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人郝永德

2015-12-24战立东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21期
关键词:山神村民

文/战立东

好人郝永德

文/战立东

郝永德(中)与村班子成员商讨山神村的发展大计

人送雅号“好人”的这个人,叫郝永德,小名郝柱,50岁刚出头,现任凌海市阎家镇山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提到这个雅号,郝永德黝黑的脸膛上就会绽放出光彩,那是自信、欣慰,更是一种身受鞭策后的坚定。

“仔细想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最大的努力,让多数人得到实惠,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2007年4月,众望所归的郝永德当选山神村村委会主任一职。接下来的几年,郝永德以人格的魅力、聪慧的头脑、扎实的作风赢得了山神村2470多名村民的信赖。2013年,郝永德以满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把书记、主任两项重任担于一肩。

治村如治国。如何率领这个凌海第一大行政村冲破传统桎梏的束缚,实现美丽乡村梦,郝永德一直在苦苦思索和探寻。

从改变环境入手,让老百姓看到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是郝永德最初的设想。而这个设想缘起于老乡的一句话。7年前,山神村大小街道夏天淌水,秋天陷车,粪坑遍地,柴堆满街,村民苦不堪言。村里的一位老大爷拉着郝永德的手说:“柱子啊,大叔60多了,我这辈子还能走走砂石路吗?”这句话对郝永德的触动很大。山神村农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少数人家搞蔬菜种植和饲养猪、鸡,却由于道路的阻塞,使农产品销售不畅,直接滞缓了人们致富的步伐。改变村屯的整体环境迫在眉睫。

在全村48名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一致表决后,村党支部决定筹措资金修路。在山神村村委会的档案柜里有这样一本记事簿,上面详细记录了几年来村里修路、整治环境的大小事件:

2007年9月至10月,争取省水利达标工程,建成10个标准井房,修建7座桥涵,挖通15条田间作业路,3条主要运输通道全部实现砂石化;

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村屯全部实现“四进院”,各家门前铺设排水管,两侧挖出排水沟,全村10个村民小组、大小80多条街道、2万多延长米路面全部砂石化;

2008年3月至11月,第一批1000多株景观树栽植成功,全村砂石路补铺、填坑1000多米;

2009年3月,增植绿化树木1000棵,补栽1000棵;

2009年5月,铺设3000米黑色柏油路面;

2010年,村屯绿化率达到97%;

2014年9月,新建370平方米村部和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

2013年至今,村屯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村民出义务工4000多个、修村路80多公里、动用石料500车、挖路边沟8万米、清运垃圾7000立方米、植树1.5万棵、栽花7万株;

……

与这些数字相辉映的是山神村洁净平整的村路,两侧绿树成行,修饰一新的院落规整有致,花草在人们的呵护下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宛如一幅恬静、清新的田园风景画。

山神村村型大,底子薄,旧有的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固守田园与新农村建设的观念产生了碰撞。

郝永德是个有着开放式头脑的人。国家一系列支持“三农”、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出台后,村级集体收入在山神村的账面上回归为零。要想富,就要从村民的自身资源上下功夫。而率先致富,则是实现共同致富的关键。7年前,郝永德自家开始从事蛋鸡和肉食鸡的饲养,凭着灵活的头脑和一双勤劳的手,他的饲养规模逐年发展壮大,成为山神村的养鸡大户。在他的影响下,部分村民搞起了生猪、蛋鸡的饲养。近年来,由于市场的起伏不定,一些欠缺实力的农户遭遇了亏损,有的退出了。

“这样下去不行。”郝永德经过一番探讨、论证,决定把养猪、养鸡户组织起来,建立养猪、养鸡合作社,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最让群众放心的是郝永德掷地有声的承诺:“赔了我顶着,赚钱大家分。”2008年到现在,在郝永德的带领下,合作社迅速发展,已经由当初的十几户会员增加到102户,年出栏生猪7万头以上,会员覆盖全市,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管理。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资源优势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郝永德对村民说,林地、蔬菜大棚都是来钱道。在他的倡导下,山神村的林地生产和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如今,2000多亩林地和十几栋高效蔬菜大棚已经成为村民致富的又一个主战场。

在一次镇里召开的会上,郝永德介绍经验时说:“说得天花乱坠,不如做得脚踏实地。”凭着这个“实”字,山神村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得到了真正的实惠。2014年,山神村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

“纵有千难万难,只要做好群众的工作,就什么都不难。管理一个村,只要你民主、公正、诚信、友善,与村民交哥们儿、处朋友,你的工作就会如鱼得水,无往不胜”

郝永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老百姓求到我,证明他们没把我当外人,是瞧得起我。就冲这一份信任,哪怕千难万难,我也要尽自己的全力去把事情办好。”

鲁树林村是山神村的一个自然屯,四组组长杜景荣谈到郝永德时说,山神村的村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没有什么变化。直到柱子上任,才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感受到了什么是实干,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希望。

村民王树林家的日子一向过得挺紧巴,儿子要娶媳妇、盖新房,可3万多元的外债让一家人愁眉不展。细心的郝永德没等王树林来找他,就主动帮着找亲友、跑银行、去信用社,自己又拿出5000元,王家终于盖了房,娶了媳妇。为了让王家尽快脱贫,郝永德四处托关系,介绍王树林到企业打工,让他彻底甩掉了穷帽子。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挂红灯、贴对联,准备年夜饭。可郝永德却忽然想起一件事:敬老院里还有几位本村的老人,他们这年过得怎么样?吃饺子了吗?冷不冷啊?家里人去没去看望?一想到这,他再也平静不下来,拎了一大堆东西就开车来到敬老院,挨个拜年、问候,临走时,他自掏腰包给了每位老人100元慰问金。

四组村民刘铁山和都春龙两家因土地的事儿闹矛盾两年多,甚至发展到互相砍对方的玉米苗,村小组和镇司法所调解多次没效果。郝永德分别到两家走访,摸清情况。最后一次去刘铁山家时,见到他老婆在打吊针,他当即拿出100元钱,说:“不说事了,今天赶上了,给婶子买点营养品吧。”刘铁山本来一肚子的气当时就消了,握着郝永德的手说:“小柱,你人太好了。就冲这,我们两家的事你看着处理吧,圆了扁了我没话说。”

发生在郝永德身上的事数也数不清,用村民的话说:讲郝永德,就像说评书,够你听一年了。村里干部和家里人为郝永德粗略算了一笔账:为村民办事出车500余次,仅油钱就得2.5万元,借给村民办事的钱近8万元,每年自掏腰包看望贫困户、敬老院老人、救助有困难的家庭,累计五六万元……

“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我来说是件难事。但我懂得,只要我做出个党员的样来,带出个好班子来,让村务公开、公正起来,那么,我们常说的堡垒就形成了”

山神村人口多,党员数量却很少。郝永德打比方说:“党员人不在多,在精。党支部就像指挥所,山神村现有10个村民组,就像10支队伍,选好10名将领,就能打出漂亮仗。”

郝永德带“两委”班子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以身作则,村务公开,不搞一言堂,“我的权力是大家给的,我没有权力指手画脚”。山神村的大事小情,全都要由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集体决定。今年,村里响应上级号召,狠刹大操大办之风。郝永德挨家挨户征求意见,村干部挨家挨户传达阎家镇党委致党员干部群众的公开信,签订承诺书。全体村民在这件事上看到了郝永德雷厉风行、严肃认真的另一面。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在山神村引起强烈反响,时至今日,偌大的山神村再没有一户违规操办。

今年4月的一天,村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时刻,郝永德带着村干部抢进度,一直忙到天黑也没有回家。可他却不知道,家里人为了给他过生日,整整等了他一下午。电话里,他告诉妻子:“别等我了,大家都在忙,我的生日还能算个事?”

5月份,他带着村干部到三台子镇订购绿化用的树苗,没吃上午饭的他们急着往回赶。可当大家讨论着回到家吃什么的时候,才发现郝永德已经沉沉地睡去了。从鼾声中,大家清楚,昨天他去“锦采”为村民争取事故赔偿,又熬了一夜。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郝永德说:“村党员、干部不光要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还应该是指挥官的智囊团。”多年来,郝永德审视和考验着身边的每一名村干部,在他的培养和影响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10名村民小组长已经成为郝永德的得力助手和山神村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如今的山神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几名村干部和10名村民小组长舍小家为大家,处处扮演着老百姓样板的角色。集思广益,制定村规民约;同心合力,开展环境整治;走访村民,聆听群众呼声;调解纠纷,走遍街头巷尾;指导生产,深入田间地头;扶困济贫,春风暖遍全村……

郝永德的言行感动、激励着村民。村民代表、66岁的张志英老人以一段顺口溜表达了自己的心情:“选举当年众期望,永德领导档次上。实践多年非虚传,山神果真变了样……惠民项目多如林,书记积极去找寻。带领百姓奔小康,全心全意为人民。”

□本栏编辑/程晓松

猜你喜欢

山神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山海经之人身羊首山神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神的孩子》创作感言
山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