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啸前行在诗意的单行道上

2015-12-28肖铜

岁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单行道诗篇诗意

肖铜

王菲在歌曲《单行道》中吟唱:“每个人皈依自己的宗教,每个人都在单行道上寻找……走破单行道,花落知多少!”不管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肖凌始终义无反顾地行驶在没有任何利益、任何企图、任何回馈的文学创作单行道上。

尽管这个大男孩还是玉树临风、衣袂飘飘,尽管他的脸上始终洒满阳光般的微笑,尽管他的眼睛依然像瓦尔登湖一样澄澈,然而正如诗人所云:“我已经五十了,开始感到自身的一些微妙的变化。”我想,这些微妙的变化显现在生活中也许不多,但在诗篇中却体现得较为显著。

当亲爱的老爸已逝十年,“自己已经站在人生风暴的最前沿”;当膜拜的切·格尔拉已然成为历史,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从天际滑落;当“三十年前那些淡淡的雾霭”不再呈现,西大直已经不是我的街道;当“那里已经是一座霓虹灯闪烁的购物中心”,日益繁华的冰城已经绝少有白桦林的合唱;当青春的高标渐次“瓦解”,肖凌依然在诗意的单行道上呼啸前行——而且通过新出版的诗集《瓦解》,能让我们感到诗歌的思想越来越深邃、内容越来越丰富、语言越来越精警……

诗篇充满对人生的终极思考。古往今来,哲人一直探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肖凌的诗正是站在这种宏大的视域下,来品读生活、解构意象、思索人生。“其实从我爸往上/我爷爷我都没见过/但我经常会/逆着这条弥漫云雾的坡路/去找寻我祖先的足迹//虽然我得到的/只是几个字组成的姓名/和一些数据式的年代斑点/但他们依然产生着/一种专属于我的反作用力”;“很多作家音乐家都是从故乡情里走出的/我羡慕他们那一种悠长深切/又像拐很多弯山路一样的情结……我一直喜欢着远方的一个城市/总想在哪一天让它成为我的故乡/就这样,我一直没有故乡”;“孤独是个沉浸在自己水底的世界/就在此时此刻/你看着陆地上一个巨大的城市/想的却是海上的一座小岛”……类似的诗篇还有很多,不管是诗人感到这个宇宙好像没有方向、而只有原点,还是一百次回到此时此刻、和小岛沉没消失,都说明他已经抵达思索宇宙与人生的哲学高度,已经实现超越世俗、诗意栖居的自觉状态。

诗篇充满了对生命的反观内照。肖凌的诗渗透着禅意,这种禅意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描摹,而是能把所见所感轻松自如地纳入意向之中的禅悦境界,是用禅定般的灵悟将诗意一缕缕挑亮的人生旨趣和情感体验。他的很多诗仿佛找不出历史背景和现实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份清高、一份落寞和一份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性与散逸。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在细细的品读之中,感受到这些诗不仅观照内心,更观照成长历程和生命四季。他在诗集《瓦解》中,很多诗都以“门”“桥”“绳子”“人海口”等为意向,并以“瓦解”为名写了6首同题诗,而且每首诗后面都注明了写作日期,甚至有15首诗直接冠以某某日“日记”。在诗人看来,“有意无意间的人生”就是一次次瓦解的过程,只为追求一个“无可否定的自己”;“青春的门关上了”,我们只能用“青春延续过来的光”互相温暖;“每个人都在为自己造一座桥”,“这座桥就是你走到彼岸的道路”;“你一直放绳子”,“从自己的生命里开始攀爬”,“将使你上岸,抵达另一个/有光有爱的世界/最后的绳子,像船,像梯子”;一条河在入海口死掉亦或新生,“一个阶段结束/另一个阶段开始//那么辽阔的海水/是人在一生中应该到达的地方”。肖凌还把生命比喻成魔方,“童年、青年、中年/快速旋动中一切在转变……/在旋转与寻找中完成灵魂的归位”。诗人将年龄增长和岁月轮回,用生活中常见的意向契合无间地表达出来,体现了对生命深刻而敏锐的体察,直至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篇充满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肖凌和他的家人生意做得很大,在“一意孤行选择B”的人生求索中,一切都做得顺风顺水,“从什么也不是,到什么都是了”。本来在诗歌之外,他有足够的资本来证明自身价值,但他还是坚持写诗30余年,在形而上的理想和形而下的谋生之间,肖凌总是通过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写作,找到解决矛盾的平衡点,让焦躁的内心“获得一种纯净清水”。

黄庭坚曾感慨:“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我相信,肖凌也时常产生这样的感受,在每一次商海潮汐之间,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孤独从诗人内心升起;而每一次涉足纷繁迷乱之市,也几乎涨破诗人理性的视野。怎么办?必须让一首首平宁而愉悦的诗“松开自己身上所有绷紧的绳索”,带给没有候鸟声息的世界一抹苍翠,带给渴求滋润的心田一脉清波,“让我在略有醉意之后而更加清醒,让我感悟这个世界上一种心灵的更高需求”。

肖凌的父母都是大家级的文艺工作者,先天的优秀基因和文联大院的后天熏陶,铸就了肖凌人诗合体的人文气质和创作能量。然而,人生遭际和命运抉择使肖凌没有从事专业文学工作,商海的暗流涌动,职场的形色面具,世俗的名缰利锁,都令诗人身心疲惫,甚至让明净之台蒙尘。所以,他需要独对星空,需要面朝大海,需要与亲爱的老爸进行无言的心灵交流,进而让最初的“文学梦”依然灯塔般散发出理想之光,这也许就是遗传基因和文学情结吧!正如诗人在《十年以后写给你的诗》中写道:“我经常会默默一人/穿过一大片草原/去看一块石头里的照片/在那样的寂静中存在着我们的语言”。这种皈依式的寻根,一定能让诗人的灵魂作短暂的小憩,来荡涤心灵的尘埃,找到梦想的方向……

诗人苏历铭认为,肖凌始终把“以专业的态度写作,以业余的态度对待文学”作为写作的尺度。“我们的人生不是大地/而只能有一个四季”、“无需过多留恋/不必耽于憧憬”。这种忠实内心体验、坚守灵魂高地、朝圣般执着追求的写作态度,令人油然而生敬意。记得诗人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写道:“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祝愿肖凌在文学创作的单行道上越行越远、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单行道诗篇诗意
时光的诗篇
诗意地栖居
中华诗篇
雪峰山诗篇
被耽搁的诗意
蚂蚁走在单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