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2016-01-02王建国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

电子制作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误操作变电可靠性

王建国 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

探析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王建国 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电力新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此种情况下,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变电运行质量。一旦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电气误操作事故,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甚至危机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变电运行中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科学化的防范策略,为变电运行相关操作人员提供借鉴。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原因;防范策略

变电运行过程中电气误操作主要包括误拉合断路器、带接地线合闸等,事故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均违反了变电运行过程中的正常操作步骤。就电力供配电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影响供配电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变电误操作的情况,不仅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存在引发二次事故的危险。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探讨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的防范策略,在维护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变电站电气误操作的主要原因分析

工具问题、解锁钥匙问题、闭锁装置自身问题以及标识、操作路径等问题是造成误操作的客观因素,其与变电站的设置、基础管理、操作环境因素以及相关配套工作的流程有着较大的关系。另外,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对设备的熟悉程度、操作方法、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安全意识等是造成变电站电器误操作的主观因素。如果变电站管理制度存在不足、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将大大增加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为了有效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保障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及用户的用电安全,输变电企业必须针对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制定相应策略。

2.变电站电气误操作的防范措施

2.1 健全变电站操作管理体系

为保证变电运行安全性,对电气误操作事故进行有效防范,应当在变电站原有操作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优化完善,并将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到行动中,确保变电运行过程中电气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操作行为的可靠性。输变电企业若想要对极易导致电气误操作的潜在因素加强管理,就应当结合这一内容对变电站操作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切实提高变电站操作管理制度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变电运行电气操作各项行为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制度依据。

与此同时,为对电气误操作事故进行有效防范,应当明确变电运行电气操作实际工作中的岗位职责,对岗位操作SOP进行科学合理的检验和评价,便于变电运行电气操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工作内容,并以相关检验与评价具体结果为标准和依据开展后续操作,从而保证变电运行电气操作各项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更好的满足变电站相关管理标准。变电站一线操作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特殊性,为降低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当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变电运行一线电气操作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强化一线电气操作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切实对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进行有效防范。

2.2 加强客观因素的检查与完善

为降低变电运行过程中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几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明确电气误操作的客观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保证必点运行电气操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电气误操作的客观原因与工具、解锁钥匙以及操作路径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就工具因素来看,在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过程中,一旦操作杆或绝缘手套受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气操作质量,甚至引发电气误操作事故。为有效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对可能影响电气操作质量的多项客观因素加以全面分析和有效控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电气操作的工具完好无损,并操作工具进行规范使用欧冠,定期对电气操作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和巡视,并、切实保证电气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与此同时,输变电企业可以以电气安全操作以及质量控制有效性等内容作为主要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和激励制度,降低电气操作过程中多项客观因素对变电运行的潜在不利影响,切实加大变电运行过程中电气操作人员对电气规范操作的重视程度,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增强电气操作人员的岗位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其能够自觉严格按照电气操作规范开展具体电气操作,保证电气操作的安全规范进行,最大程度上对电气误操作事故进行科学化的预防和控制。

2.3 对主观因素所引发的电气误操作进行有效防范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为有效降低由于主观因素所引发的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提高电气操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实行“以老带新”的模式,促使电气操作新员工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工作,熟悉变电站运行条件下的设备性能、结构、原理等实际情况,并能够在老员工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独立的电气操作,切实保证电气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为有效防范电气误操作的发生,应当针对电气操作人员进行规范的业务培训和基本功演练,并在技术改革与创新后电气操作技术与设备的实际变化情况及时开展培训和教育,确保全部电气操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电气操作技术的实际应用形式,并对电气操作新设备进行安全规范操作,能够基于操作要领自觉开展强化练习,进一步强化电气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最大程度上降低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几率。

在电气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是引发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一项重要主观因素,部分电气操作人员盲目自信,认为电气操作比较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单纯将操作重点放在重要环节,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电气操作小问题,此种情况下极易引发多种类型的电气误操作事故,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变电运行电气操作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电气操作人员对电气操作各环节的重视程度,强化其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从细节入手,保证电气操作的规范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变电站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电气误操作事故,会严重影响输变电系统的有序发展,甚至对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全面提高变电运行稳定性,提高供配电服务质量,应当基于变电站运行基本特点出发,对电气误操作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积极建立健全变电运行管理体系,规范变电运行过程中电气操作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电气操作环境,提高电气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并做好监督考核,切实强化电气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对电气误操作事故进行科学化防范,切实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周志源.探究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科学时代》,2015(5)

[2]曾德萍,李卫东.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1)

猜你喜欢

误操作变电可靠性
浅谈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问题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GO-FLOW法在飞机EHA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对一起误操作事故的几点看法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论如何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变电运行事故的根原因分析
发电厂供电设备电气误操作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