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工基础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研究

2016-01-02李文光灯塔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电子制作 2016年22期
关键词:理实基础课电工

李文光 灯塔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电工基础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研究

李文光 灯塔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电工基础课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中职学校的电类及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工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策略,在确立培养目标、建立教学场所、更新理念、做好教学设计等方面提供了方法。总结了教学实践,论述了教学措施,既要将培养目标具体化,又要整合教学内容;既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模式,既要重视情境创设,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而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对接。

电工基础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策略

引言

电工基础课是中职学校的电类及相关专业重要课程,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而表现得较为抽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在黑板上“种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笔者采用电子版的中职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开展了教学实践,逐步探究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教材的编排实施了模块教学、任务教学、技能训练、仿真操作、体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使学生的素质更适合企业的需求。

1.电工基础课的教学现状

1.1 相关的专业实践教学设备较差

目前,由于受到办学规模、办学资金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诸多学校缺少相关设设施,教学场所不符合“前校后厂”模式的要求,学生缺乏电工技能练,这阻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1.2 教学理念以理论教学为主

目前,部分中职院校教师没有贯彻“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的指导思想,将注意力放在理论教学方面,一直坚持为学生灌输理论的思想,而没有加强对实践的重视。致使学生无法得到较好的实际技能训练,无法了解岗位基本要求。

1.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许多老师不愿做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法为主,仍以自我为中心,让学生随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没有形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手段上,没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缺乏情境教学和模拟教学训练,这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单一,缺乏技能,思维疆化,更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遭到扼杀。

2.电工基础课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2.1 明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典型学习任务的选取与实施,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工种必需的电工通用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其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基础。

2.2 建立完备的“前校后厂”式的教学场所

根据教学要求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的电子电工实训室,以满足理实一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2.3 任课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向专家学理念,向同行学方法,向企业学经验,将自身的理论水平融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路上。

2.4 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开创新的教学过程设计,即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明确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实现、突破重点、体现关健上下功夫。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充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本质。

3.实现电工基础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3.1 将培养目标具体化

根据电子社教材的模块和教学内容,将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定为:一是电能应用与安全用电能力;二是电路模型的计算能力和直流电路基本定律的应用能力;三是电容、电感的应用探究能力;四是交流电的简单应用能力。综合以上能力与电工岗位标准相结合,具体化的教学内容。

3.2 整合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将具体的培养目标模块化、任务化、知识化,实现知识链接和知识拓展,在实验与研究、技能训练中改变教学模式。教学任务设计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类型到综合型,为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做铺垫,以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将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仿真教学、体验式探究等学习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3.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模式

对于中职学生。在降低理论要求的前提下,贯彻“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通过仿真实验、实验与技能训练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素养、技能、知识、创新与思想方法、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有收获、探索有发现、研究有成果,为学生“发现真理、创新技能”留有足够的空间。

3.4 重视情境创设

首先创设电工电子技术在生活、生产、高科技领域应用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实训室创设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企业文化,用于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二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电工工具、仪表和电子线路,熟悉结构、了解功能和操作方法,为操作做准备。三是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电工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四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查阅、搜索电工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优、创业精神。

3.5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采用“优、良、合格”等进行定性评价,对学生综合评价,为每个学生考核得“优”创造条件、构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评价的激励作用。采用定性评价,可以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评价,只有自身有较大的进步即可得“优”,每个学生的“优”可以“不等价”,学生的结业成绩由百分制的终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评价构成,因此学生的结业成绩区分度仍然会很明显。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工基础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了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的对接,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1周德仁.《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2014.02第四版,ISBN978-7-121-10521,电子工业出版社

[2]王剑.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实施[J].亚太教育,2015,05(23)∶46-48.

李文光(1969—), 男 ,汉族,辽宁省灯塔市人,本科,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

猜你喜欢

理实基础课电工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医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新路径的探讨与实施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纯电动汽车理实一体化教学智能实训台的创新设计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