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巾帼教授
——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宇杰教授

2016-01-04肖延胜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哈尔滨工业大学微流材料科学

○文/肖延胜

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巾帼教授
——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宇杰教授

○文/肖延胜

刚进入不惑之年的李宇杰女士,已经是我国航天事业重要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巾帼不让须眉,古时指上战场的花木兰,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巾帼们的舞台还包括高科技研究领域。李宇杰教授就是她们中的一位。

花样年华勤学习

如果当年有定位系统,李宇杰的定位记录从1993年到2002年只有一个地方——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八年半的时间,她在这里完成了本科、研究生及博士的学习。这期间,李宇杰不仅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于2001年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其后,李宇杰进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到2007年,她远赴德国,进入乌尔姆大学的半导体物理研究所从事II-VI族纳米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德国乌尔姆大学在光电、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等学科方面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李宇杰在校期间还以“洪堡学者”的身份进入该校核磁共振所,从事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在多孔介质研究中的应用。2008年到2010年,李宇杰获得德国顶级研究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PI)的资助,进入位于斯图加特的马普学会金属所继续进行低维复杂系统(微纳多孔介质)中的传输过程与机理方面的研究。

回国建功展风采

2011年,李宇杰回到国内,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封装技术系的一名教师,多年的积累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2012年,李宇杰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她目前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微纳材料与器件、微纳连接、电子封装与可靠性、半导体照明等领域。

2012年到2013年,李宇杰教授负责海面及深海LED照明课题的研究,已制备出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多功能、大功率、高显色性深海LED照明灯具实物,使用深度达1000米以下。目前,她的课题组正在积极与企业合作,推进该项目的产业化,预计可在未来几年形成系列产品。以此为契机,李宇杰教授进一步将研究领域拓展到极端工况条件LED照明技术、智能LED照明技术及海洋电子装备封装技术与可靠性等方面,为发展高端电子制造技术贡献力量。

同时,李宇杰教授还负责新型微流控器件开发及相应连接技术与机理的研究项目。微流控器件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微创外科手术、环境监测等领域,是目前微机电系统(MEMS)中主要的分支之一。李宇杰的课题组从微流体本身的特点出发,利用多相流体界面处的传输和反应在微通道中实现低温原位纳米互连,电连接过程与微通道中流体的传输过程兼容,为解决微流控系统的微连接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向和相应的理论依据。

微纳连接与打印电子技术是电子制造中的新兴领域。李宇杰的课题组已制备出抗氧化性能良好的纳米铜,尤其是直径在2-10nm的超细纳米铜颗粒,并将其分散制成导电墨水,可在多种衬底上直写、打印或转印高导电性的连接结构,实现三维电路的低温快速连接。除金属导电墨水外,该组还开发出半导体量子点墨水,结合高性能打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积极实现多功能微纳光机电系统的全打印智能制造与集成封装。

目前,李宇杰教授已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在德国Wiley-VCH杂志社出版的2本学术专著中撰写相关章节,获授权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1项。巾帼建功的篇章,她正在自己辛勤谱写。

猜你喜欢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流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我校省级高水平应用特色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微流控法制备P(NIPA-co-MAA)水凝胶微球及其性能表征
《材料科学与工艺》2017年优秀审稿专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微流控芯片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微流控SERS芯片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