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研究进展

2015-12-26张业臣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纪念品旅游研究

吴 霞,卢 松,张业臣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研究进展

吴 霞,卢 松*,张业臣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从6个方面对旅游纪念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即旅游纪念品概念的辨析、基本属性的探讨、旅游纪念品商品化与原真性的研究、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市场流通与营销管理、消费研究,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旅游纪念品;研究进展;国内外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将扩大旅游购物消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发展购物旅游”。但是作为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需求弹性最大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一直是现有产业格局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据统计表明,2012年世界各地赴美旅游人均购物消费4 000美元,旅游购物在欧美国家占旅游业总收入的50%~60%,在亚洲发达国家占40%以上,而在中国目前仅占到28%[1]。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购物的主要对象,是旅游业的高附加值产品,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元素,其市场潜力巨大,加强旅游纪念品开发成为提升国家旅游经济效益的有效举措;同时旅游纪念品是地方文化的有效载体和物质再现,对于传统地域文化传承、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和区域旅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的研究脉络,比较中外研究差异和差距,以期更好地推进旅游纪念品研究,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 旅游纪念品研究历程

国外学术界对旅游纪念品的关注较早,有研究显示其学术研究真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查阅收录在ELSEVIER有关纪念品的相关文章,其中“摘要、篇名或者关键词”中包含“tourism souvenir”的共有28篇,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发表的有20篇。而检索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纪念品的相关文章,以“篇名”为搜索依据,共输出1 206条结果,排除报纸类文章,整理得到与“旅游纪念品”直接相关的期刊、论文共850篇。表1显示国内旅游纪念品研究真正开始起步是自2000年以后,而自2009年起关于旅游纪念品的理论研究迅速增加,旅游纪念品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图1 1980~2014年间CNKI和ATR以及TM刊载的 旅游纪念品相关文献数量折线图Fig.1 The line chart of number of souvenirs related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CNKI/ATR/TM from 1980 to 2014表1 1980~2014年CNKI和ATR以及TM刊载的有关旅游纪念品的研究文献数量Tab.1 The number of tourism souvenir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CNKI/ATR/TM from 1980 to 2014 篇

分析所检索到的国内外有关旅游纪念品的研究文献发现,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研究实际上都经历了两个比较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即早期的研究阶段,主要集中于旅游纪念品的概念辨析、属性探讨等基础理论、纪念品的商品化和原真性问题、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市场流通与营销等主题,研究焦点在旅游纪念品本身,即从客体视角分析旅游纪念品;第二阶段,即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游客视角研究纪念品消费,研究焦点在旅游消费者,即从主客关系视角研究主体对客体的认知,包括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购物满意度等。这两个阶段虽然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但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视角的过渡分别以2009年、2000年为分界点,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作为旅游文献中较小但是重要且连续的研究主题,旅游纪念品的理论体系涉及消费者行为学、文化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国内外旅游纪念品主要研究内容

2.1 旅游纪念品概念的辨析

国外旅游文献中关于纪念品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时代,而其开始大规模生产且逐渐成为全球现象,则是在工业革命后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2]。国内研究中,胡铁生首次提出发展旅游事业不仅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而且也必须积极开发旅游纪念品[3],可见纪念品和旅游业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学术界对旅游纪念品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概括起来有两种:广义的理解,认为凡能唤起旅游者在异化空间特殊旅游经历的都属于纪念品范畴,如:旅游目的地门票、车票、相片、纹身、石头等都是异地游览经历的见证[4]。狭义理解上的旅游纪念品则指能够被商业化生产和购买,提醒旅游者特殊旅游经历的、有形的物品,地方性和纪念性是其本质属性。广义层面上对旅游纪念品的内涵过于宽泛,不利于旅游纪念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狭义层面上的理解则容易造成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的混淆。

旅游纪念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属于器物文化层,其符号形式下隐含着艺术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价值观层[5],是可见部分(实物)和不可见部分(旅游体验、记忆、文化特征等)相结合的有机体。从不同的旅游发展主体来看,旅游纪念品又有不同的概念界定:从旅游者角度,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对非惯常环境旅游体验和有关人、地方、事件等无形记忆的有形象征和提示物[6];从供应商的角度,旅游纪念品指能够在纪念品商店和手工艺品市场实现价值交换的旅游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Swanson等认为要成为旅游纪念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意义载体功能、是可交易的商品[4]。

2.2 旅游纪念品基本属性的探讨

旅游纪念品的基本属性是指其最显著、最重要、最基础的特性,能够反映纪念品的主要特征,其他的特点都由此特征决定或受其影响。主要包含3个方面:商品性、象征性、地方性,其中地方性是其本质属性[7]。探讨旅游纪念品的基本属性能够从本质上认识旅游纪念品,挖掘其所承载的特殊意义。

2.2.1 商品属性

袁国宏提出旅游纪念品属于特色旅游商品[8],具备一般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基于旅游的视角,旅游纪念品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其既是特殊旅游体验的提示物,又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双重功能。例如工艺品以及与它们相关的记忆,能够帮助消费者参与非惯常旅游体验,体验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拓展世界观,增强旅游者的自信[9]。随着时间的演变旅游纪念品首先扮演了支撑者的角色,其次成为旅游的证据,接着变成回忆,最终成为旅游经历的替代物[4]。张文敏在对湖南省旅游纪念品进行研究时提出“许多旅游者在要求旅游纪念品具有纪念性和艺术性的前提下,还希望再有点实用价值”[10]。进行类似分析的学者还有苗学玲、李娜等人。另外与旅游纪念品实用性相关的研究还有礼品性,即礼品赠送实践的研究[11]。马晓京研究旅游象征消费对云南旅游商品开发的启示,指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物和商品不仅具有使用和交换价值,还具有符号价值[12]。

2.2.2 符号属性

旅游纪念品的符号属性即其象征性。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学理论指出“物和商品是一种符号,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旅游商品或纪念品的符号价值具有双重特性:内在化的意义,即确立自我认同和身份;外在化的象征,即展示、炫耀、确立社会地位和身份[11]。旅游纪念品的符号价值通常和奢侈的、著名的商品相关。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艺术系统的“象征单元”和“中介”,能够反映旅游者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权力关系等[13]。同时传达了旅游者的个性、自我意识、社会从众性、创造力和审美趣味等。基于纪念品——旅游目的地角度,旅游纪念品在一定程度上还象征了具体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因此相对于大批量生产的旅游纪念品,具有符号价值的纪念品通常是稀缺、真实的、独特的。与消费异化明显相关的一个热点话题便是对纪念品原真性的探讨。Swanson认为和普通商品不同,旅游纪念品有着被增强的纪念意义以及象征性的超越。Pavlos等从符号价值中独立出旅游纪念品的第三种价值:精神价值[2]。“精神价值”和“迷信、“崇拜物”相关,具有精神价值的纪念品被认为拥有超自然和神奇的力量,通常用于宗教目的和对信仰的追求,这类旅游纪念品是精神体验的提示物。Swanson认为现代旅游纪念品最初来源于基督教朝圣,最初的纪念品是圣地的原材料:石头、泥土、水、叶子以及教堂和雕像上的碎片[14]。

2.2.3 地方属性

“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焦点,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认同等主题均受到广泛关注[15]。“地方性”是研究旅游纪念品与目的地联系的最为重要的概念。张文敏在研究湖南省旅游纪念品时,将旅游纪念品定位于具有地方特色,富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10]。不同学者对旅游纪念品“地方性”内涵理解的角度不同。如高玉玲认为“地方性特色就是指一切能使游客产生新的旅游动机或增强其旅游动机的重要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民族特色和游览区特色等[16]”。地域文化是地方性的灵魂[17]。“对于旅游地而言,旅游纪念品最重要的不是其实物价值,而是一种虚拟价值,即对特定地域文化的概括和传达[18]”。旅游纪念品的特征有很多,如实用性、艺术性、纪念性、礼品性等,但是“地方特色”或称“地方性”是旅游纪念品最为本质的特征,它是一种地域的相对优势,取决于客源地与目的地自然、经济和文化情况的对比[7]。地方性特征能够从根本上区分旅游纪念品和当地出售的其他商品,赋予旅游纪念品纪念意义。而艺术性和实用性仅是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的表现形式。国外有关地方性的研究又与原真性密切相关。

实践表明,发展旅游纪念品能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吕品晶研究吉林省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时同样指出在旅游购物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功能和经济效益被日渐强化[19]。日本学者酒井建二指出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经营是关系到地方经济最为密切的活动之一[20]。

2.3 旅游纪念品商品化和原真性的研究

2.3.1 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化

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产业化,而产业化必然会带来商品化问题。Holder在研究旅游业和加勒比手工艺品的未来发展时指出工艺品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产业,能够促进外汇收入,并建议加勒比政府出台工艺品发展相关政策[21]。孙英指出振兴旅游纪念品产业,丰富旅游的价值链条,使旅游业与旅游纪念品之间达成一种平衡,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22]。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典型地表现出一种消费活动特性,传统工艺品的形式和功能都发生了改变,Trinh等概述了纪念品的形式大致经历以下过程:贵族阶层的大理石雕像——20世纪中叶英国唐纳德麦吉尔漂亮的明信片——21世纪的数码照片[23]。功能方面,Swanson指出在大多数传统社会中,手工艺品最初是用来满足实用需求的,然后逐渐由日常实用品转变为旅游工艺品[4]。

2.3.2 旅游纪念品的原真性

赵红梅指出“麦坎内尔掀起的真实性研究热已逾30年,影响力远及社会学之外[24]”。事实上,“原真性”也是旅游纪念品研究的焦点。Maggie等探讨了新西兰服饰纪念品的文化设计,突出了原真性在文化商品设计以及旅游购物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性[25]。Trinh提出了“授权的原真”和“舞台的原真”的概念,同时认为旅游纪念品的原真性是能够被旅游促销者操控的[23]。Littrell通过对工艺纪念品原真性概念的实证研究加深对纪念品消费的理解,提出评价原真性的标准包括工艺品的独特性,手工技艺、审美和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手工艺人的性格,游客的购物体验。同时,认为旅游纪念品的原真性是主观的,随着旅游者的年龄、旅游业发展阶段和旅游类型而不断变化,但与旅游者性别无关[26]。

原真性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性、符号价值、商品化等密切相关。一方面,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艺术系统的“象征单元”和“中介”,被认为是特殊旅游目的地可靠的提示物[12];另一方面,作为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原真性造成了当地传统文化、区域价值的保护与纪念品商业化促进当地收入的矛盾[27],尤其是在机器大生产背景下。学界对商品化的批判者共同认为:旅游将文化转化为商品,包装并出售给旅游者,由此导致了原真性的失真,传统艺术品到纪念品的转换就是“原真性到纪念品”的演变。这些变化大多是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求,所以文化商业化,包括门票销售、纪念品出售、付钱拍照等,被认为是负面的。与此同时,Cole提炼弗洛勒斯岛乡村旅游业利益相关者(政府、旅游者、居民)对传统文化和原真性的不同观点,并从中分离出文化商业化对于当地居民的积极意义[28]。

2.4 旅游纪念品研发与设计研究

旅游纪念品的本质是商品,具有一切“物”的基本形态,作为旅游交易市场的客观存在能够参与市场活动,被生产、销售和消费。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研究包括旅游纪念品资源分析、研发运行体系、包装设计、特殊旅游纪念品开发、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等。赵佩燕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林芝旅游纪念品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将林芝地区旅游纪念品资源划分为6类:民族资源类、地方特产类、旅游纪念图片类、旅游纪念章/吉祥物类、手工制作类、艺术类资源[29]。晁鹏指出旅游纪念品运行体系构建的作用在于引导行业的研发、生产与社会活动,促使旅游纪念品行业的各个元素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30]。倪波在分析徽文化背景下旅游商品的发展时,提出了由“政府、旅游商品销售企业、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教育机构”共同构成的黄山旅游商品开发“四位一体”创新体系。这一体系同样适用于旅游纪念品研究[31]。日本学者新藤键一郎则基于现代营销的视角提出了开发旅游纪念品的新模式[32]。

与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相关的主题有新理论的应用、文化与设计等。新理论包括互动体验理论、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符号价值理论、情感化设计理论等。与文化结合方面,李娜指出泰山旅游纪念品地域性设计包含了对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材料和工艺的统一,传统与创新的统一[33]。何倍樟分析了基于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必要性与意义,指出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中以赋予纪念品传承感和张力[34]。张楠从地域文化结构,即物质、制度、精神层面出发,提出应将地域性文化特点注入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之中[35]。另外一些特殊旅游纪念品,如红色旅游纪念品、主题公园旅游纪念品、非遗文化遗产旅游纪念品、博物馆旅游纪念品、景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一直是研究重点。

杨文华[36]、邓丽娟[37]等人针对区域旅游纪念品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ZHANG Qi研究了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背景下,现有旅游纪念品存在缺少环保包装、与游客需求不一致、原材料浪费、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开发低碳旅游纪念品的必要性[38]。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样是重要的解决对策。Simons探讨了国际知识产权、土著文化、艺术文化遗产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以及他们对澳大利亚旅游业影响之间的联系,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对澳大利亚艺术家以及澳大利亚文化旅游贸易都至关重要[39]。魏丽英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总结了中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发展规律[40]。

2.5 旅游纪念品市场流通与营销管理研究

针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研究包括市场现状研究、市场开发研究以及营销管理研究等。目前有关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的研究内容有区域市场现状分析、专业化市场分析、中外纪念品市场比较等。白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基于游客感知角度分析了新疆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41]。冯万荣从旅游纪念品本身、市场和管理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旅游纪念市场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政策[42]。吕俭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对青岛市海饰旅游纪念品进行详细的市场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两极分化现象[43]。董志勇对中国世博旅游纪念品市场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44]。李卓霖通过对中日两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的调查与比较,分析了日本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的启示[45]。

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研究不仅包括针对以上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现状提出的开发策略外,还包括市场空间研究、市场定位/细分、影响因子分析等。杨勇指出旅游纪念品同质化以及信息不对称阻碍了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建立适当的信息传递机制、信誉形成机制等[46]。魏丽英在分析旅游纪念品的价值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价值属性(纪念价值、象征价值)和旅游吸引物的关联体系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空间的影响[47]。郭飞飞引入市场饱和度理论,构建旅游纪念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法对上海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饱和度进行了实证研究[48]。吴小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潮州市旅游纪念品市场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对策[49]。另外,有研究表明旅游纪念品市场依据其属性可以划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产品市场3类。

旅游纪念品市场营销管理相关研究则包括营销策略、纪念品定价策略、品牌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旅游纪念品经营模式等。朱冰倩以大庆旅游纪念品为例,着重介绍旅游纪念品新媒体营销,并分析新旧营销模式的区别[50]。旅游纪念品价格是影响游客购买纪念品的重要因素,彭先坤指出影响旅游纪念品定价策略的因素,并分析了不同的定价策略[51]。品牌建设是旅游纪念品营销的有效途径,马晓京指出品牌是商品独特性的示差符号,品牌构建要增强其识别性和不可替代性[11]。胡叶星寒引入了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阐述了客户关系管理对旅游纪念品企业销售、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品牌推广方面的积极意义[52]。汪晓梅则论述了创建旅游纪念品超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3]。

以上文献分析表明旅游纪念品市场流通与营销管理相关理论较为丰富和完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够很好地为旅游纪念品的零售实践服务,但仍需对纪念品市场进行细化研究和探讨,跳出“现状—对策”的固定研究模式,以更好地引导中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良性发展。而国外关于纪念品市场营销的研究范围较为缺乏。

2.6 旅游纪念品消费研究

旅游购物活动日益成为旅游业以及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纪念品消费的研究也有较为完善的体系,研究焦点有购物系统研究,包括区域影响、购物品真实性及购物场所的研究等;以及旅游纪念品购物者研究。

2.6.1 旅游纪念品购物系统研究

Shelly指出销售旅游纪念品有利于保持旅游目的地零售贸易的活力,认为商店形象反映在商店的物理环境、商品感知和感知的服务质量等方面[13]。Hu等在研究旅游者关于工艺纪念品的购物观以及购物行为时,将旅游购物场所具体划分为:艺术馆或博物馆商店、古玩店、工艺品市场和跳蚤市场、技工的工作室或作坊、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区、工艺品或礼品店、普通商店或杂货店、加油站、旅馆或酒店、活动中心、服饰精品店[54]。张霞认为对旅游购物市场的分析实质上就是对其相关利主体的分析,她在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购物的系统化模型,涉及客源地和目的地两大板块,6个子系统:需求/消费子系统、开发子系统、监管子系统、支撑子系统、促进子系统及交易子系统[55]。余宏刚分析了大理古城旅游纪念品流动商贩的现状,指出纯手工制作的地摊旅游纪念品极大地丰富了大理古城的旅游文化[56]。而在旅游纪念品购物系统中更多的是对消费者的研究。

2.6.2 旅游纪念品消费者研究

旅游纪念品消费者研究可细分为两派:纪念品的购物动机、购物偏好、购物体验认知、满意度研究等;基于旅游纪念品消费的旅游者类型以及旅游消费者的集群特征研究,从而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57]。

Wilkins将旅游纪念品的购买动机归为3个:作为礼品、记忆载体、出游证据[58]。Swanson指出旅游动机对纪念品类型偏好、纪念品属性、纪念品商店属性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3]。刘润结合市场调查数据,从购买动机、购买态度、购买偏好(购买地点、信息获取、产品类型、产品材质、产品颜色)和购买支出等角度出发,对上海旅游纪念品市场游客的购买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59]。Anderson深入探讨了女性旅游者对纪念品的购物行为差异[26]。何潜龙则引入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研究分析影响游客购买北京旅游纪念品的制约因素和成功因素[60]。邹毅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构建包括旅游纪念品感知特色、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总体消费满意度在内的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消费满意度测评模型[61]。聂圣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纪念品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纪念价值、认知价值、情境价值对游客满意度、购买意向、推荐意向有正向影响;而价格感知对3个潜变量有负向影响[62]。

Hu等指出市场类型是市场细分的有效工具,通过产生可行的细分市场能够促进销售、增加净利润、扩大市场份额。他们依据旅游者选择工艺品的标准以及旅游购物参与将旅游购物者划分为3类异质群体:购物狂热者、购物爱好者、无所谓的购物者[54]。Littrell根据纺织工艺品的象征意义,将旅游者划分为5种类型:购物导向型、原真性导向型、外观导向型、专程购物者、享乐主义者[8]。Anderson等介绍并描述了42位女性纪念品购物者,依据她们的旅行计划以及纪念品购买方式,定性分析出5个集群:目标明确型游客、低参与度游客、有选择购物型游客、集中购物型游客、悠闲型游客[63]。Yu等根据182名旅游者的购物体验把旅游者划分为过程导向型和产品导向型两类[64]。

表2 旅游纪念品购物者类型细分汇总Tab.2 Summary of researches related to tourist shopper typologies

3 结论与讨论

旅游纪念品是物质与内容、形式与本质的统一,符合戈尔茨文化解释学中“文本”与“语境”的解读。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研究,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研究视角逐渐从“客观”转向“主观”。随着旅游纪念品受关注程度的加深,研究体系的不断完善,研究方法方面,也逐渐从经验性研究到定性定量相结合,从简单的数理统计到系统复杂的模型构建,从描述、解释、预测走向规范研究;研究内容方面,大体遵循两条路径:一是将旅游纪念品作为研究主体,深入挖掘纪念品体系;二是将旅游纪念品作为中介研究其他旅游相关现象,拓展纪念品研究宽度,例如:对地方性、原真性的研究。

在现有研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旅游纪念品的概念性定义、分类系统等基础理论问题尚未达成共识,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交流和旅游纪念品的深度开发。其次,旅游纪念品研究研究视角不够全面,其研究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除包括消费者外,还应包括生产者/制造商、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政府、当地居民等。再次,鲜有涉及基于旅游视角的旅游纪念品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研究,不能系统且有针对性地分析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全过程。最后,重宏观研究而微观研究不足、缺少对特定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化过程的经典案例和规律总结等问题突出,结合经典个案形成系统研究结果是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研究的迫切要求。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旅游经济中最为活跃、最富弹性的领域,对旅游经济的增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纪念品研究将会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全球价值体系下旅游纪念品产业集群的发展;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对旅游纪念品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影响纪念品商贩的相关因素分析;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模式;旅游纪念品原真性的保护;旅游纪念品与地方文化的联系;旅游纪念品供应产业链的前后向联系等研究内容都是旅游纪念品未来研究的侧重点。

[1]探寻中国旅游商品落后的原因[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6/c_127036429.htm.

[2]Paraskevaidis,P,Andriotis,K.Values of souvenirs as commodities[J].Tourism Management,2015,48:1-10.

[3]胡铁生.对开发旅游纪念品之管见[J].社会科学,1984,(3):27-29.

[4]Swanson,K K,Timothy,D J.Souvenirs:Icons of meaning,commercialization and commoditization.Tourism Management,2012,33:489-499.

[5]高立群,杨波,刘小龙.对河北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商品转化方式上的思考[J].包装工程,2010,31(8):94-97.

[6]Anderson,L F,Littrell,M A.Souvenir-Purchase behavior of women touris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2):328-348.

[7]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学刊,2004,19(1):27-31.

[8]袁国宏.论发展我国旅游纪念品的重要意义[J].商业研究,2003(10):159-161.

[9]Littrell,M A.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textile crafts for touris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0,17(2):228-245.

[10]张文敏.旅游纪念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湖南:中南林学院,2001.

[11]但红燕.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符号消费本质及价值体现——以羌族为例[J].社会科学家,1984(4):76-83.

[12]马晓京.旅游象征消费对云南石林旅游商品开发的启示[C].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13]Shelly Shenhav-Keller.The Israeli souvenir:Its text and contex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20(1):182-196.

[14]Swanson,K K,Horridge P E.Travel motivations as souvenir purchase indicators.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71 - 683.[15]刘博,朱竑.由广府庙会案例管窥地方性研究议题[J].旅游学刊,2013,28(3):7-8.

[16]高玉玲.开发青岛旅游商品之我见[J].海岸工程.1999,18(2):77-80.

[17]徐丽君.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地方性”价值研究以烟台民俗工艺品为例[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18]杨从锋.旅游纪念品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之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4.

[19]吕品晶,梅林.基于地方特色挖掘的吉林省旅游纪念品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6):652-654.

[20]酒井建二.旅游纪念品的经营战略[J].观光月刊,2005,(12):22-30

[21]Holder,J.Tourism and the future of Caribbean handicraft[J].Tourism Management,1989,10(4):310-314.

[22]孙英.挖掘旅游市场商机 振兴旅游纪念品产业[J].商场现代化,2009(3):237-238.

[26]Littrell,M A,Anderson,L F,Brown,P J.What makes a craft souvenir authentic[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20(1):197-215.

[27]Cave,J,Ryan,C,Panakera,C.Cultural tourism product:Pacific Island migrant perspectives in New Zealand[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45(4):435-443.

[28]Cole,S.Beyond authenticity and commodific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4):943-960.

[29]赵佩燕.林芝地区旅游纪念品资源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17):77-78.

[30]晁鹏,李利鲁.如何构建旅游纪念品的研发运行体系[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12(2):45-46.

[31]倪波,苏勤,朱芳.基于徽文化的黄山旅游商品开发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2):43-46.

[32]Reilly,R,Stout,J.Souvenirs and Tourism Styl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4(1):3-11.

[33]李娜.旅游纪念品的地域特征探析——以泰山旅游纪念品为例[D].山东:山东大学,2007.

[34]何倍樟,张阿维.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21):111-113.

[35]张楠.从地域文化结构看旅游纪念品设计[J].大舞台,2014(1):62-63.

[36]杨文华.韶山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11):196-197.

[37]邓丽娟.黑龙江省旅游特色纪念品的开发及营销策略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

[38]Zhang Qi,Liu Hong.Study on Design and Research of Tourist Souvenirs on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nomy[J].Energy Procedia,2011,5:2416-2420.

[39]Simons,M S.Aboriginal heritage art and moral righ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2):412-431.

[40]魏丽英.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6):724-728.

[41]白洋,李晓东,刘天虎.新疆旅游纪念品市场调查研究[J].特区经济,2013(2):103-105.

[42]冯万荣.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太原大学学报,2004,5(1):33-36.

[43]吕俭.青岛市海饰旅游纪念品的市场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D].山东:青岛大学,2013.

[44]董志勇.中国旅游纪念品市场调查与分析——基于世博会旅游纪念品课题的调查与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82-87.

[45]李卓霖,孙莉佳.中日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调查与比较[J].旅游管理研究,2013(5):61-62.

[46]杨勇.旅游纪念品市场同质化与信誉机制的构建——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和机制设计[J].开发研究,2006(4):83-86.

[47]魏丽英.旅游纪念品的市场空间研究[J].旅游论坛,2008,1(2):275-278.

[48]郭飞飞,任思.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旅游纪念品市场饱和度评价研究[J].经济师,2009(11):245-246.

[49]吴小旭,江金波.旅游购物市场的影响因子及其发展对策——基于潮州市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调查分析[J].消费经济,2009,25(5):39-45.

[50]朱冰倩.新媒体背景下旅游纪念品营销研究——以大庆旅游纪念品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51]彭先坤.旅游纪念品定价策略浅谈[J].价格月刊,2004(8):40-41.

[52]胡叶星寒.旅游纪念品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3):88-90.

[53]汪晓梅,马力,孙唱.旅游纪念品超市的创建研究[J].对外经贸,2013(4):74-75.

[54]Bo Hu,Hong Yu.Segmentation by craft selection criteria and shopping involvement.Tourism Management,2007,28(4):1079-1092.

[55]张霞.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旅游购物系统研究理论构建[J].旅游管理研究,2014(5):75-76.

[56]余宏刚,樊凯.大理古城旅游纪念品流动商贩现状分析[J].旅游纵览,2014(1):133-136.

[57]陈钢华,黄远水.国外旅游购物研究综述——ATR和TM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7,22(12):88-92.

[58]Wilkins,H.Souvenirs:what and why we bu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1,50(3).

[59]刘润,楼嘉军.上海旅游纪念品市场游客购买行为研究[J].管理学刊,2014,27(5):61-65.

[60]何潜龙.影响北京旅游纪念品购买因素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61]邹毅,李诗萌,戴维肖.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消费满意度实证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3,33(6):84-87.

[62]聂圣.旅游纪念品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1.

[63]Anderson,L F,Littrell,M A.Group profiles of women as tourists and purchasers of souvenirs[J].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Research Journal,1996,25(1):28-56.[64]Yu,H,Littrell,M.Product and process orientations to tourism shopping[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3,42:140-150.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OVERSEAS AND DOMESTIC TOURISM SOUVENIRS

WU Xia,LU Song,ZHANG Ye-chen

(CollegeofTerritorialResourceandTourism,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3,Anhui,China)

Article introduces and summarizes tourism souvenir-related literatures,reviews the depth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ouvenirs from six points,namely definition of tourism souvenirs;value attributes of tourism souvenirs;commodification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souvenirs;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the consumption research of tourism souvenirs.Finally,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search are put forward.

tourism souvenir;research progress;overseas and dowmestic

2015-04-15;

2015-06-09.



*通信作者.

F59

A

1001-7852(2015)03-0025-08

猜你喜欢

纪念品旅游研究
旅行纪念品的错觉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最大规模的蝙蝠侠纪念品收藏
旅游
科比告别赛 纪念品热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