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5-12-28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资本

刘 丹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刘 丹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流动人口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拥有状况以及在家庭教育中的运作情况,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家庭教育资本的拥有量十分有限,而且资本的质量不高。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调查

一、调查背景

从国家人口计生委获悉,国家人口计生委日前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青少年流动人口和老年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昆明第六次人口普查,昆明常住人口648万,流动人口198万,2009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员和农民工子女已达17.78万余名。伴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的大潮,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通过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目前国内对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研究不是十分充分,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开展模式,少量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主要是研究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和因素,而家庭教育对策和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专门针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方法的研究却还很少,所以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

为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现状,我们以昆明伍家堆社区三所农民工子弟小学为基地,全面开展了一次访问、座谈、问卷等诸多形式的调查。本次调查除访问、座谈外,还问卷调查学校200名学生的家庭。根据所取得的数据和访谈材料,笔者首先分析了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状况。之后,笔者总结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发挥社会再生产的正功能,给予流动人口子女向上流动的机会以摆脱不利的状况。

二、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于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本的论述可以看到,在社会排斥背景下,流动人口家庭对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拥有量较少,而且资本的质量不高,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家庭教育资本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在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中存在优势的方面,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好、坚强、乐观的品质,但是,总的来说,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总体情况十分令人堪忧。

(一)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本存在的问题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家庭经济资本处于劣势,流动人口来到城市以后由于制度安排以及自身的条件的限制,使得流动人口只能从事一些劳动时间长、生产环境差危险、报酬低的工作。导致他们与子女相处的时间短,甚至忽略对子女的教育。

第二,流动人口家庭社会资本不足。在社会网络的视角下,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关系局限于老乡和亲戚,基本没有其他寻求支持的渠道。家庭中与子女互动不足或者由于沟通方式不当导致子女的叛逆甚至是反社会行为的出现。父母多采用控制性和干预性的互动方式,支持性和引导性的互动方式运用不足。父母在寻求教育支持网络时感到非常无力,他还是保留非常保守的观念,认为孩子是父母的,要自己来管,家长很少与学校主动联系,他们认为包括学校学习在内的很多方面的内容要自己来教育,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社会的,几乎没有想过自己没有办法教育的时候借助于社会资源和一些专业的咨询机构来寻求帮助。等到子女真正的出了问题,触犯了法律交给有关部门来管理,已经来不及了。

第三,家庭文化资本非常有限。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很多母亲不识字,对教育的内容和采取方式认识有偏差,这些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不利。家庭文化生活匮乏甚至出现不健康的娱乐方式如赌博等。

(二)家庭教育资本不足导致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

由于父母在获得经济资本时的流动性的特点、职业的特点和家庭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很多流动儿童有被寄养的经历导致亲子关系不够亲密,引发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的社会资本不足,导致父母教育的无力。不知如何和学校配合共同面对子女出现的问题,也不知如何取得社会教育资源网络的支持。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局限于公有和老乡,同质性强,而且处境类似,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太大的作用。

由于父母的文化资本不足对教育观念存在一些偏差,强调父母的权威,家庭互动缺乏平等沟通的氛围。流动人口家庭互动围绕学习和花钱的问题展开,互动多为控制性互动和干预性互动,引导性互动和支持性互动不足。导致孩子在心理上远离父母,在行为上出现问题。在家庭教育的价值观上,流动人口家庭普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行动上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流动人口家庭文化生活匮乏,甚至出现赌博等不良的娱乐方式。

总之,由于家庭教育资本处于劣势导致家庭教育的运作情况不佳,需要其它力量的介入来共同关注流动人口家庭的教育。

三、建议对策

布郎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理论为理解影响个人发展的多层次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框架。根据布郎芬布伦纳的观点,社会生态有四种环境系统,如图所示:

有关儿童生活环境的社会生态学视角

儿童是在环境中成长的,无时无刻不与外界产生联系的,儿童所在的第一环境是微观环境家庭,家里人的一举一动东孩子看在眼里,不停的模仿着,流动人口子女也是一样。笔者调查的社区是城中村改造后的样子,表面上街道整齐,商铺林立秩序有序,进入住他们的住所后发现楼道昏暗,杂物到处都是走路要十分小心,人流混杂,共用厨房和厕所,配套设施不完善,消防安全隐患高。房主为了多收租金,尽量将房间的面积造的很小,平均每家在10平方米左右。麻将声此起彼伏。一些流动人口家庭人数众多,拥挤不堪,很多孩子尽管在冬天也愿意在外玩耍,问起来就说家里太挤了待不下,只有睡觉的时候才回去。家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只是睡觉和吃住供应的地方。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一直是一个困难,虽然国家已经出台各种法规和条例,流动儿童有和居住地儿童同样的求学权利,但是由于政策的时滞以及其他复杂的原因,很多流动儿童都是在城中村“黑”学校就读,老师和学生时刻处于恐慌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学校被查封。由于待遇没有保证教师都是鱼龙混杂,流动性非常大,教学质量没有保证。

再来看看流动人口子女生活的社区情况,到处都是隐蔽的黑网吧,游戏室,街上游荡着闲散人员,儿童被拐卖事件时有发生。

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斥着人人梦想一夜暴富,快速成名浮躁社会里,体力劳动,收入低下就会被耻笑,流动人口更是被披上了“盲流”、“失败者”、“下等人”这样污名话的外衣。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流动人口子女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有的甚至为了过上所谓的好的生活走上了犯罪道路。

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我们不能只是局限在家庭里谈家庭教育,流动人口家庭也是存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要政府社会社区学校家庭一起努力才能解决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面对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社会和政府给流动人口家庭提供宜居的环境,对流动家庭教育进行支持。

1.提供流动人口暂时居住的价格低廉的集体宿舍式公寓,改善他们的住房过于狭窄的局面,给流动人口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让流动人口子女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身边,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早期教育,尤其是6岁以前的儿童教育。专家和学者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流动人口家庭的特点,给予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一定的指导。例如印刷一些便于阅读和理解的小册子,或者举行相关的讲座。

2.营造尊重流动人口、尊重劳动的和谐的社会氛围,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为城市建设付出了努力,他们的劳动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便利。他们应该得到尊重和善待。流动人口子女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也该得到社会的重视和爱护。如果政府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不提早重视,那么会在5-10年后付出巨大的社会管理成本,以应对由于疏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引发的社会问题。

3.政府有责任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未来做出规划,为他们找到生路。人们应该看到,一些流动人口子女学习不好,并不全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是家庭教育的原因、频繁转学的原因、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的等原因造成的。社会和政府必须面对大批没有学历的长大后的流动人口子女,在这个重视学历的社会里,如何让他们更好的生活,找到他们自己的位置需要政府对他们进行引导,对他们的未来进行规划,如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有吃饭的门路。

4.政府组织农民工子弟学校、流动人口社区成立家长学校,让流动人口子女的父母便捷的了解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为流动人口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提高其文化教育水平,推进社会公平,也是加强流动人口家庭文化资本的重要措施。

(二)鼓励流动人口家庭采用优势的视角重新整合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源

第一,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可以看到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自理能力很强,坚强、乐观、理解父母的辛劳,孝顺父母,这些都是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中的闪光点,我们应该鼓励流动人口家庭多看到流动人口子女身上的优点,鼓励家长多运用引导性互动和支持性互动的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改变以往使用命令、指责、训斥打骂的教育方式。

第二,让孩子坚信生活会越来越好,树立孩子对城市生活的信心。很多流动人口子女的父母对于把子女带到城市来后遇到的困难预计不足是导致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让父母看到城乡的差别,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城市里更多的物质诱惑,如何面对城市里复杂的人和事,在子女进入城市之前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很好的指导而不是等到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再起解决。让孩子意识到虽然目前的条件艰苦,但是比起老家来说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告诉孩子如果想生活的更好就要自己努力,而不是整天和其他的城里孩子比吃比穿。

第三,增加文化资本的内容,强调优秀的家庭文化资源,摒弃不健康的娱乐方式给儿童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在很短的时间内,家庭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都很难改变,唯有文化资本可以营造和优化。父母为子女做好榜样,减少看电视的时间,陪孩子一起复习功课或者与孩子一起阅读。倡导流动家庭在能力允许下,增加文化用品的消费,有的流动人口家庭非常重视子女的营养而没有重视子女的精神食粮。

(三)发挥学校教育与社区的教育的功能增加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社会资本

整合小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为正规的学校,加强流动人口家庭的教育信心满足他们追寻与城市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的渴望。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很多的乡村学校都被整合成为规模大、设施齐全的学校,也可以整合农民工子弟学校,探索介于公立学校与农民工子弟学校之间的办学模式。即招收的门槛低没有户口等条件的限制又保障教学的质量,让正规学校的老师对农民子弟学校进行对口支援,使流动人口子女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总之,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我们不能只是局限在家庭里谈家庭教育,流动人口家庭也是存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要政府社会社区学校家庭一起努力才能解决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儿童是社会的未来,祖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全部都担当起应尽的责任,我们的流动人口子女才能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1]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石人丙.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周海玲.论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的策略——文化资本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5]杨钋.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11)

[6]张国霖.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角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7]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后教育: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06)

[8]刘泽云.我国普通高中经费政府分担比例问题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9(01)

[9]刘善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入学机会问题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9(02)

[10]吴晓燕,吴瑞君.大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初中后教育的现状、问题及难点分析——基于上海市的专题调研[J].教育导刊.2008(12)

[11]王回澜.城乡社会化环境对进城务工子女成长影响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12]宋雁慧.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资本分析[J].民主与科学,2004,(4)

[13]许传新.陈国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J].青年研究,2004,(4).

[14]曾坚朋.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以外来人口及其子女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

(责任编辑 梁晋云)

G77

A

(2015)03-60-04

2015-06-01云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研究——以昆明伍家堆社区为例》,一般课题,立项编号Y12020。

刘 丹,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发展规划部讲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儿童福利、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子女资本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VR 资本之路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