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创客”打造广覆盖多场景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2016-01-03彭菲邓恒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国际太空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卫星通信

彭菲 邓恒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航天+创客”打造广覆盖多场景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彭菲 邓恒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当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城市中被4G大数据侵袭时,你可能遗忘了在长途航班上,或者是乘坐轮船时没有数据网络的遗憾,你或许更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为人们提供大数据服务的有可能是划过天际的卫星星座。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下多媒体业务,乃至未来3D全息数据的高速、宽带传输要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的创客们设想通过部署不低于600颗Ka频段低轨卫星,建设低轨卫星通信星座系统,实现全球全天候100%无缝覆盖,构建起一张能够覆盖全球的信息通信网络,拓展全球服务能力。

星座组网联天地

低轨卫星星座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应用段构成,主要通信频段为Ka频段。空间段由不低于600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组成,采用极轨星座设计,共分12个轨道面,每个轨道面不低于50颗卫星,轨道高度1200km。通过超多星构成空间无缝信息层,利用超高增益自跟踪点波束天线覆盖用户,采用多星协同提升用户业务速率。

地面段通过国土关口站实现与地面数据网、通信网及互联网连接;通过境外中继站辅助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完成对卫星/星座的控制、系统的维护管理,并实现业务功能。

应用段包括各种类型的用户终端,如手持/便携终端、其他移动载体终端(如车载、舰载、机载等)、固定终端等。手持/便携终端下行峰值速率分别为10Mbit/s、20Mbit/s,移动载体终端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it/s,满足不同类型的应用需求。

卫星技术作基石

每颗卫星采用一体化设计,以载荷控制器为核心,对载荷系统进行电子系统集成和功能扩展,并围绕有效载荷进行整星结构、布局、热控的一体化设计和系统资源配置,在轨寿命5年。卫星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际上现有的低轨通信卫星最好水平。

卫星平台结构采用框架式层板结构,按系统集成分解封装,形成不同的功能“层”,采用统一结构尺寸的框架结构进行连接。有效载荷分系统包括了Ka频段相控阵天线、通信处理器等,并可按需扩展导航增强、数据采集、WiFi广播和对地观测功能等。

Space+Maker Create Wide Coverage and Multi-scene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猜你喜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卫星通信
2021年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综述
铱卫星通信业务发展分析及思考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欢迎火星探测任务试验队凯旋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频偏估计算法研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珠海航展上展现空间事业发展新成就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白俄罗斯一号通信卫星诞生记
航空器的顺风耳——机载卫星通信
中国通信卫星发射三十年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中国成功发射玻利维亚通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