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荒”现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2015-12-20林宝仙庄君翔陈渊邓媛媛

决策与信息 2015年36期
关键词:献血者血站管理制度

林宝仙 庄君翔 陈渊 邓媛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辽宁阜新 123000

“血荒”现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林宝仙 庄君翔 陈渊 邓媛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辽宁阜新 123000

“血荒”是指出现血液偏型或告急的现象。近年来,内地70个大中城市中出现“血荒”报道的已经多达40个。面对日益严重的“血荒”问题,我们该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血荒“现象的日益严重。对目前国内血液管理制度及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之后,发现“血荒”主要分为季节性“血荒”和结构性“血荒”。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通过调查市民对血站形象和国家目前血液管理制度的满意度研究血站形象和国家血液管理制度对献血者行为的影响,从而了解“血荒”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血荒”;血站形象;血液管理制度;献血者行为

1.选题的缘起

1.1 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出现了不用程度的血库库存告急的情况,一些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血荒”。根据2010年的新闻报道,2010年北京、长春、青岛、太原、重庆、昆明、南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血荒”,甚至,在2010秋冬之交的昆明出现了十年来最严重的血荒现象,有八成以上的手术因为血液的缺乏被迫推迟。由此可见,“血荒”,并不是某些地区出现的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严重性的社会问题。

目前中国“血荒”现象的严重性不禁让人咋舌,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当前中国的“血荒”会如此严重?根据查找的文献资料了解到,目前中国“血荒”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集中说法:主力群体放假导致季节性“血荒”、献血得到的血液血型分布不均衡导致结构性“血荒”、公民奉献精神的缺失导致人为性“血荒”。然而,这些所谓“血荒”出现原因的分析并不能真正地揭示“血荒”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血荒”的出现,不能仅仅归咎于公民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的缺失,血站形象和血液管理制度也对“血荒”现象的产生负有很大责任。血站的形象可直接影响献血者献血行为,而献血者行为也极易受到血液管理制度影响。所以,本文就从研究血站形象以及血液管理制度对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影响进而研究“血荒”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1.2 选题的意义

一方面,我们从血站形象角度出发,研究献血者的献血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血站形象对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影响,了解“血荒”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改变“血荒”现象严重的现状。

另一方面,我们也从血液管理制度角度出发,研究献血者献血行为,有利于我们探究“血荒”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指导我们今后设计更有效的血液管理制度。

3.“血荒”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3.1 血站形象对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影响

在对献血者得调查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选取上海市、福州市、大连市等几个城市的300个公民作为调查对象,问卷以献血者献血的原因、未献血者不愿意献血的原因对血站的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经过统计等到以下结果:

表1 献血者献血的原因

表2 不愿意献血的原因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超过60%的受访民众表示不愿意献血是因为负面消息导致对血站的不信任。血站工作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献血者与医院之间的桥梁。血站人员职责是运用正确的被认可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健康的、低危的献血者,为临床提供科学、安全采集的血液。血站对中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血站目前的形象却十分令人失望。一方面,随着“医改”失败之后,社会对于医疗机构有着严重的不信任,医患矛盾日益加剧。血站也属于医疗机构的一部分,因此,民众也对于血站产生不信任,甚至产生了诋毁情绪。另一方面,血站对于危机事件的公关处理不恰当也导致了血站形象下降。血站作为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组织,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利的负面事件。例如“郭美美事件”、“鲜血浇花事件”、“高薪血站事件”等。有些可能是事实,有些可能是民众的误解,但这些事件毫无疑问都对血站的形象产生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这时血站的危机公关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危机公关处理能有效地消除这些负事件对血站形象造成的损失。然而,这些事件并没有得到恰当的危机公关处理,造成血站形象的严重损害。此外,血站的卫生条件、工作人员的技术成熟程度以及工作态度都对血站的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血站的不良形象,直接导致了献血者对血站的不信任,大大打击了献血者献血积极性,从而导致了血源紧张现象。因此,树立正面良好的血站形象对于“血荒”现象的缓解具有重大意义。

3.2 血液管理制度对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影响

我国的血液管理制度是以无偿献血作为制度基础和前提。血液管理制度主要分为《献血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及《血站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政策制度和社会对于献血的理解两个方面。

虽然中国已经在政策制度上对血液管理做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很多细节方面并未顾及,例如血液的去向和用途方面并未真正做到透明公开,血站点的设置并没有做到方便化、人性化,对于血站工作人员的管理并未真正做到规范化,血液的卫生安全性没有充分的保障。此外,对于国家一些献血激励政策以及针对献血者得优惠政策,73%的受访民众表示吸引力不大。

4.改善“血荒”现象的措施

1、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人们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建立一个温情社会。

2、各级政府机关、血液中心、医院等需要加以重视,加大投入,加大献血科学知识宣传力度,拓宽采血渠道,增加硬件设施数量,辐射更大的范围,走进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等,促使便利献血。

3、公务员、医务人员等应做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则,赢得群众信任;完善献血用血各项机制,提高采血的安全性和血液整个生产、消费流程透明化运作的透明度,赢得信任,增加激励合保障措施并贯彻落实,提高人们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4、借鉴其他城市或国家的经验,不断改进制度。

5、出台更多更优惠的政策来鼓励民众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1]黄聪.血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9.

[2]洪峻岭.国外无偿献血状况简介[J].中国卫生法制,1998.4.

[3]王乃红.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4

指导老师:薛明.

猜你喜欢

献血者血站管理制度
制度与规范:近现代设计管理制度研究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初次献血者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王秉刚:电动汽车宣传应实事求是,管理制度要加强事后监管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分析血站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