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分析

2015-12-22连慧香章四新王俊锋易本驰

猪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母猪

连慧香,章四新,王俊锋,易本驰,陈 斌,程 丰*

(1.信阳农林学院牧医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2.河南省诸美种猪育种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正阳 463612)

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分析

连慧香1,章四新2,王俊锋1,易本驰1,陈 斌1,程 丰1*

(1.信阳农林学院牧医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2.河南省诸美种猪育种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正阳 463612)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母猪的淘汰由胎龄、生产性能、饲养环境、疫病以及管理等多种因素决定,其主要原因为繁殖性疫病、肢蹄疾病及子宫内膜炎等,这部分淘汰往往给猪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引发母猪淘汰的原因进行了综述。

母猪;淘汰;原因分析

母猪淘汰是影响母猪使用年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养猪生产中,母猪的淘汰有正常淘汰和异常淘汰之分,而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主要为异常淘汰,这一部分淘汰对猪场生产不利[1-2]。因此,降低母猪异常淘汰率和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对养猪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规模化猪场引发母猪淘汰的常见因素,为有效促进猪场健康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1 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类型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母猪的淘汰有正常淘汰和异常淘汰之分,而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规模的猪场来说,二者在淘汰母猪中所占比例有所不同(见表1)。由表1可知,目前多数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主要以异常淘汰为主,其所占比例为47.6%~88.9%,而正常淘汰比例仅为11.1%~52.4%。因此,生产中,生产者应该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母猪异常淘汰,从而保证猪群生产的稳定性和猪场经济效益。

2 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原因分析

2.1 正常淘汰

所谓正常淘汰,主要是指因高胎龄(6胎以上)和生产性能低下等原因而导致的淘汰,这一部分淘汰是保证母猪繁殖和使用效率的基础。因为母猪在第5~6胎达到产仔高峰,之后开始呈下降趋势[10-11],高龄母猪死胎、木乃伊及畸形仔数均有一定增加[12],因此生产中应对高胎龄(6胎以上)母猪及时淘汰更新,以防母猪老龄化,这也是当今生产母猪正常淘汰的主要原因。其次,对于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也应该及时淘汰,但考虑到生产中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复杂,所以淘汰前应慎重考虑,重点对青年母猪第1胎和第2胎窝均产活仔数在7头以下的以及母猪连续3胎次所提供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的和经产母猪累计3胎次产活仔数窝均低于7头的母猪等进行淘汰;另外,对于泌乳力差(连续2~3产都表现出泌乳力差)和母性差的母猪也应该淘汰,生产中母猪产第2胎时因乳房炎被淘汰的可能性最大。

2.2 异常淘汰

所谓异常淘汰,主要是指因繁殖障碍、肢蹄病、死亡及其他原因而导致的淘汰,这一部分淘汰在猪生产中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生产中,影响母猪异常淘汰的因素颇多(如胎次、季节、疫病、饲养环境以及管理等),但主要原因是疫病因素所致,其中最常见的是繁殖性疫病、肢蹄病和子宫内膜炎等,其次是乳房炎等(见表2)。

表1 规模化猪场母猪正常淘汰与异常淘汰所占的比例 %

表2 规模化猪场母猪异常淘汰的原因及各种原因所占的比例 %

2.2.1 繁殖性疫病

前人调查结果表明,繁殖性疾病在母猪异常淘汰率中普遍较高,所占比例为21.2%~54.3%(见表2),其原因主要是母猪在繁殖过程中,包括配种、妊娠和分娩等环节,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和疾病因素等)而造成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异常、不能受孕或受孕率低,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及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以及分娩母猪子宫脱出、子宫出血和阴道出血等等,其具体原因如下:

1)病原因素:引起母猪性疾病的病原包括病毒性因素和细菌性因素。其中病毒性因素,如猪瘟病毒(CSFV)、蓝耳病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乙型脑炎病毒(JE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感病毒(SIV)等是目前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细菌性因素如链球菌、布鲁氏菌、钩端螺旋体、衣原体、附红细胞体等病原感染引起流产、死胎的现象也常有发生。生产中病原引起的母猪繁殖性疾病危害较大,均可引起母猪不孕、流产、早产、木乃伊胎、死胎等[14]。

2)营养因素:营养性繁殖障碍是造成母猪不发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母猪饲料中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长期缺乏或能量摄入过多或过少,内分泌出现异常,导致母猪性成熟晚,出现不发情,或发情紊乱,受胎率降低,流产、死胎的比例增加。此外,饲料中的毒素对母猪生殖功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其繁殖障碍。

3)生殖器官异常: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胚胎或胎儿发育期间,生殖器官发育反常,形成畸形,失去繁殖能力而发生的繁殖障碍。常见的有两性畸形、幼稚型和生殖道畸形等。由于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导致母猪无生育能力,不出现性周期;或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有时虽有发情表现,但屡配不孕。

2.2.2 子宫内膜炎

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母猪产科疾病,由于母猪在集约化饲养状态下,长期缺乏运动,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子宫内膜炎。该病是规模化猪场常见病,普遍存在,为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在异常淘汰的母猪中26.8%是由于本病造成[13]。生产中,造成该病的原因颇多,但最常见的是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助产时不洁、产后感染及人工授精时消毒不彻底。当然,环境污染、病原感染以及饲料霉菌毒素和营养缺乏等也可以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因此,为避免子宫内膜炎在猪场的蔓延,特别要注意分娩过程和人工授精过程的消毒[15-16]。

2.2.3 肢蹄病

除了繁殖性疫病外,肢蹄病也是造成母猪异常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品种、年龄、营养、环境卫生、栏舍建造、缺乏运动以及病原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具体表现为脚痛、蹄肿胀、关节炎、蹄裂、瘫痪以及脚软等。目前,现代规模化猪场大多实行限位栏个体饲养和高床限位分娩栏饲养方式,再加上母猪缺少自由运动以及水泥地面、金属围栏和漏缝地板对蹄壳、肢体的磨损,使肢蹄病发病率升高,结果降低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导致母猪淘汰率居高不下(见表2),但是生产中若母猪在散养及运动充分的情况下,此类病发生较少。另外,季节的变化对该病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进入秋冬季,天气由暖转凉,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结果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导致蹄病的发生[17]。还有高温、高湿气候也可导致蹄病剧增,因为高温、高湿气候可使母猪的采食量显著下降,养分吸收不足,母猪出现能量负平衡,体质逐渐下降,抵抗力低,结果影响蹄角质的正常生长[3]。因此,建议规模化猪场除了加强对后备母猪肢蹄健壮程度的选育以及断奶母猪和怀孕期母猪的适度运动外,对其季节性的护理也应该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2.2.4 死亡

死亡也是规模化猪场母猪异常淘汰的原因之一。据不完全调查数据显示,国内部分猪场母猪群中年平均死亡率为3.9%~9.7%(见表2)。生产中,造成母猪死亡的直接原因和诱因主要有肢蹄病、缺水、感染性疾病、药物引产、助产、高温高湿、采食量不足、有病发现不及时、饲喂不当、胃溃疡、环境卫生差、延期淘汰等。因此,生产中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及时采取措施,特别注意避免临产前高热应激而导致死亡。

2.2.5 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导致生产母猪异常淘汰的因素还有很多,如产后无乳、少乳、乳房炎、肺病、呼吸道疾病以及母性差,有食仔恶癖等等。对于这类母猪应尽早将之淘汰,才能减少投入,降低损失。另外,对于一些亚健康母猪,尤其是少数青年母猪,在正常的生产管理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的非传染性个体疾病,久治不愈,身体衰弱,已经失去进行正常生产繁殖的能力,在经过综合评定确认已无饲养价值的个体,应予以淘汰。

3 小结

在现代养猪业生产中,母猪的淘汰有正常淘汰和异常淘汰之分,而规模化猪场主要以母猪异常淘汰为主,这部分淘汰严重影响猪群的稳定性,增加了猪场的生产成本,所以减少母猪异常淘汰是当务之急;而影响母猪异常淘汰的因素颇为复杂,生产中应对繁殖母猪加强护理和观察,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应及时开展对其疾病的监测工作,定期对母猪群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应加强母猪运动、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加强免疫、科学饲养管理、降低母猪死淘率;应制定一个适合本场的有效淘汰方案,避免猪群淘汰率偏低或偏高。这些措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维持繁殖母猪的正常生产,增强免疫功能,减少或杜绝生产中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母猪异常淘汰率,确保母猪稳产高产,有效提高母猪的利用年限。

[1] 谢继亮.导致母猪非常规淘汰的原因[J].养殖技术顾问,2008(12):21.

[2] Sasaki Y,Koketsu Y.Culling intervals and culling risks in four stages of the reproductive life of first service and reserviced female pigs in commercial herds [J].Theriogenolo gy,2010,73(5):587-594.

[3] 何勇军,李伟钊.规模化猪场长大母猪淘汰原因的分析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 (11):57-58.

[4] 陈绍孟,黄仁华.生产母猪淘汰的原因调查[J].养猪,2005 (4):54.

[5] 于桂阳,张昊,黄杰河,等.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7,43(22):14-16.

[6] 周贞兵,何春玫,戴腾飞.种母猪淘汰率的调查报告[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 (4):145-147.

[7] 罗才庆,吴南洋.福建某公司母猪淘汰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3,35(4):41-42.

[8] 赵云翔,巩振华,胡君利,等.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原因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4,46(11):98-102.

[9] 霍金耀,郑逢梅.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与对策[J].猪业科学,2015,32(5):112-113.

[10] 郑先瑞,刘璐,苏先敏,等.台系大白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和相关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3(1):42-44.

[11] 李晓霞,曹平华,禹学礼.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3,34(6):40-43.

[12] 刘友生,王水莲.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J].湖南畜牧兽医,2013,(3):14-17.

[13] 沈永恕,席磊,朱宽佑,等.河南省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2):52-54.

[14] 路永强,张瑜,任利忠,等.母猪繁殖障碍成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9-42.

[15] 郭建军.母猪产仔前后饲养管理要点[J].畜牧兽医杂志,2010(4):73.

[16] 吕惠序.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控[J].养猪,2010(3):49-51.

[17] 何达清,兰祖尚.浅谈猪肢蹄病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2, 8(12):97-98.

2015-09-28)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32102110140)

连慧香,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畜禽健康生产与疫病防治。

程丰,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猜你喜欢

规模化猪场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