》的悲剧人生的自然主义解读
论《嘉莉妹妹》中人物的道德挣扎
《嘉莉妹妹》中美国梦的破灭
以《嘉莉妹妹》和《平凡的世界》为例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