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例分析“学法指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湖州市优质课《技巧—跪跳起(水平二)》的学法指导解读

2015-12-30李春林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小学3130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法手臂环节

李春林 (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小学,313000)

实例分析“学法指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湖州市优质课《技巧—跪跳起(水平二)》的学法指导解读

李春林 (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小学,313000)

笔者以2013年浙江省湖州市体育学科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的教学内容为例,对学法指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实例分析,以期更清晰地解读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解读学法指导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首先要厘清教法、学法、学法指导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法和学法互为整体,不可分割,同属于教学方法的层面。会不会教、能不能把学生教会(包括会知识、技能、方法)关键就在于有没有用学法指导和用什么样的学法指导。通俗来讲,学法指导是如何将教师的教法有效地落实到每名学生具体的实践上,是教法与学法之间的桥梁。

本节课是浙江省省编教材《技巧——跪跳起》(水平二)的第一课次,教学重点是“摆臂制动”,教学难点是“摆臂与提膝动作的协调”,因为是借班上课,学法指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则更易体现。从各个教学过程和课的各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及意图来分析授课教师如何将学法指导行为(个案)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见表1)。

表1 “技巧—跪跳起”课的教学流程

一、对课堂听讲的指导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课前,学生们已经在操场上等待教师上课,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等待上课铃响的间隙,教师与学生做了一个小互动。

教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这是几?(老师伸出1个手指)

学生:一(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教师:这是几?(教师伸出2个手指)

学生:二(学生显得很不屑)。

教师:一加一等于几?(教师伸出3个手指)

学生:等于三(学生们回答得很快很坚定,稍后又回过神来,接着都笑了起来)。

教师:老师刚刚跟同学们开了个小玩笑,为什么同学们会回答“三”呢?由于老师问的问题很简单,同学们没有经过小脑袋思考就回答了,对吗?

学生们似乎明白了什么,顿时鸦雀无声。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耳朵、眼睛和小脑瓜缺少了任何一个器官参与都可能会出错了吧,在上课时,老师无论是讲话还是做动作,同学们都要将耳朵、眼睛和小脑瓜一起参与进来,好不好?

学生: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在后续的教学中,听课教师和评委们发现,教师在讲解或示范时,学生们听讲都格外认真、观察得特别仔细。授课教师“忽悠误导式”的导入的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对技术动作的观察指导是提高学练效果的法宝

上课铃响起后,学生显得格外认真,授课教师开始上课。

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在宣布本节课的任务及要求时,学生听得特别仔细,在热身活动时,教师安排了当时特别流行的骑马舞,很多学生只会跳一点,对动作的节奏还不是很清楚,教师要求学生边听节奏边观察上下肢动作变化,“左右左左,右左右右……”,大约进行了10秒钟,学生听着音乐跟随教师跳起欢快的“江南Style”,教师发现学生的动作节奏都很准确,上下肢动作也比较到位。

热身的第二个部分—“垫上赛马”,教师按相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动作节奏和肢体变化,学生也能够比较准确地跳起来。

导入游戏环节时,教师边做示范动作边设疑。

教师:在不用手臂支撑、小腿压垫、脚背绷直的情况下,哪位同学能直接由跪姿跳起成蹲姿?大家开始尝试。

学生:我行!我行!

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在垫上尝试起来,10秒过去了,20秒过去了,绝大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但仍然没有放弃,都在开动脑筋,极少数学生能够由跪姿跳起成蹲姿。教师请了一位能成功跳起来的学生做了示范,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教师不失时机地跟进。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本领—跪跳起,大家想不想学?

学生:想!

教师很自然地导出本课学习的具体技术动作名称,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准确、有效、前置性的学法指导具有预防错误的功能

在跪跳起的学习环节中,授课教师共安排了五个子环节:原地摆臂制动练习、跪跳远练习、跪跳高练习及集体展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提问、引发思考及讨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进行讲解和动作示范之前,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强调:老师在示范动作结束后,会对大家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提问。

教师:老师开始做示范动作了,请大家看清楚老师的身体姿态和手臂动作的变化。在示范动作结束之后,老师将对你们看到的动作进行提问。

教师:老师的手臂动作有什么变化?请举手回答。

学生A:老师的手臂摆动了两次。

学生B:摆动时,手臂是弯曲的。

学生C:老师的屁股跟着手臂的摆动一上一下地跳动,而且膝盖在手臂摆动突然停止时,有点离开垫子。

另外,教师在做跪跳起的动作示范时,同样运用了这样的观察指导法。要求学生观察教师的身体姿态变化,学生皆能一一回答。“老师的腿向上收得很快”、“老师的身体上下弹动很有节奏”、“老师做完动作后两腿是并拢的”等。

通过这样的学法指导,学生在后续的练习过程中会有意识地避免常见错误,朝着正确的方向模仿及体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基本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在集体展示部分,学生的动作基本都达成了本课的技能目标。

四、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诱因

在跪跳起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有这样一些对白(汇集在一起表述)。

1.摆臂制动练习部分

教师:为什么手臂摆动停止时,膝关节会离开垫子?

学生:手臂用力摆动将身体带动起来。

教师:这叫摆臂制动,我们体验一下,试试是不是与大家说的一样。

2.跪跳起练习部分

教师:老师的手臂为什么要做两次预摆呢?

学生:是为了让手臂摆动跟身体上下跳动更合拍。

教师追问:摆臂跟身体弹动合拍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这样做手臂和身体才能同时向上用力。

教师:哦,这样做的动作会更协调、更便于向前跳起来,是吗?

学生:是的!

这个环节,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对学生的观察行为进行了指导,学生观察时更加关注教师的动作细节,并根据教师的学法指导,有目的地观察教师的身体变化,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在回答提问时,学生的思维跟教师的意图几乎在一条轨道上,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身体练习进行尝试验证,在之后的自主练习中,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对同伴的练习进行简单评价了,“你的手臂摆得没有力”、“你的手臂摆动跟身体上下弹动不一致了”、“你的摆臂没有制动”等。

在跪跳起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意识地进行摆臂制动和快速向前、向上提膝的动作了,臀部下压反弹与手臂预摆的节奏也协调多了。

说明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在身体练习时经过了思考、有目的地体验动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思路,至少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上不仅学会了,而且会学了,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五、对讨论方法的指导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提高讨论效果的必要途径

在赛龙舟游戏环节中,需要各小组成员积极配合,教师讲解了游戏规则和要求,并示范了游戏方法后,要求各小组展开讨论并进行赛前训练。

教师在小组讨论之前提出了3个要求:1.紧紧围绕如何达到团队配合、动作一致展开讨论;2.每名成员想出至少一种方法,并阐述其优势;3.小组最终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大家集体讨论或投票决定的,也可以逐一尝试后进行选择。

在讨论环节,每名学生都在积极想办法,踊跃地推出自己的方法。在比赛时,有的小组喊“一二、一二……”(即“一”同时向前迈左腿、“二”同时向前抬右腿);有的小组喊“左右、左右……”;有的小组喊“超越、超越……”;有的小组喊“嘿哟、嘿哟……”。

整个比赛进行下来,教师发现各组的配合都比较默契,动作基本能做到协调一致,伴随着教师的击鼓声,真有点赛龙舟的气氛。

学法指导在讨论环节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积极思考、明确讨论方向、善于表达观点,即想说(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敢说(有阐述自己观点的自信,敢于表达、乐于表现)、会说(有目的、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对讨论习惯的培养、讨论时机的把握、讨论形式的选择、讨论结果的归纳等。本环节教师提出的3个要求对学生的讨论进行了有效指导,主要体现在:对讨论的形式进行了界定,即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对讨论的方向进行了确定,即围绕如何有效配合、达到动作一致;对讨论任务进行了规定,即每名学生提出一种团队配合的方法;对讨论结果的归纳方式进行确定,即小组讨论后确定最佳的方法或逐一尝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进行了激发,鼓励学生想说敢说,即最终被采用的方法成为金点子。

猜你喜欢

学法手臂环节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变大变大
谚语趣画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完美的手臂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