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制造缘何“高大上”?访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北京代表处副总经理温斌

2015-12-19梁昕诺袁春妹

纺织机械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大上纺机德国

本刊记者 梁昕诺/文 袁春妹/摄

在很多人眼中,“德国制造”意味着品质,代表着严谨的制造理念和精湛的制造技术。中国纺机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大都在以“德国制造”为目标,精益着自己的制造能力。本期,我们走进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深度探寻“德国制造”基因。

温斌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是欧洲最大的行业组织,拥有120余年历史,包含39个行业分会,纺织机械行业正是其中一支。VDMA是非政府非盈利机构,完全站在会员企业的角度,组织活动或者同政府进行协商工作。

接受本刊采访的温斌先生是VDMA北京代表处的副总经理,同时也是VDMA在中国的项目经理,负责纺织机械、服装与皮革技术、塑料机械三个领域。对于德国纺机行业的运行状况,温斌十分了解,也有自己的见解。提到中国纺机行业如何更好地发展,温斌基于国际视野,对比中德两个机械大国,给出了独特意见。

专注成就“德国制造”

在很多人眼中,“德国制造”意味着品质,意味着严谨的制造理念和技术,当被问到“德国制造”的秘诀时,温斌给出了两个字——专注,不论是企业还是从业者,都表现出了这样的状态,也因此成就了“德国制造”。

德国企业并不贪图规模化扩张,而是稳步发展,根基很扎实。

据温斌介绍,目前VDMA有会员企业3100家,其中80%是中小型企业,而这些中小型企业当中又有80%是家族企业,很多企业的经营都在三代以上。“历史最长会员企业的经理开玩笑说‘我们家族企业成立的时候是你们中国的明朝时期’。这些企业,用了上百年的时间专注于机械制造。所以,凡事重在能否认真去做。”温斌对此十分感概。

VDMA 的很多中小企业放在全球企业阵营中根本不属于知名企业,这些品牌大都不像“奔驰”、“阿迪达斯”等品牌那样被公众所熟知,但在细分领域,很多都是世界第一,起码也是前三强,可谓“隐形冠军”。这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并不贪图规模化的扩张,而是稳步、循序渐进地发展,因此,企业的根基很实。

“德国制造”还意味着德国人认真务实的精神。众所周知,德国人认真严谨,对于从事机械行业而言,这是难以取代的优势。“在德国,员工严格执行生产操作”温斌举例说,“或许安装机器的时候,螺丝拧两下半或者拧三下,在表面上难以察觉,也无法检测,可是等机械运行几年,差距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一个“老技术工人”都无法替代,德国在这方面也显现出了自己的特征。据温斌介绍,德国企业都十分看重员工的忠诚度,企业之间会相互“攀比”老员工的保有量,谁的企业员工工龄更长谁就更加光彩。据了解,德国企业中,很多员工的工龄都有三四十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更加专注工作、关心如何创新自己的工作,由此,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产品制造品质和稳定性。

当然,为此,德国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措施留住员工,在工资和福利方面会考虑更多。所谓的“蓝领”与“白领”,不过是工作性质不同,并无层次高低之分,且无论国家政策还是企业政策,都允许、鼓励员工对于工作性质进行主动调整,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岗位上热情工作。

据了解,在德国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决定发展方向,不会因不精于学术而被贴上“朽木不可雕”的标签。一个机械企业的学徒,伴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如果意识到自己对机械设计颇感兴趣,便可以重返大学研修,拿到学位之后只要能力足够,便能成为工程师。德国企业用人,不讲究出身,看重的是创新能力。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很快,有目共睹,但对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则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温斌表示。

谁主导创新很重要

每一年,我们都能看到从国家相关部委、机构下达的各种政策、项目,鼓励创新。当然,国家很多政策支持的创新项目大都是对于行业发展具有迫切需求的,要么是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要么是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有方向的引导,也有产业发展的需要。

德国的创新体系则更加务实。据温斌介绍,德国政府对于创新项目的推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自下而上发起,企业是主导者,政府做配合,最终成果还是回归到企业应用,实际看来这种模式很合理,也很有效。

温斌介绍道,在德国,如果有六七家纺机企业集中表现出了对某项新材料的需求,便可以通过行业协会VDMA联合发起申请,表示愿意共同负担研究经费的50%,来做这个项目的研发,VDMA则会据此向政府申请项目研发费用的50%,最终,项目经核准后,会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的研究经费投放到第三方研究机构落实,直至研究结束。

作为出资者,这些企业都会十分关注研发过程,成果也自然能够很容易在他们各自的企业得到应用验证,无需进行专家评定,便知是不是“真金白银”。这些研究成果大都由出资企业签订保密协议共享。为鼓励创新,德国相关政策规定了这些成果的保密时效,时效一过,便会发布到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由整个行业企业共享。“这样的模式,首先保证了研发资金不会‘打水漂’,既然企业提出,那么这项研发必定有市场;签订了保密协议,知识产权也就有了保护;研发成果共享之后,便不会再有企业重复研发,节约了资金和时间,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共同进步。”温斌解释说,“所以德国工业企业的发展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良好的创新政策,是德国制造业发展的有效助力。反观国内一些研发项目,不少是政府导向,有的最终也仅仅是成为了一个创新成果,产业化效果并不理想,在某种程度上浪费了资源和人力。而还有一些项目,由企业主导,成果非常好,对于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由于被企业紧紧“保护”,无法起到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如何推动创新,如何做有价值的创新,着实需要我们好好思索。

竞争有“道”

近些年来,德国纺机行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德国纺机出口的数据可以看出,100%德国制造的机械产品只占据了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德国技术中国制造。由于欧洲传统市场不断萎缩,德国纺机行业在市场驱动下,选择了向中国转移。不过这种转移也是有选择性的,主要视市场和成本而定,并不会盲目地为了扩张市场而扩大产能。例如,欧瑞康纺织机械公司在中国设有多个工厂,可因卷绕头技术含量高,在中国生产也未必会降低成本,因此仍选择在德国制造,以保持产品的优良性能;卡尔迈耶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连厂房都严格按照德国标准进行建造,以保证交付给客户的产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

看准化解难题的因素,然后走出去,凭借技术赢得市场,德国纺机行业解决困难的方式很合理。“德国纺机企业进入国外市场,不会打价格战,只会做最好的技术,因为他们明白,打价格战最终的结果就是死掉。”温斌建议,“从十几年前纺织品在国外打价格战就可以看出这个趋势,技术好、有特色才是正道。所以我奉劝有远见的纺机企业,尽早做好不打价格战的准备。”

德国纺机企业在“走出去”时,真正做到了放眼全球,既关注亚洲市场又关注东欧市场,既关注新兴市场又关注传统市场。在德国企业看来,发展市场是长期行为,要预先发掘有潜力的市场,等到成熟再进入或许为时已晚。二十年前,中国纺织行业刚刚起步时,VDMA支持德国纺机企业在中国兴办了一个项目,选拔和资助纺织专业的学生去德国学习,以帮助中国发展纺织工业。二十年后这些受过资助的人才进入大型纺织企业工作,在设备的选用上,自然而然会倾向于当年资助过自己的德国企业。 现在这个项目已转入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其他发展中国家。

“有时候拼代理商倒不如多学学德国企业的做法,既能够为行业提早培育人才,还能在理念上引导这些未来的人才认可自己的设备,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温斌说。

提早布局应对纺织行业变化

德国纺机的研发完全以市场为导向。

如今,纺织已不再是简单的纺纱和织布,已蔓延到工业的各个领域中。例如,碳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纤维材料,质量轻、强度大,织造后可应用到土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材料等多个领域;塑料制品同纺织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如雨衣便是由无纺布铺膜而成,化纤同塑料经过不同的工序之后可以相互转换;产业用纺织品的潜力不断被挖掘,带来无限可能……

“二三十年前, 纺织业跟建筑业、交通业都没有关系,可是现在纺织材料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快。为了节能,汽车行业也开始应用新型材料,碳纤维做成汽车外壳已经实现。纺织材料还被拿来建桥,轻型纺织材料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温斌说,“纺织业要扩大视野,就要跟别的行业有所交融。”

新材料行业为纺织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应用提供了契机。不论是纺织还是塑料行业,新型材料的发展都推动了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再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工艺驱动了设备创新。而目前德国纺机行业正在市场的驱动下,推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VDMA成立了名为新型材料的论坛,探讨新型材料的合作事宜。“德国的行业协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变化。从协会到会员企业都是以市场为导向行动,这样才能更有凝聚力。”温斌说。

德国纺机企业一直将传播可持续性理念视为己任。

随着可持续发展呼声的高涨,德国纺机企业开始关注能源的有效利用,并纷纷响应VDMA于2014年提出的“蓝色能效”(Blue Competence)倡议。德国纺机企业认为,作为纺织机械出口的世界领先者,他们有责任传播可持续性的理念。只有机器、设备和生产过程都做到能源的高效利用,才能使可持续性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可能。

“德国纺机生产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并不仅仅考虑设备的高速或者价格,而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包括设备本身是否能够长期使用,生产的工艺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费能源等。”温斌解释说。例如,轧光机使用过程中,热能损失主要由加热的轧光机滚筒的非加工部分的表面造成,隔离该区域可以使热能损失降低大约30%;无纺布热粘合的带式烤炉在干燥过程中,会消耗热能,可以通过一个绝缘层和减少热电桥的特别设计方法,将通过表面的能量损失减到最少。“这是一个长期的理念,也很符合中国纺机行业的发展。”温斌补充道。

除了“蓝色能效”,近两年大热的“工业4.0”也是由德国发起。据温斌介绍,起初是因为VDMA、德国通讯与媒体协会和德国电子工业协会对各自会员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形成了“工业4.0”的初步概念,德国政府再一次为企业服务,将这一概念提升为了政策,并引导企业走上了“工业4.0”的发展道路。同时,德国坦诚地表示愿意同中国共享“工业4.0”,关于中德两国在这方面合作的具体内容,VDMA将会在6月份面向媒体集中发布。

“对于最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能快速关注是好事。但传统制造行业的提升需要有深厚的积淀做基础,如果说我们现在还只是处于2.0或者3.0的状态,那么切记不可冒进,盲目追求4.0 。‘弯道超车’或许可以,但是要分行业,不能‘一刀切’。”温斌说,“目前中国纺机行业存在着高中低端都有的情况。现在要做的就是优化高端,提升中端,消灭低端。先把薄弱环节打牢固,有了自动化才能去追求智能化。”

猜你喜欢

高大上纺机德国
德国豹2号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以为G20只是“高大上”是误区
我“高大上”的妈妈
从南非到巴西,中国制造变“高大上”
中国军机喜欢“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