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5-12-25郭中叶邹云东

微创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肠粘连开腹胆囊

江 华 郭中叶 邹云东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外一科,深圳市 518081)

目前临床上对于胆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胆囊切除的[1]。传统的开腹手术由于伤口较大、腹内脏器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等原因,术后发生肠粘连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而腹腔镜手术能够即时调节视野,能使手术操作更为细致,同时避免了机体的较大损伤,具有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胆囊疾病患者250例,所有患者经确诊为胆囊疾病,且经腹部彩超检查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确诊。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5例,男68例,女57例;年龄24~63岁,平均(44.9±6.3)岁;胆结石 70例,胆囊炎 55例;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6.5±3.3)个月。对照组125例,男65例,女60例;年龄26~62岁,平均(45.2 ±6.4)岁;胆结石 71 例,胆囊炎54例;病程3个月至3年,平均(6.9±3.2)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取仰卧位,在对其进行常规硬膜外麻醉后,于右腹部肋缘下方行约4 cm切口,显露胆总管与胆囊后进行腹腔探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顺行或者逆行胆囊切除,术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在置入引流管后对切口进行缝合。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仰卧左倾体位,进行常规硬膜外麻醉后,在患者脐下放1 cm处做弧形切口,插入气腹针,将二氧化碳低速充入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后再右侧肋缘下采用四孔法做切口,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术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在置入引流管后对窗口进行缝合。所有患者均需于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术后肠粘连的例数,并进行比较。

1.4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4]:疼痛、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血常规及B超检查均显示正常为显效;疼痛、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血常规及B超检查显示病情好转,即为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为无效。有效率为治疗显效率和好转率之和。肠粘连诊断标准:患者于术后3 d左右尚未正常排便排气,且有腹部不适症状的;在饮食或进水后均出现反复性呕吐症状;腹部出现局部膨隆,行射线检查显示肠腔内存在气体或液体积滞或有明显内脏和腹壁粘连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进行 χ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0.001 <0.001 <0.001 <0.001 125 30.2 ±4.5 54.7 ±7.4 18.1 ±2.6 4.6 ±1.1对照组 125 63.6 ±15.7 135.1 ±18.2 28.0 ±3.3 9.4 ±3.7 t值 22.864 45.753 26.346 13.903 P值

2.2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54,P <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2.3 术后肠粘连生率 观察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1.6%(2/125),对照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 7.2%(9/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9,P <0.05)。

3 讨论

胆囊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由于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5]。手术治疗是一种能够快速解除患者疾病根源的治疗方法。病情较轻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上浮不是、腹痛、恶心、呕吐与排便次数增加等,部分病情较重者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甚至伴有胆绞痛样发作,部分患者出现黄疸或者发热症状[6,7]。

传统开腹手术主要选择在右腹直肌或者右肋缘下做手术切口,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现阶段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其优势在于:切口小,疼痛轻,术后回复较快,并且疤痕较小。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手术适应证得到了不断地扩展。石旭峰等[6]研究报道了116例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治疗结果,研究发现,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实践、胃肠道恢复时间上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均显著更低,安全性更高。严文杰等[7]对比分析了腹腔镜与开腹胆囊手术的疗效,结果发现,除了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实践、胃肠道恢复时间上更有优势,同时可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时间,VAS评分也显著更优。

本研究在对胆囊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使用腹腔镜胆囊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与进行开腹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相比,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等各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表明了腹腔镜手术具有对患者损伤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特点;同时,经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行开腹胆囊术治疗的患者,表明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显著疗效。这与上述文献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同时本组研究结果发现,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肠黏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分析原因可能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气管、组织暴露时间较短,手术过程中外界异物刺激较小,切口较小,疼痛较轻,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缝线与纱布使用都很少,减少了对组织的刺激,加上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因此可促进术后肠蠕动,有利于肛门排气[10]。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相比其在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害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等方面疗效显著,对提高胆囊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1] 朱同富.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633 -634.

[2] 赵琴果.为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诱发术后肠粘连几率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4(14):282 -283.

[3] 黄 宇,吴克松,吴振宏.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36):39 -40.

[4] 代朗月,彭启平.开腹与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术后肠粘连影响的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27-3628.

[5] 赵鹤余.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36):78,80.

[6] 石旭峰,葛新义.老年患者良性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4):111 -112.

[7] 严文杰,赵 华,刘 华.腹腔镜胆囊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疗效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40 -41.

[8] 黄 敏,廖玉昌,周焕龙.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2014,42(5):624-625.

[9] 朱维宁.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262.

[10]林 灏.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分析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7):92-93.

猜你喜欢

肠粘连开腹胆囊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