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政论如何改文风

2015-12-21◎龚

新闻前哨 2015年1期
关键词:政论文风黄石

◎龚 琼

党报政论如何改文风

◎龚 琼

全国新闻界继续开展2011年以来倡导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结合当下的实践,笔者认为,评论特别是一版的政论比一般的新闻报道对“走、转、改”的要求更为迫切一些,因为政论方面的问题更多一些,如长文之风、假大空之风、脱离办报规律之风等等。对很多报纸来说,政论是制约报纸质量的那块“最短的木板”。把那块木板补齐,是转型时期报纸的着力点。

一、反对长文,提倡短文

评论界有句老话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指评论要站稳立场,旗帜鲜明,政治上正确,这一点各级党报遵守得很好,但在不写长文上,不少党报则做不到旗帜鲜明,常做一套说一套,这不仅违背中宣部提出的反对“假长空”的要求,更有悖受众的阅读兴趣和审美取向。

近几年来,适应社会节奏的由慢变快,一些党报对评论进行了大力改造,体现在篇幅上,短文越来越多,但有些省报和地市报仍认为非长文不能体现对所论之事的重视,不能显示出作者和报纸的水平,文章仍然短不下来。如中部某省级党报经常在一版刊发长达4000字的评论,一版发不完则转版。再如,今年在湖北省的一次评论界学习活动中,有评论员谈到,自己报社的一些重头评论文章一般3000字以上,通常是编辑部精心布置的,评论员写这种东西累得半死,也受到上级好评,但却在申报市州报新闻奖或湖北省新闻奖时因字数超标无缘获奖。他们非常苦恼,呼吁评奖委员会放开字数限制。

其实,这种想法偏离了方向。在速读时代,长文非常不可取,尤其是评论,相对比较枯燥,可读性差,如果再不写短,既违背多数读者的阅读取向、欣赏口味,也违背表达效率原则。

短,并不是单薄无力,并不意味着文章品质的降低。事实上,转变了作风,转变了文风,把一些表达效率不高的语句抛弃掉,把过去习惯了的那种宏大叙事、高谈阔论、东扯西拉、材料文字丢开,从逻辑的严密性、论证的严谨性、文字的表达力上下功夫,千字文足可以辩事说理、提供洞见了,足可以实现文质兼美了。

二、工作性评论做出特色

评论特别是各级党委机关报的政论,有传达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意见、传递党委政府的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职责,起着党的舆论宣传工具的作用。工作性评论也就成为绕不开的那道槛。其实,工作性评论如果谋划得当,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如青云出釉,不同凡响。

2014年工作性评论份量最重的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国各省市的党报都纷纷刊发相关评论,这可谓报界一景。但方法各不相同,基本分两种,一是连续发稿几十评(仅从副题上的数据就可知),二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几个系列评论,数量不多但主题突出。

第一种做法的优点是数量大、发稿密集,显示出报纸对这项工作的异常重视,缺点是如此宣传特点不鲜明,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东评一下,西评一下,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突出重点,时间长了,产生不了指导工作的作用,反而令人模糊了工作的方向。从作风上来说,有应付上级、凑篇数之嫌,给人的感觉像是“管你爱看不看,领导看到版面上有它就行了”,空洞说教的语言也令人心生阅读疲劳,削弱了传播效果。

而 《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黄石日报》并没有搞“大水漫灌”地发稿,而是有重点地刊发几个系列评论,且每个系列限制在六篇以内。如《湖北日报》刊发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系列评论六篇及“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三论,从各个题目之间内在的严谨性、针对性及标题形式的统一性可以看出,主题鲜明,舆论的指向明确,这些评论虽数量少,但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组织精兵强将认真写作而成,清新朴实、生动鲜活,影响力也就大大增强,因而《湖北日报》的廉政六篇得以在全省各级党报转载。《黄石日报》的“早春六论”与“落实两个责任,强化使命担当”这两个系列评论也都得到高层的肯定,当地纪委先后下文,要求全市各级党委中心组认真学习。文章针砭时弊,剖析问题,对于当地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化“假”为“实”

假有三个表现。一是观点假,言不由衷,假装真诚、假装服从。这类虚假之风,极易伤害社会和谐,加剧社会矛盾。二是语言“假”,大话、套话、官话、口号充斥,文过饰非。三是“媚”,媚上级,或者说唯上是从。某地换了主职领导,新官上任后提出十六字施政纲要,于是,党报就对领导的意图极尽揣测,每一个字发一篇评论稿件,共发了十六篇。某省委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千字文,没想到当地党报“心领神会”地延伸开去,大肆阐释,弄了十八篇评论。

这些“大手笔”,动静大,显得有才、在干活,有“政绩”,但是,难掩附会过度的意思,并且冒出“文革”时个人迷信的味道,作为评论立足点的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荡然无存,新闻专业主义荡然无存!

这样“假大媚空”的作风陋习,从情感上来说,它与群众和读者的感情隔着一层,甚至引起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危机,效果可能与谋划者的本意适得其反。

四、弃“说教”取“说理”

过去,党报的评论员文章,往往在写作态度上是居高临下“说教”,而不是“说理”,面孔生硬、冷酷,官腔官调,爱用“要……要……要……”的句式,实在叫人没法读下去。

《黄石日报》在政论稿方面下功夫,淡化“说教”,注重“说理”。用说理的态度,取平行的视角,看事才能看得更清楚,说理才能深入到人心。

说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古文观止》里大量的策论,都是极好的政论,论说方式千姿百态,并非千篇一律,可为今天借鉴。可以和风细语,可以气贯长虹,可以妙趣横生,可以逻辑推理,可以是驳论,可以是雄辩,可以列事实,举例子,打比喻,作比较,讲故事……通过这些手法,可以把枯燥的政论文化为有韵味有嚼头的政论散文。

转换了写作原则,改文风也就顺理成章。文风要实些,软些,要有锐气,要有思想,提倡讲故事,语言多用短句,风格不拘,形式多样。于是,有的稿用排比句,有的用对偶句,有的甚至诗化语言、散文化语言。

解放了写作的思想、抛弃自我设定的框框之后,评论变得“短、实、新”,读者喜欢看了,认为党报的评论稿不再面目可憎,有散文的优美感和诗歌的韵律感,感染力强。比如《黄石日报》的《逐梦 实现共同的愿景》开头语“一个没有梦的人生,是不值得度过的。一个没有梦的城市,是不值得居住的。”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奠定全文散文般的文风,令人忍不住读下去。再看《在其位当谋其政》中的一段:“相比无为而言,乱为者同样是过犹不及。他们往往好大喜功、追求虚荣,习惯拍脑袋决策,丢下一个乱摊子就拍屁股走人。弄得四方不安、鸡犬难宁。前任要开河,继任要填河,后任来了不知如何。 这些文字思想深刻,有敢说真话的气魄,且文采斐然,让党报与普通读者的距离大大缩短。

(黄石日报)

猜你喜欢

政论文风黄石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电视政论片《浩荡》的“浩荡之气”
基于《勇立潮头》创作实践浅析电视政论片要素组合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与政论性传统
解放前《观察》周刊的政论探究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