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16-01-02王彦军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电子制作 2016年22期
关键词:榆林电工实验教学

王彦军 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王彦军 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经过多年发展,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传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校教学改革的实践。

电工电子 教学改革 创新实验 实验室开放

引言

电工电子是现代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电工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因此电工电子学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实验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大幅度扩招后,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只有树立起现代教育新思想,才能使实验教学改革迅速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创新精神,对工程类人材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投入,建设好具有开发、创新能力的电工电子实验室,改革实验教学。

1.传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环节中实验的学时数较少我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着学院多个专业,“电路基础”、“电机拖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和全校所有工科非电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教学任务重,但对每个教学班级来说实验学时数较少,学生在实验阶段不能有效地掌握实验方法和运用仪器设备,只是被动的操作,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个别抄袭现象难以杜绝。再有以往高校本科教育中较多的强调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相对忽视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运用,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普遍较低。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差,对实验不够重视学生在实验课前绝大部分不预习,不思考实验内容,只是完全按照教师讲的被动地操作,模仿和依赖性比较强,满足于上交实验数据。这样的实验教学,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2.我校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的实践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针对实验教学改革,我们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我们始终注重拓宽学科基础,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技术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达到整体优化理论、实验与技术基础的实践体系,使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2.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开展了个性化培养模式,对特别突出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如电子设计大赛培训、“挑战杯”培训及学生业余科技活动制作等。这个环节主要安排一些特定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组织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等工作。这类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对每个学生既是一种考察,也是一种挑战。更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核和检验。

实现实验室开放。我校电工电子示范中心各实验室实行开放式运行,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每个学期开学初,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详细的实验安排计划,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灵活机动地合理调整,在时间、场地、设备及指导老师的配置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除基本实验内容由教师统一安排外,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和选做实验,由学生自己预约实验时间,自主完成实验项目。为了保证实验中心开放运行良好,中心还专门制订了《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办法》、《实行在无人辅导下学生独自完成实验的操作规范》。由于计划周全,中心运行良好,教学秩序稳定。

整合实验内容,强化能力培养,构建一体化的电工电子基础实验课程体系。多年来,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课程虽然大多已经独立设课,但过分强调实验课程所在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严格对应,将实验项目束缚在课程知识体系之内,容易造成实验课程之间的相互隔离、实验内容的重叠和教学时数的膨胀,不仅影响实验教学效果,而且难以开展跨课程、综合性的创新型实验,制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打破实验课程的学科本位桎梏,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课程的整体性,将“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模拟电路实验”、“在系统编程技术”和“电子工艺实践”等课程,融合成为一门分阶段实施、跨多门电工电子基础理论课程的“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各实验模块之间相互衔接、逐层深入,最后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对全部实验内容进行系统集成与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大量跨课程的一体化的研究创新实践活动成为现实。

为此,我们遵循知行统一、学思结合的育人原则,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1] 王彦军. 开放实验室与大学生实践能力[J]. 榆林学院学报.2012,4(07):110-112.

[2] 肖利梅,李策,袁桂慈,等.电工电子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9)∶ 76-77.

[3]王彦军. 电工学实验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榆林学院学报.2010,4(07):106-108.

[4]郭红霞. 电路分析课程改革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3,6(11):87-89.

榆林学院院内专业建设项目:NG2016-5

王彦军(1983—),男,陕西榆林人,实验师,硕士,从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G 640

猜你喜欢

榆林电工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走榆林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特变电工
榆林抿尖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