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校园足球,靠什么“走”到今天

2016-01-01蒋夫尔

校园足球 2015年5期
关键词:萨克球场上足球运动

中国教育报记者 蒋夫尔

百年校园足球,靠什么“走”到今天

中国教育报记者 蒋夫尔

4月,天山之南,春回大地,柳枝发芽,莺飞草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古丝绸之路重镇—新疆喀什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记者抵达了此次采访的目的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依克萨克村小学。

一路上,记者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此次探访的依克萨克村小学位于帕米尔高原。“她”既普通,又不普通。130年前的1885年,依克萨克村小学成立了一支校园足球队,这是新疆历史上的首支校园足球队。130年过去了,这所小学的校园足球队依然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百年校园足球,靠什么“走”到了今天?记者的探访,只为找到背后的答案。

秘密一:传承下来的足球文化,让村里天天都有“球赛”看

刚走进校园,远远地,就传来了足球场上所特有的热闹声。一场比赛正在学校的球场上举行。

当记者走近时,只看到红队和黄队在拼搏和厮杀、传球、争夺、拼抢、射门……,场边的小学生们欢呼着、呐喊着,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加油。

“球进啦!”

随着裁判吹响了终场哨音,一场比赛落下来帷幕。“1:0”,红队胜利了。

“亚克西,亚克西!”场边的观众中,几位老人一边夸赞队员们,一边竖起了大拇指。记者这才看到,四五位村里的老人也来为队员们助威。

“看到孩子们在场上敢拼敢抢,技法熟练,很令人欣慰。”吾甫尔·祖农老人对记者说。记者眼前这位80岁的老人,不仅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足球运动员,如今还是个铁杆球迷。吾甫尔·祖农对记者说,“从这些小巴郎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当年的影子。小时候,我们也是这样踢球的,只是那个时候,足球和现在的不一样。”吾甫尔·祖农的小学生活也是在依克萨克村小学度过的。“回想起小孩子时代对足球的热爱,一切如在眼前放电影一样。”吾甫尔·祖农说。

历史翻回到1885年,巴吾东·穆萨巴耶夫、胡赛英·穆萨巴耶夫兄弟从国外学成归来,在村里建起了一所学校,同时建成一座足球场,把足球运动引进了这个高原上的乡村小学。

就这样,依克萨克村小学开启了校园足球时代。

如今,依克萨克村小学的校园足球队,每天都会按时训练,通过“对抗比赛”来提高孩子们的足球水平。正因为这样,村里的孩子和村民每天都能看到“足球比赛”。

依克萨克村小学校长买买提明对记者说,130年来,足球课一直是这所小学的必修课。如今,这所小学每个班级,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足球课,每周还有4节体育课。除了女孩子,所有男生都是足球运动“小健将”。平常的活动时间,孩子们也喜欢到足球场上去踢足球。

记者看到,依克萨克村小学的足球场,就是一块地平整出来的开阔场地,跑起来,会扬起高高的灰尘,球网也已经破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孩子们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和酷爱。

“虽然没有绿荫场,但孩子们在球场上努力拼搏的场景和呐喊助威的观众,就觉得这和其他足球比赛没什么差别。”买买提明说。

秘密二:百年校园足球历史,最令村民骄傲自豪

“我很喜欢足球,特别喜欢在球场上奔跑的感觉。”依克萨克村小学的校园足球队队员、六年级(2)班的阿不拉江·买买提对记者说。

阿不拉江·买买提告诉记者,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足球,没事的时候就在院子里踢,后来上学了,就到学校球场上踢。“在我们这个村,会走路就‘会’踢球,足球就是孩子们的玩具,整天和孩子们相伴。”依克萨克村村长阿吉木·克里木对记者说。

在依克萨克村小学,最多的体育用品就是足球了,足足有50多个。而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有足球,有的家里还有好几个。“村民都很喜欢足球这项运动,一有空闲,要么在自己院子里颠球玩,要么邀约上几个朋友到小学的球场上踢上一个下午。”77岁的居来提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村里,没有家长不支持孩子踢球的。”

说起小时候,居来提老人谈到最多也是最开心的就是足球。

“当时,有一场比赛,我们和外县的一支球队踢,打了个5比0。回到村里,我们就像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战士,赢得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居来提老人对记者说,“那个热烈场面,至今都如在眼前,那可是最高的奖赏和荣誉了。”

听说有记者来村里的小学采访足球,村子里一下子来了好些位老人。他们当年都是这个小学的学生,也都是足球运动员,如今,还是钟爱着足球运动。随便问到哪一位老人,讲起关于足球的故事,总是滔滔不绝,喜形于色。

尽管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足球故事,但是大家都会谈到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所有村民都为村里的百年足球历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上阿图什镇学区党总支书记吴铁告诉记者,依克萨克村之所以成为“百年足球村”,最关键的是这里的大人小孩都喜欢足球运动。

最令村民感到自豪的,是起源于依克萨克村小学的校园足球运动,得到发展壮大,并辐射到了周边的克州、喀什、乃至和田和阿克苏地区,形成了南疆校园足球的发展圈,使足球人口扩大到数以万计。如今,依克萨克村小学被命名为新疆首个“红领巾足球学校”。

秘密三:130年前“种”下足球梦,伴随身体健康发展

在依克萨克村小学的二楼陈列室里,珍藏着一个130年前靠手工缝制的足球。严格意义上来说,和现在的足球相比,这个手工缝制的皮球,无法称之为足球。然而,在全校师生和所有村民们眼中,这只足球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地位。

80岁的吾甫尔·祖农一边抚摸着这只足球,一边对记者说,“那个年代,没有足球,怎么办?大家只得动手缝制,牛皮里面包上羊毛、棉花、干草等,扎起来,就成了足球。”

虽然80岁高龄,吾甫尔·祖农还现场给记者演示了几个当年他作为足球运动员时,踢足球的招式。还特意脱掉帽子,用头顶了几下。“当年我们就是这样顶球的。”吾甫尔·祖农说。

记者接过这只写满历史的手工足球,惊奇的发现这只足球很重,足足得有一公斤多。要踢动它、顶起它,得需要多大的力量啊。“是啊,每踢一脚,都要很用力,球重,踢不远。”吾甫尔·祖农笑着说。

即便这样,依克萨克村小学的一代又一代孩子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足球运动。用吾甫尔·祖农的话说,“足球梦的种子在130年前就种下了,不仅扎根于我们的心里,而且早已融入到一代又一代人的骨血之中,延续、传承。”

学校的陈列室里,一排排奖杯都是历代依克萨克村小学的足球队赢得的荣誉。

为什么这么喜欢足球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几个村里的老人竟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踢球既快乐,还可以强身健体啊。80岁的吾甫尔·祖农从未生过什么大病,“都80岁了,我的身体依然很好。我现在还能在球场上踢球。”吾甫尔·祖农对记者说,“这得感谢足球啊,我才有今天的健康。”

吴铁告诉记者,这个村的老人都很长寿,这与他们热爱足球运动息息相关。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村里几位70多岁的老人还和村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在球场上“较量”了一番,场面甚是精彩。村长告诉记者,依克萨克村全村有4000人口,除了妇女和小女孩之外,所有男人都会踢足球,足球人口占村里总人口的60%。

吴铁说,有了足球人口做保障,百年校园足球的传承,才有坚实的基础。一百多年来,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依克萨克村的每个人都离不开足球运动。因为梦想、热爱、强健体魄等因素,历经百年,依克萨克村小学的校园足球,在帕米尔高原上传承到了今天。

在结束探访,准备离开依克萨克村小学时,记者偶一回头,看到学校的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字:因为足球,所以美丽!

猜你喜欢

萨克球场上足球运动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自由组合的同桌
球场上的喜剧大师 THE BRIEF PELICAN
世界杯
超级射手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球场上“掰掰手腕”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
如虎添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