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师不讲评试卷的利弊分析

2015-12-22符海朝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学教师讲评利弊

大学教师不讲评试卷的利弊分析

符海朝

(安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大学教师在学期考试结束并改完试卷、出来成绩之后,从来不像中小学教师一样给学生讲评试卷,这种做法,似乎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其实,这种做法的利与弊,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绝对弊大于利。

[关键词]大学教师; 讲评; 试卷;利弊

[收稿日期]2015-04-11

[作者简介]符海朝(1966—),男,河南省林州市人,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大学教师学期考试结束之后不给学生讲评试卷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反之,谁若给学生讲评试卷,是自找麻烦,是自愿把自己归入中学教师的行列。这种做法的利与弊,很值得关心大学教学质量的各方面人士深入反思。笔者以“讲评试卷”作为关键词输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出来505份可供参考的论文,笔者对这505份论文的题目逐一进行核对后,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选题都是探讨中小学各科考试后的讲评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关于大学教师应否讲评试卷的论文只有1份,题目是《高校考试制度创新刍议》(《广西师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2期,作者陈启源 ),试卷讲评,只是该文探讨的一个方面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拟在该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10年中学教师及10年大学教师教学经历的观察与思考,对此问题进行专门的探讨,以求教于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同仁,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不讲评试卷的益处

首先,有利于大学做好试卷的归档和保护工作。大学不像中学,试卷改完之后,要有各院、系归档保存,甚至还要按规定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如果教师组织评卷的话,势必要把试卷发给学生,试卷如果丢失或损坏,相关人员就要承担责任,尤其是任课教师要承担第一责任。

其次,有利于学校顺利开展新学期的工作。大学教师如果评卷的话,评卷时间只能放在新学期开学后第一星期,这时距离上学期考试结束已经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学生和教师对所考内容的印象大多已经遗忘不少;而大学老师大多一学期教一门课或几门课,有的新学期干脆没课,所教内容又不象中学那样连续,所教班级又牵涉不同的院系,如果统一安排评卷的话,势必给学校的好多部门增加管理上的任务,不利于马上开始新学期的工作。

第三,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会因为分数问题发生矛盾。由于许多大学把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学生切身利益挂勾,使许多学生很在乎自己的考试分数,不再追求六十分万岁的错误标准,这种做法可以有力地推动学生的学习,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如果要评卷的话,由于大学老师评卷大多为“流水作业”,再加上高校扩招之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考试结束之后学校有关部门给教师的改卷时间又不充分,再则考试又不是选拔性考试,考试成绩又不和教师的奖惩挂钩,所以有些教师改卷不认真*在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系做过三年讲师的刘瑜女士曾在2009年2月4日《南方周末》刊登《谁是大学里的主人翁》一文,其中谈及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系的本科生评卷制度,可供我们作对比参考,“就是改卷子判分,老师也不能一手遮天。喜欢这个学生就给他高分,那个学生没来上课就给他低分?没那么简单。至少在我们系,本科教育的考试判分是双向匿名的:学生不知道哪个老师给他判分,老师也不知道试卷是哪个学生的。更“过分”的是,每份考卷或论文都要有两个老师来改,如果判分相差太大,还要由第三人介入。这样做好处是对学生比较公平,坏处当然是老师的工作量又多了一倍”。,甚至只把握着不及格人数的比例,这种做法和大学的教学评价标准有关,不及格人数太多则说明授课教师讲课有问题,而且学生补考的话,自己还要改卷;补考学生多,改卷任务也大。因此,一些主观性试题的给分、扣分大都不能严格遵守评卷标准,随意性太大,尤其表现在非理工科试卷中;有些教师给印象分或者人情分。如果评讲试卷的话,势必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分数问题发生矛盾,尤其是和不及格的学生之间。不评试卷,上述“麻烦”,都可以避免。

二、不讲评试卷的弊端

首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大学阶段,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能力的获得和不断提高也是建立在丰富而系统的知识基础上的,没有这个重要前提,能力的获得只能是空中楼阁,惶论创新,因此,大学教育,也必须遵守教育的固有规律,就像成年人仍然需要遵守儿童时期学会的一些规则一样,只是需要灵活地执行而不是机械地遵守。不讲评试卷,实际上就漏掉了温习知识这个重要环节,温故而知新是从大教育家孔子以来就一直强调的教育规律,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大学教育把老祖宗传下的法宝给丢了;不讲评试卷,实际上等于教师放弃了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解惑的重要使命,也是对学生要求解惑权利的漠视。不讲评试卷,等于没有了教学中的反馈环节,而反馈环节被西方学者列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性策略。不讲评试卷,学生就不知道自己考卷上所写答案的对与错,对的东西无法强化,错的东西只好一直错下去,等于“考”而不“试”,没有全部完成考试的固有使命。当然,有的老师会拿大学考试试卷答案不象中学那么“死板”,来为自己的做法辩解,但是,这种解释显得很苍白。大学考试试卷答案,固然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尤其是文科的许多主观性试题;但是答案的灵活,表现在学生针对考卷上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可是不同的观点不见得都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多的是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辨别不同观点的能力却是他们所缺乏的,这种能力正是他们在大学阶段应该不断获得的,而获得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教师的解惑;讲评试卷,更是集中型的、效果更好的解惑;更何况说明观点的材料相对来说是固定的,观点和材料必须统一,而且材料还有重要非重要之分,直接、间接之分等等,对这些材料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答卷情况可以反映的清清楚楚。

其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真精神。和德意志等民族比较起来,中华民族的思维结构中很缺乏一种认真的精神,胡适、冯友兰、林语堂等老一辈学者由于有长时间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感受颇深,所以在他们的一些文章中对此问题多有表述,改革开放以来从海外回来的学者也多谈及这个问题。比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引述日本学者内山完造的观点时写道:“中国人非有得多,不能说有;大部没有,即可说无;而非有一个便说有,一个都没有,乃说无。后者为模型的思考法,前者为实物的思考法。后者彻底,前者不求彻底,后者为理论的,文章的,前者为实际生活的。”胡适先生则在1921年用寓言的形式,写了著名的《差不多先生传》一文,讽刺中国文化中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做事不认真现象。缺乏认真精神特别是缺乏科学研究中的较真精神,和我们几千年的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这种缺陷,在农业社会暴露的不会太明显,危害也不会太大;但是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其弊端则暴露无疑。相对而言,中学阶段,侧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认真精神;大学阶段,则侧重初步培养学生在研究中的认真精神。不讲评试卷,反而会使大学生不同程度地丢掉中学时期习得的认真精神,养成对所学知识正确与否无所谓的态度,势必强化我们民族思维结构中早已存在的不认真习惯。不讲评试卷,还会弱化学生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把考试流于一种形式,这就难怪有些学生逃课或身在曹营心在汉,考试前抄他人笔记甚至复印他人笔记,背笔记应付考试,考试结束之后脑子一片空白,甚至连考的什么问题都一问三不知。学生不会好好地复习课本,更不会去看相关的论文或专著,有些大学生的课本学期结束之后仍然和刚发时一样,即使对高教版的精品教材也一样对待。不讲评试卷,一些优秀的学生也无法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也就无法就相关问题和老师或同学讨论,失去了一次次宝贵的提高机会。此外,当今大学生中六十分万岁的观念已经不再流行,生存竞争,使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能力和学历谁轻谁重的问题,不讲评试卷,不利于大学生荣誉感和学习上争强好胜及责任感的培养,从法律角度讲,又剥夺了学生在该方面的知情权。

笔者曾在自己所教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本科二年级上学期课程)及《中学历史教学论》(本科三年级上学期课程)两门课程的期末试卷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对此问题进行过连续四年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笔者在该试题的旁边特别标明该调查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认真填写选项,因此,调查数据应该比较可靠,支持讲评试卷的四年平均数接近86%,虽然这个调查仅限于历史系学生,但是调查数据还是有参考价值;陈启源先生一文中提到的抽样调查结果是:各学科平均支持率是82%,理工科则达到91%。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大学生希望教师在考试后适时讲评试卷。

第三,不讲评试卷,不利于教师了解自己教学中的成败所在,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讲评试卷,负责任的教师势必要把学生的考卷仔细翻阅一遍,看看哪些题错的多,原因何在,是教师平常应该讲到却没有讲还是没有讲清楚,还是学生没有好好学的原因;自己的出题意图是否达到,学生对难题的答卷情况如何,这样即可弥补因为流水改卷而造成的教师只了解自己所改试卷中局部试题答卷情况的缺陷,学校有关部门也可以就此了解教师改卷方面的职业道德如何;对考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就是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外,教学相长,评卷的过程,并非统一思想的过程,恰恰是不同思想碰撞产生新思想的过程,通过评卷,教师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思想的学生,这类学生,正是大学教育大众化后学生中的精华,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的苗子,他们迫切需要名师的指点和鼓励,没有名师的指点和鼓励,他们的思维水平也许永远停留在苗子阶段甚至还有枯死的可能,而教师也可以从这类学生身上学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很有价值的东西。

不讲评试卷,等于学校缺少了人才培养的中间质量环节检查。合格产品出厂之前,要经过许多质量检查环节,忽视了哪个环节,都会使产品出次品的概率增加;人才培养,更是非常复杂的培养工程,周期长,环节多,而大学阶段,正处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回报社会的重要环节,就像产品出厂前的最后检验环节一样,其重要性人所共知。不讲评试卷,等于大学放弃了一次次的质量检查环节,也是对学生培养不负责任、对家长不负责任、对纳税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讲评试卷的益处,大多是图一些浅层次的管理领域的方便,而大学的所有管理活动均应该服务于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因为怕麻烦就放弃评卷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而不讲评试卷的弊端,则是关乎学生能力培养的深层次的问题,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当然,大学的评卷,肯定不能延续中学阶段的评卷模式,而应该有所创新。

[责任编辑:Z]

猜你喜欢

大学教师讲评利弊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出国留学利弊谈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零工”经济有何利弊?
学生视角的大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分析
“一次消化者”与“二次消化者”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浅析数学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