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踏实实做科研 相伴创新“中国梦”

2016-01-04陈国辉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国梦院士测绘

陈国辉

他曾说“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并身体力行的证明了这一点;他不注重外表,却总在科研创新上追求完美,甚至做到极致;他淡泊名利,多年来潜心于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他就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刘先林院士。

创新不止,追逐世界先进水平

刘先林院士的一生与两个字分不开,那就是“创新”。1962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工作,从此走上了测绘技术创新之路。在这里,他仅用了一年时间就研究成功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该方法解决了由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转入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航测内业辐射三角测量平面加密精度低的问题,为1:10000航测内业平面加密开创了新的途径,并被编入当时国家测绘总局1:10000航测内业规范,成为写入该规范中第一个由中国人发明的方法。

1965年,刘先林研究成功微分法空中三角测量;1968年编制出DJS-5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加密程序,使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第一次被引进我国航测生产领域;1984年,他研制成功ZS-正射投影仪及与之相配套的80个程序的软件包,在数据压缩、等高线软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一年也改变了中国的航空测量精密仪器设备百分之百依靠进口的局面。

1988年以后,刘先林相继研制成功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JX-1解析测图仪和JX-3解析测图仪,这个专攻图像处理的系列设备填补了国内该类仪器的空白,成了国外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的终结者。其中,JX-1开始从国外产品手中夺取国内市场;JX-3被同行用来改造国外同类产品,很快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并批量出口国际市场,实现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5月,刘先林成功研制JX-4A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这已经是全数字化的摄影测量系统。戴上特别配备的眼镜,在电脑屏幕上普通的高山、河流、房屋由平面的变成立体的。刘先林说,这让测绘人员在办公室里也能感受到野外真实的场景。有了这套设备,可以通过航空照片、卫星照片把地面模型原封原样搬到室内来,过去艰辛的野外测绘工作现在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该项研究获国家测绘局199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先林主持的“数字化测绘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于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套设备包括JX-4CDPW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影像扫描仪、3DVR系统,在我国测绘行业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产品还批量出口到发达国家。2007年5月,他牵头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了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作为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性价比高,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等部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先林院士不仅见证了我国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更对其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他介绍说,我国测绘技术在数据生产方面,因为人口众多目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最近有一个全球地表覆盖的数据是靠大量人力完成的,只有我国做出来了,可以说从数据生产方面我国是世界第一。其次,发展非常快,比如我国已经提出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领先于其他国家。另外,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也比其他国家快。但是,我国在测绘装备生产方面,只有少数几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很多不足。

“需要是发明之母”,刘先林认为,我国之所以在测绘设备生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关键原因在于国内对国产设备的需求量太低。很多人对国产装备不完全信任,仍坚持购买国外产品,这导致国产测绘装备整体发展很慢,仅有少数发展起来。因此,要想在这方面占领国内外市场,就要开发市场上真正需要的产品。

促进转化,实现更大价值

科研成果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刘先林院士对此深有体会,多年来以此为核心推动自己的科研进步。在他看来,如果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自己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科学家。他主张,在创新方面向音乐家、文学家学习,始终有新的作品诞生;而在产业化方面要向厨师学习,做出来的每顿饭都实现了服务于需求的目标。

多年来,刘先林院士和他的创新团队正是凭借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攀高峰的豪迈气概,顽强拼搏,创造性地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在全国测绘、水电、铁道、地质、冶金、煤炭、农林、城建等行业广泛应用,对中国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生产力水平。产品有的还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第三世界国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测绘科技事业发展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测绘赢得了国际声誉。

刘先林表示,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任何产品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能发展。目前,重视进口设备的风气对中国测绘设备业的创新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一些过分信任进口设备的人并不了解的是,很多国外进口的设备不仅价格高,为了占领我国市场,甚至还会降低精度卖给我们。因此,要发展我国的测绘设备行业,必须培养出国内的需求市场。

在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刘先林始终坚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致力于自主创新成果的普及和推广,以“随叫随到”的服务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普遍尊重。几十年来,为了使仪器的研制、生产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际,他不顾个人安危,长时间在小飞机上做试验。为了查明仪器故障,他趴在桌子底下一干就是半天,为用户解决各种新难题,赢得了用户的尊重和信任。不管获得多少荣誉,不管身份如何变化,他始终牢记一个党员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始终不忘一个科技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矢志创新,从不懈怠,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最大的测绘局——陕西测绘局从没用过一台国产仪器。JX-3解析测图仪研制出来后,刘先林提出先给他们两台试用,用得好再付钱。陕西测绘局数字化队队长翟群英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刘先林时的情景:运仪器的卡车到达后,一个50来岁的人夹在年轻人中间跟着卸货,货到房间后他伏下身便开始组装,直到有人称他刘工,翟群英才知道他就是这台仪器的发明者。翟群英说:“后来我们又买了几台刘院士研制的国产设备,不仅好用,服务也没的说,出了问题,刘院士基本随叫随到。”

几十年来,刘先林院士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他总能用最少的经费实现最高的转化率。他不仅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还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

对于技术创新类的科学研究,刘先林推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他以美国为例说明这种方式的优越性,美国的大学在技术创新方面进展缓慢,但企业在这方面却非常活跃。这种由国家提出目标,将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与研究部门展开合作的方式,能更好的推动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

心无旁骛,只为奉献

虽然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刘先林的科研之路比别人更平坦、顺利。对此,他的回答很简单——“不喜欢当官,只喜欢搞科研、搞创新”。“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中,我国将继续积极发展创新产业,这让刘先林院士极为期待。他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在科研创新方面的不足还很多,但只要国家重视创新,如正在实施的“千人计划”等鼓励创新举措的不断推进,未来在这一领域我们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所以,“十三五”必将成为中国科学界的发展机遇期,广大科研人员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更好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海峡两岸四地科研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两岸同胞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也愈加频繁。刘先林院士作为我国测绘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曾与台湾的成功大学有过交流合作。国家测绘局先后在成都、深圳、高雄等地开过四届测绘技术专业研讨会,刘先林院士也曾应邀参加,期间了解到目前港澳台地区在测绘领域发展较慢,他希望能够早日实现共同发展。

如今,年逾古稀的刘先林院士仍在为祖国的测绘技术创新发展殚精竭虑,他的愿望很朴实:“一个一个来,先把当前工作做好,逐步把目前设计的车载激光技术推广到国外,让其创造更大的价值。然后,为城市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提供一些基础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面向的是现实空间,但如今的城市处于网络社会中,是虚拟的网络空间,而这两个空间之间的关联可能会成为我们将来要考虑的方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刘先林推崇的技术创新,始终把实际应用作为主体目标,同时紧密结合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这样的科技创新才能有生命力。在这个自主创新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时代,秉持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科研创新精神的刘先林院士,将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创新“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更大的力量。

刘先林,中共党员,1939年4月19日生于桂林,籍贯河北省,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专家。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于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程师。1992年组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95年至1996年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1996年12月至今,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1983年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当选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2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3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测绘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坚信“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秉持着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在测绘设备的研究领域开拓进取,为我国的测绘技术发展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梦院士测绘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院士速递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