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字戏《三元记》渊源考*

2015-12-26黄锐烁

关键词:教子公婆

黄锐烁

(安徽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正字戏是一个拥有多种声腔(正音曲、昆腔、杂调、乱弹)的稀有剧种,如今流行于以海陆丰为中心的粤东地区和闽南一带。正字戏主要声腔为正音曲——一种杂以弋阳、青阳、四平的复合声腔。近年来又有研究者认为正音曲“水磨曼妙”的腔调特征源自于“体局静好”的海盐腔[1]19。由于声腔来源的多向与复杂,关于正字戏剧目的渊源,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三元记》是正字戏的正音曲剧目,也是正字戏十二真本戏、四大喜戏①之一,今存蔡锦华藏1950年代永丰正字戏剧团艺人庄子福手抄记录本。韩山师范学院的郑守治先生以记录本为底本,参《歌林拾翠》所选相对应出目进行了校录,收录于《珍本正字戏剧本集》第一册中[2],共计有《断机教子》《中元》《荣归》三出。本文拟以正字戏传统经典剧目《三元记·断机教子》为例,借以一探正字戏剧目渊源一途。

一、《三元记》本事与版本

明徐渭《南词叙录》“本朝”部分收有《商辂三元记》《冯京三元记》两个剧目名称,本文所涉《三元记》乃指《商辂三元记》[3]191。《曲海总目提要》“断机记”一条录有《商辂三元记》,剧情大略如下:

商辂之父名霖。聘妻秦氏。未娶而霖卒。其妾生遗腹子曰辂。秦氏辞其父母。至商门守节。与妾共抚其子。长而敎之。辂稍懈怠。秦督责之。自断其机以示警。辂乃连中三元。貤封二母[4]790。

《商辂三元记》作者今已失考,关于其本事渊源也扑朔迷离。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除“连中三元”的事迹外,如上《曲海总目提要》所载的剧情大略描写的大多不是商辂状元的真实经历。有人据明小说家冯梦龙《情史》卷一《章纶母》②一节所载认为,《商辂三元记》的剧情是章纶事迹的“张冠李戴”,实则这是另一种“张冠李戴”:首先《情史》是爱情传说故事集编,本就存在极大的虚构成分;其次有关章纶生平事迹,《南閤章氏宗谱》记载详明,并无此类情况;再次章纶与商辂乃同时期人,又皆是当世名流,其事迹断难混淆。与《商辂三元记》类似的故事,明陈洪谟的《治世馀闻》与近代的《曲海总目提要》倒是有所著录:

《治世馀闻》:乙丑松江刘知府琬上疏旌表一节妇,乃华亭张尚书鎣少子未婚之妇也。少子某,事游荡,与娼狎,被惊得心疾,遂不起。……父母是其言,即具礼母子偕往。女留张舍,卒不肯归,曰:“既已身许张氏,夫死,命也,決无他议。留此以事舅姑,尽妇之道。”谓母但归。母不咈其言,如其志[4]145-147。

《曲海总目提要》:又松江张蓥,成化间官至礼部尚书,聘妾未娶而子死。其媳京师人也。远抵云间,为夫守节,垂数十年[5]791。

此类事迹,在当时恐怕并非罕见。《治世馀闻》对此评论说:“近时戏文盛传商三元辂事,颇类此。然彼是虚诬,而此则实事也。因记于此以风世。”[4]147这里的“戏文”当指《商辂三元记》。《治世馀闻》卷末题正德十六年,可见此剧最晚也是弘治、正德间的作品。《曲海总目提要》录“明成化间人所作”[5]788字样,而商辂逝世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由此大略可知此戏问世时间,当去成化、弘治间不远。

如上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商辂三元记》当是取风行于明初的此类“守贞”事迹为题材,杂以东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中“孟母断机”的典故,再借名人商辂“连中三元”的事迹敷演而成的戏文。

《三元记》今有万历年间金陵富春堂刻本《出像音注商辂三元记》全本传世(以下简称“富春堂本”),录于《古本戏曲丛刊》初集[6]。而《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的《精刻汇编集新声乐府雅调大明天下春》(以下简称“春本”)卷七也收录了《三元记》,共四出:《雪梅观画》《贺生商辂》《断机训子》《三元捷报》[7]。其中春本中《断机训子》一出对应的是富春堂本第二十六折。以上两个版本,马华祥据其“一处货源,两个要素,三项原则,四种方法”③做法将其考定为弋阳腔剧目:“富春堂本《三元记》为未接受【滚调】影响的弋阳腔剧本。而春本则是接受了青阳诸腔影响的弋阳腔传奇。”[8]100

除弋阳腔外,明万历年间的青阳腔戏曲刊本中亦收录有《三元记》。据班友书先生考注,《三元记》为青阳腔早期剧目,《词林一枝》等七个青阳腔系统古刊本均选有其单出。但据笔者所见,选有《雪梅断机教子》一出的仅有以下两个刊本:一是《鼎刻时兴滚调歌令玉谷新簧》(以下简称《玉谷新簧》)[9],另一个是《新锲梨园摘锦乐府菁华》(以下简称《乐府菁华》)[10]。班友书先生认为明代刊本中的传奇属于青阳腔剧目的,最为可信的是《词林一枝》《大明春》《徽池雅调》《尧天乐》四个青阳腔专辑。其次可信的是《乐府菁华》《玉谷新簧》《摘锦奇音》[11]50-51。 其 中,《玉 谷 新 簧》直 接 题 名为“时兴滚调”,与《词林一枝》扉页上注有的“海内时尚滚调”字样类似。众所皆知,“滚调”乃青阳腔的一大创造与标志。所以,说《玉谷新簧》等为青阳腔剧目刊本当没有太大的疑问。

另外,被公认为青阳腔“遗脉”的岳西高腔也留存有《三元记》剧本,收录于《中国岳西高腔剧目集成》[12]。除此,京剧、昆曲、秦腔、晋剧等诸多剧种也有《三元记》(或作《断机记》《三娘教子》)剧目。因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不作具体列举。

正字戏剧目分文戏与武戏两大类,文戏以唱为主,武戏以打斗为主,极少演唱。据刘怀堂先生《正字戏研究》一书分析:“……正字戏文戏剧目当来源于明代南戏、传奇。”[1]117嘉靖至万历年间是正字戏文戏剧目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期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传入,是南戏与明传奇南传的高峰期。那么,在此阶段,正字戏文戏剧目的渊源至少有三个方向,我们不妨以流行于万历年间的弋阳腔、青阳腔共有的剧目《三元记》为比对样本,取其共有的、也是《三元记》重要的出目“断机训子”为例,从关目、人物形象、滚调的运用等方面试考正字戏《三元记》与弋阳腔、青阳腔同一剧目的渊源关系。

二、关目比对

《三元记》大多以“断机”为主要关目结构全篇,然而在流变过程中,各剧种又对故事母体进行了自我加工与改编,从而在关目上形成了不同版本。从各版本关目上的沿承和改编程度上进行比对,可以大概分辨出渊源关系的亲疏远近。首先看正字戏《三元记·断机教子》的关目安排:

雪梅自叹→蔡歪讹食→商路④归家→雪梅问子→商路吊谎→雪梅打子→雪梅训子→商路以“非亲生”顶撞→雪梅大怒断机→公婆骂媳→公婆问由→雪梅陈情→公婆伤情→爱玉问由→雪梅陈情→爱玉训子→商路陈情→爱玉劝雪梅教导商路→公婆互怨→公婆劝雪梅教导商路→雪梅公婆商议罚打商路几下→雪梅欲打而不忍→商路认错→雪梅公婆共同教育商路收尾

经笔者比对,发现富春堂本第二十六折与春本《三元记·断机训子》一出关目安排几乎一致,记录如下:

雪梅自叹→净丑讹食→商辂归家→雪梅问子→商辂吊谎→雪梅考子→商辂背错→雪梅欲打→商辂求救→公婆骂媳→雪梅断机训子→商辂顶嘴→公婆问由→雪梅陈情→公婆伤情→占上问因→雪梅陈情诉冤屈→占训商辂→商辂顶嘴→占劝雪梅→雪梅打子→商辂认错→公婆相劝→雪梅教育商辂收尾

无独有偶,青阳腔《玉谷新簧》本与《乐府菁华》本的《三元记·雪梅断机教子》一出的关目安排也是如出一辙,记录如下:

雪梅自叹→丑上讹食→商辂归家→雪梅问子→商辂吊谎→雪梅问书→商辂忘书→雪梅再问来踪→商辂答对学堂玩耍→雪梅大怒训子→商辂以“非亲生”顶撞→雪梅大怒断机→公婆骂媳→雪梅陈情→公婆伤情→二娘上场问因→雪梅陈情诉苦→二娘训子→商辂陈情→二娘劝商辂认错→二娘劝雪梅教子→商辂认错→公婆相劝雪梅→雪梅教育商辂收尾

以上可知,在关目安排的主线上,正字戏、弋阳腔与青阳腔几乎是一致的,即“雪梅自叹→商辂归家→雪梅断机训子→公婆、二娘调解→商辂认错→雪梅教育收尾”。然而在具体关目安排上,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辨别其间的亲疏远近。

(一)关目排序

在“断机训子”这一出目中,“断机”无疑是最重要的戏剧动作。在正字戏剧本中,“断机”这一关键的戏剧动作是清楚地以科介形式标出的,摘录加着重号,如下:

秦雪梅:(唱)费尽心机,做甚来由,教子不成不如断了机头。

[秦雪梅将织绢的机头暨⑤打破。科,下]

商路:(白)了了了。打别人哭自己,将机头打掉了。不免请老公婆出来。有理,公婆有请[2]131。

在弋阳腔与青阳腔刊本中,“断机”这一戏剧动作并未明确以科介形式标出,而是从【红芍药】一曲的唱词中体现出来的,以春本与《玉谷新簧》本为例,摘录如下:

春本:【红芍药】……你是个大丈夫,须当万里去封侯。到如今不成就。不接流却不如断了机头[7]558。

《玉谷新簧》:【红芍药】……今日里教子不成不如断了机头[9]105。

“断机”这一戏剧动作,在正字戏弋阳腔、青阳腔中的位置并不一致。在正字戏与青阳腔刊本中是“雪梅大怒断机→公婆骂媳”的排序,而在弋阳腔刊本中却是“公婆骂媳→雪梅断机训子”的排序。这一排序的差异直接影响的是人物上场目的和动机,造成的是人物形象的差异。

(二)关目细节差异

据笔者比对,正字戏、青阳腔和弋阳腔版《三元记》中存在一定的关目细节差异,从这些关目细节差异中可以看出剧种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据笔者观察,正字戏、弋阳腔与青阳腔《三元记·断机教子》至少在如下关目上存在细节差异:第一,是净、丑二人还是仅丑一人前来讹食(以下简称“净丑讹食”);第二,雪梅有无故意询问商辂关于石头的来源(以下简称“雪梅问石”);第三,公婆有无问商辂闯祸消息来源(以下简称“公婆问祸源”)。试用表格一探正字戏与弋阳腔、青阳腔之间在这些关目细节上的异同(见表1)。

从表1可知,在“净丑讹食”方面,正字戏与青阳腔均是丑角艺人来讹,而弋阳腔是丑、净二人来讹;在“雪梅问石”这一关目,只有正字戏与青阳腔有,弋阳腔没有;公婆问商辂闯祸消息来源这一关目的情况同“雪梅问石”。

由此可见,在关目上,相较于弋阳腔,正字戏与青阳腔的处理方式较为贴近。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阳腔“遗脉”岳西高腔的《三元记·雪梅教子》一出中,同样有许多关目与正字戏《三元记·断机教子》相同。特别是此出末尾雪梅欲罚打商辂,公婆出面保商辂的关目,更是富春堂本、春本无,《玉谷新簧》与《乐府菁华》本也没有。唯正字戏与岳西高腔所独有。

表1 正字戏与弋阳腔、青阳腔《三元记·断机教子》关目细节异同表

三、人物形象比对

《三元记》故事中,商辂并非雪梅亲生,这一人物关系设定在弋阳腔剧本中并未被很好地利用起来。而在正字戏和青阳腔剧本中,都出现了商辂以“非亲生”为由顶撞雪梅的情节。相对于攻书不专、玩耍胡闹、吊谎瞒母等举动,商辂以“非亲生”为由拒绝雪梅的管教更能激起雪梅的愤怒,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更能塑造商辂叛逆性格的一面。另外,商辂作为“遗腹子”这一形象,在弋阳腔剧本中也未曾得到强调。而在正字戏与青阳腔剧本中,商辂为自己陈情时,均描述了作为一名“遗腹子”的辛酸,使得他在学堂与人吵闹的行为变得有情可原起来。具体曲文如下:

《玉谷新簧·雪梅断机教子》:

【前腔】(小)……孩儿在学堂,那学生骂得不好(滚)他骂我无父训教,又道我水浮鸥,没根没底没影踪。因此上(唱)与他们寻非争斗[9]109。

《乐府菁华·雪梅断机教子》:

【前腔】(小)(白)……孩儿在学堂,那学生骂得不好(唱)他骂我无父训教,又道我水上浮鸥,没根没底没影踪。(白)因此上(唱)与他们寻非争斗[10]250。

正字戏《断机教子》:

商路:(唱)他骂我有父所生无母所养,又骂我水上浮萍,无根底无下衤肖《⑥。因此上与她是非闹吵,与她是非闹吵[2]133。

可见,在主角“商辂”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正字戏与青阳腔剧本较为契合。

正如上节“关目排序”一节所示,在正字戏与青阳腔中,商辂请动公婆或者公婆上场的缘由是“雪梅断机”,而在弋阳腔中,公婆上场的缘由是“雪梅欲打→商辂求救”。所以,在青阳腔与正字戏刊本中,公婆上场显得较为温和,而在弋阳腔刊本中,公婆一上场劈头盖脸就骂,显得怒气冲冲,不近情理。举例比对如下:

《玉谷新簧·雪梅断机教子》:

【小底鱼】(外净)公婆年纪衰老,叹媳妇青春节操,我孩儿学不得曾参行孝到做了颜回亡早。是谁人打得我孙儿高叫[9]105?

正字戏《断机教子》:

[公、婆唱出]

公、婆:(合唱)老公婆年纪高迈,叹媳妇坚刚康节操⑦。

公:(白)安人,我想儿子学不得先朝故事。

婆:(白)怎的学不得?

公:(唱)学不得青春少年,倒做了颜回命短[2]131。

春本《断机训子》:

(小生)公婆救我。

(外净)不贤妇将大压小,镇日把我孙子来打,你肯守便守,不守便罢,怎这等抵赖[7]55?

再有,上节论及“公婆问祸源”时我们可知,正字戏与青阳腔刊本中的公婆均有此举动,而弋阳腔刊本的公婆没有。通过此节我们可知,正字戏与青阳腔刊本中的公婆较为冷静、理智,遇事并未直接反应,而是耐下性子问清缘由。而弋阳刊本中的公婆显得较为急躁、反应较大,听闻孙子哭啼,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媳妇,可听了媳妇一席话后,却又马上就转向了媳妇一边并涕泪涟涟。据上,我们有理由认为,较之弋阳腔,正字戏在人物形象(商辂与公婆)的塑造上更接近青阳腔。

四、滚调运用上的比对

曲文是一戏之主体与灵魂,从同一出目曲牌名的相似度、排序等亦可分辨出剧种之间亲疏远近。笔者试从曲牌名入手对正字戏、青阳腔与弋阳腔做一比对。首先抄录《春本·断机训子》与《玉谷新簧·雪梅断机教子》的曲牌名如下:

春本《断机训子》:【杏花天】、【甘州歌】、【前腔】、【前腔】、【红芍药】、【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前腔】、【馀文】[7]

《玉谷新簧·雪梅断机教子》:【杏花天】、【甘州歌】(滚)(滚)(滚)、【不是路】、【红芍药】(滚)(滚)(滚)(滚)(滚)、【小底鱼】、【前腔】、【前腔】、【前腔】、【前腔】(滚)【前腔】(滚)(滚)【前腔】(滚)【前腔】、【前腔】、【余文】[9]

由上可知,青阳腔《玉谷新簧》本较之春本除了大量加滚以外,还出现了两个春本没有的曲牌名——【不是路】与【小底鱼】。其中,春本中紧随【甘州歌】后的第一个【前腔】与《玉谷新簧》中【不是路】一曲内容相似,而【小底鱼】则真正是春本中所没有的曲牌,且曲文内容在春本也未曾见到。正字戏剧本曲牌虽佚,但根据曲文内容,依旧可以大略发现与【小底鱼】内容相似的内容:

《玉谷新簧·雪梅断机教子》:

【小底鱼】(外净)(唱)公婆年纪衰老,叹媳妇青年莭操,我孩儿学不得曾参行孝(白)到做了(唱)颜回亡早[9]105。

正字戏《断机教子》:

公:(唱)学不得青春少年,倒做了颜回短命[2]131。

除此,在岳西高腔《三元记》中,亦可见此段内容:

《中国岳西高腔剧目集成·雪梅教子》:

(末扮商父上,唱)【泣颜回】我二老年纪衰老,秦家媳妇冰雪节操。我的儿效不得曾参行孝,倒作了颜回丧早[12]116。

可见,在曲牌关系上,相对于弋阳腔,正字戏更接近于青阳腔。

众所周知,“滚调”是青阳腔的一大声腔特色,这一特色在明代青阳腔刊本中有所体现。而马华祥先生据春本《三元捷报》考证,明万历弋阳腔改本“想效法新腔弋阳腔,又怕失去自我,增加诗白,吸引观众,倡学滚唱,又不敢放开手脚”[8]100。这一结论从富春堂本、春本弋阳腔刊本中是可以得到印证的。笔者将正字戏曲文与青阳腔、弋阳腔刊本做一比对,发现正字戏曲文中亦存在“滚唱”,甚至存在将青阳腔中的“滚白”“滚唱”改编为“畅滚”的情况:

《玉谷新簧·雪梅断机教子》:

(旦)(白)是你自己讲的你起来。正是栽林养虎,虎大伤人,我见你这等不成器,打你几下,以戒下次,谁想你出言无状。(滚)听说言词心大煎,抬头那得见青天。虽然不是亲遗体,也曾与你爹爹结下缘。遗霜露告苍天,哀哀哭得眼儿穿。指望琢磨成大器,谁知今日反成冤。〇罢罢罢,我自今日为始,从今后有口不来骂你,有手不来打你,畜生(滚)成龙成鲸独自游,我好没来田空自守。说上好来反成恼,一点良心付却东流,良言相劝反成仇。商郎夫,你在黄泉路上□□我,不久相逢到九□[9]104-105。

正字戏《断机教子》:

秦雪梅:(白)我儿你真乖了。[科](白)古道栽林养虎,谁知虎大伤人。(唱)听他言词心太偏,抬头那见是青天。只望树木成大器,谁知好意反成冤。为商路靠着天,哀哀哭得泪儿穿。我儿,我虽然不是你的亲生母,也曾与你爸爸结了良缘。吾儿,为娘在此讲过,从今日后,有手不来打你,有口不来骂你。漫道有手有口,就是有眼,也不来看你。么儿,从今后成龙成凤任你游,一点违心付你流。好言好语劝你反为仇。没来由,空自守,商郎夫,你在九泉之下相等候,妻子不久要前来,到了九洲。[科][2]131

以上两个曲文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且正字戏将青阳腔中的“滚白”改为“滚唱”,可以证明正字戏存在“滚唱”,也说明了正字戏与青阳腔的近缘关系。以上曲文内容可见于正字戏与青阳腔刊本,甚至岳西高腔《三元记》剧本中也有较为相似的曲文唱段,而弋阳腔未有此段内容。我们不妨再看一例,将三个剧种共有的曲文做一比对:

《春本·断机训子》:

【前腔】(占)告贤姐姐且听着。看奴薄面,望姐姐把辂儿教道。若得他超显耀,商官人在九泉也感恩非小。望姐姐把辂儿教道[7]561。

《玉谷新簧·雪梅断机教子》:

(占)(白)来跪下【前腔】(白)贤姐姐(唱)容奴禀覆(白)一来看(唱)公婆年老(白)二来看(唱)丈夫亡早(白)三来看(唱)奴薄面(白)望姐姐(唱)把辂儿仍前提调(滚)(白)若得超群显耀,商官人在九泉之下也感恩非小,望姐姐(唱)把辂儿教道[9]109-110。

正字戏《断机教子》:

卢爱玉:(唱)大娘听道,须看胚胞。一来看着公婆年老,二来看着官人亡早,三来看着薄面路儿小,望姐姐从容教导,望姐姐从容教导。若得他朝廷显耀,漫道公婆与妾身,就是商官人死在九泉之下,感恩怀报。昔日孟母,今有大娘这名节,青史名标。(白)望大娘教导[2]133。

明显可见,以上三段曲文、唱段中,正字戏与《玉谷新簧》本的内容较为丰富,在劝慰雪梅对商辂进行教导时,都给出了三个理由,这一点二者几乎无异。笔者注意到,《玉谷新簧》滚中有白,但在正字戏中都成了唱词,这是正字戏改编“滚调”成为“畅滚”的结果。正如前文所说,嘉靖至万历年间是正字戏文戏剧目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期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传入,所以,具有滚调的传奇当是在此阶段传入粤东并为正字戏所吸收和发展的。而就上文可知,正字戏的滚调,应当主要是受青阳腔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正字戏剧本多为演出底本,在实际演出中,常有根据舞台实际需要增删唱词、科介、关目等情况。而弋阳腔、青阳腔等明代戏曲刊本多为清唱本,相对而言重唱词而轻科介,更适合用于围坐清唱。今日我们所见的正字戏《三元记》剧本虽在关目、人物形象与滚调上与青阳腔刊本十分接近,但也存在许多细节差异:比如“雪梅自叹”的情节,《玉谷新簧》本中了用了长达四百余字的篇幅反复吟叹,共计有【杏花天】、【甘州歌】和【前腔】三个曲子。而正字戏本中不仅删去了【杏花天】一曲,更是将宾白总共删去近二分之一的篇幅。此举可以避免剧情入戏过慢,符合舞台需要;又如正字戏《三元记》中,增加了“商辂向公婆告状”“公婆互相埋怨对方错怪雪梅”等关目。此举可以丰富剧情,突出人物性格,且增加了剧情的趣味性,是符合实际演出需要的。可见,正字戏在对青阳腔刊本“改调歌之”的过程中,亦做出了“舞台化”的改编。

综上,正字戏《三元记》在关目设置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较接近于青阳腔系统刊本;在曲文方面,虽然曲牌已佚,但从曲文内容上依稀可辨曲牌的相似之处;而最为关键的是,正字戏《三元记》中存在将青阳腔刊本中的“滚白”“滚唱”改编为“畅滚”的情况;同时,正字戏《三元记》亦对青阳腔系统刊本做出了符合“舞台化”需要的自我改编。因此,我们可以说,相对于弋阳腔,正字戏《三元记》与青阳腔系统刊本更具近缘,正字戏《三元记》应是在青阳腔系统底本上改编而成的。然而正字戏剧目的来源有多个路径,《三元记》可以代表其中一类,但不能就此“以偏概全”。关乎正字戏唱腔、剧目渊源问题的讨论,前人已有一定成果,而继往开来,我们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

注释:

① “十二真本戏”指正字戏十二个拿手剧目,分别为“四大苦戏”(《白兔记》《琵琶记》《荆钗记》《葵花记》);“四大喜戏”(《三元记》《五桂记》《满床笏》《月华园》);“四大马弓戏”(《铁弓缘》《义忠烈》《千里驹》《马陵道》一说《铁冠图》),以上参广东省文化局编印的《正字戏文戏剧目资料》所得。

② (节选)温州乐清章文宝,聘金氏,未成婚。纳妾包氏,有妊,而文宝得疾且死。金氏闻,请往视,父母不许。金氏坚欲往,文宝一见即逝。金氏为棺殓之,抚妾守丧。妾生子纶,亲教读书,通四书大义。复遣就外傅,竟第正统元年进士,官礼部主事。先欲疏请复储,恐贻母忧,未上。金氏闻之,谓曰:“吾平日教尔何为汝能谏死职,我虽为官婢,无恨也。”纶遂上疏,忤旨,杖几死,禁锢诏狱。金氏怡然。

③ “一处货源”指研究所取传奇来自弋阳腔大本营;“两个要素”是指构成戏曲声腔的两个要素:曲调与方言;“三项原则”是指鉴别弋阳腔传奇过程中所遵守的三条规则:宁漏毋混,宁近毋远,宁窄毋宽;“四种方法”指“考据”“融通”“比较”“调研”。详见马华祥《明代弋阳腔传奇考》。

④ 因口述记录以及所录者文化水平不高的缘故,正字戏记录本中“商辂”皆写成“商路”。

⑤ 笔者所见原文如此,疑为口述笔录有误。

⑥ “《”在正字戏记录本中用作重复上句的符号标示。

⑦ 同⑤。郑守治先生在《珍本正字戏剧本集》中参《歌林拾翠》所选《断机教子》一出校录,此句应为“叹媳妇青春节操”,这与《玉谷新簧》本也是一致的。

[1]刘怀堂.正字戏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守治.珍本正字戏剧本集:第一册[M].潮州: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所,2005:129-134.

[3](明)徐渭原,李复波.南词叙录注释[M].熊澄宇,注释.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4]王云五,陈洪谟.治世馀闻[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5]董康.曲海总目提要: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6]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下卷 商辂三元记 上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9-13.

[7]李福清,李平.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大明天下春 卷七[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554-562.

[8]马华祥.明代弋阳腔传奇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9]王秋桂.玉谷新簧(善本戏曲丛刊)[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98-110.

[10]王秋桂.乐府菁华(善本戏曲丛刊)[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239-252

[11]班友书.古剧青阳腔——青阳腔研究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12]崔安西,汪同元.中国岳西高腔剧目集成[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113-119.

猜你喜欢

教子公婆
铁匠教子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颜氏家训·教子篇》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作用
教子无方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不靠谱”的教子经
吴秀波的“旅游式教子”
瑞典父母不在人前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