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5-12-24杨震王道波李苹苹刘松琳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食品专业高职院校

杨震++王道波++李苹苹++刘松琳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教育界也因此掀起了一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浪潮。推进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实现了专业教学与时代接轨,保证了教学的时效和质量。本文以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为论题,在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就优化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创新了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教育参与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各个高职院校已逐渐意识到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仍有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教育功能。为此,本文重点就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以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

1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虽已具初步成效,但是改革进程中仍有部分问题客观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信息化认知不足

信息化教学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调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导,是现代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迈入完善阶段,部分食品专业教师和学生存在信息化教学认知不知现象,他们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有些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教师固守老一套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而高职院校又不重视教师培训,导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弱化。部分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操作繁琐、耗费时间和精力,加之高职院校并未强制要求进行信息化教学,而不愿做出改变,也不愿学习相关应用技术,导致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建设停留于表面,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度不高。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高职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的机会少之又少,很多学生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模式变革,影响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判断,如此师生逐渐陷入恶性循环,不能给予信息化教学改革基础支撑。

1.2 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各个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加强了相关建设。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受制于有限的建设资源,致使信息化教学改革计划迟迟不能有效落实。另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数量急剧增长所带来的压力,为了满足教育发展需求他们不断扩大规模建设,这使得高职院校建设资金捉襟见肘。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没有平衡好规模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导致制定的校建计划不合理,出现了信息化教学改革投入力度不足现象,缩小了信息化教学的辐射范围,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除此之外,有的高职院校一味地强调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软件环境建设,如教学环境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降低了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率,影响了信息化教学实效,信息化教学改革更是流于表面。

1.2 信息化教学管理不严

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体系理应作出调整和优化。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某些高职院校只是关注了资源投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却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所带来的是一场体系变革,需要全方位进行调整。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并没有涉及到信息化技术考核,这对教职工以及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了影响,导致他们不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或者应用出现偏差,最终弱化了信息化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该针对食品专业教学特色,从细节上完善管理制度,包括考核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以及培训制度等,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保障。由于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教学评价、激励制度关联度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另外,大部分高职院校也没有设立专门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机构,对本校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制约了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进度。

2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优化措施

信息化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作者结合上文对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的认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优化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措施,以供参考。

2.1 提高认知度

新的教育发展时期,各个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信息化教学改革,在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明确改革目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机制,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食品专业教学当中。高职院校领导阶层首先要更新办学思想,清楚地认识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性,了解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和实在意义,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明确各阶段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重点,进而制定可行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计划。同时,为了保证信息化教学改革计划的顺利落实,高职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学改革管理机构,及时了解教育前沿理念和技术,制定与之匹配的保障制度和考核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化教学改革计划做出优化和调整,从而保证信息化教学改革体制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2 加强教师培训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是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者,其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知悉信息化教学改革对食品专业教师提出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可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请专业人士到校举办知识讲座,使教师们了解信息化教学的便利和优势,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指导他们有效地将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功能。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把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当中,给予表现良好的教师一定奖励,积极推广优秀教学范例,鼓励广大教职工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师成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参与者。

2.3 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针对上文提及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不严问题,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明确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完善、细化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有效地将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关联在一起。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该认清信息化教学的技术特性,深刻了解其在食品专业教学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仔细分析影响信息化教学实效的因素,例如设备因素、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等,从而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尽可能消除这些因素的不良影响,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来,积极听取他们的有效意见或建议,强化他们的认知,从而促使他们主动遵守管理规则。为了进一步保证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质量,高职院校还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本校信息技术管理中的责、权、利,由专人负责改革计划和制度的落实,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食品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和效益。

2.4 完善相关建设

完善的建设制度是保障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有效落实的基础。针对上文提及的信息化建设资源短缺问题,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寻求政府以及企业的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政府、企业、高职院校联合教育。在此基础之上,高职院校应该合理规划资金投入,协调好规模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根据本校的办学规模适度调整信息化建设在校建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保证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加强软件环境建设,尽量使每一位师生都能享受到信息化教学服务,从而使师生认可并适应这次变革,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参与积极性,集思广益,保证教学改革实效。

3 小结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个高职院校的食品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际有所不同,作者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各个高职院校继续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可在本文论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结合本校信息化教学实际,制定更加全面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陶毅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系统建设方案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3(02).

[2]阎燕.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2(05).

作者简介

杨震(1984-),吉林省集安市人。现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检测与安全监管。

王道波(1963-),山东省荣成市人。工程硕士学位。现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粮食工程。

李苹苹(1975-),山东省德州市人。现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负责教学科研工作。

刘松琳(1985-),吉林省松原市人。现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会和宿舍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4670

猜你喜欢

食品专业高职院校
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任务驱动的竞争模式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