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读伊萍诗集《萍水相逢》后感

2015-12-19高骏森

湛江文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诗集亲情爱情

※ 高骏森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读伊萍诗集《萍水相逢》后感

※ 高骏森

十月的阳光像一首软软的情诗流在故乡的河田,我几个来回波折后,终于找到了所要去领物品的快递公司。

广东廉江诗友伊萍小姐给我邮寄过来她刚刚出版的新诗集《萍水相逢》,因为十月我刚好有事回了老家,老家的农村快递员不给客户上门派件,我接到电话后只好坐车去到县城领取。因多年不在家的原因,所以,寻找这家小小的快递公司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

萍水相逢,多么有诗意的书名啊,但诗意的背后,又让我们看到了浅浅的惆怅,这惆怅便是“萍水”与“相逢”两字中间的短短停顿,让人有了一种咫尺天涯的伤怀。于是,我便给她这篇诗集的评论取名为冰心《繁星》诗集里的一句“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还因为在拿到她的诗集后,我又从老家湖北坐长途火车去了北京一趟,然后再从北京坐火车回到广州,这本被我随身携带着的诗集有一部分诗作是在火车上阅读的,更符合了冰心的诗句“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诗集共分四辑,《月亮的火焰》《星星的声音》《泉水的翅膀》《短笛》。我们不读诗歌,只看辑名,便能感受出诗集里诗歌的美好跳跃,富蕴了春天和秋天童话的轻盈,姿色浪漫与天真无邪的优雅。《短笛》是一位网络笔名叫“水墨画”的诗友给她的三首诗写的三篇评论,语言简洁,评论中肯,文字秀雅,刚好吻合了伊萍的笔名与诗心,很给人启迪。

“月亮的火焰”是一辑专门书写亲情的诗歌。生活里,我们一谈到诗,一谈到诗人,脑子里立马想到的就是“爱情”和“浪漫”两个词。诗人是普通人眼中的异类,是一群怪物,整天不务正业,神经兮兮的“疯子”。作为普通人这样看待诗人,我表示能理解,因为他们不懂艺术,不懂艺术的人跟他谈艺术,与一位优秀的演奏家对着一头牯牛弹琴是同样的道理。其实,生活中,无论是艺人,还是普通人,就连那些低级动物和植物,生命里也都是离不开艺术的,只是,他们不懂、不会表达和不懂表达而已。诗人也是人,是从父母的血管里流出来的生命,吃着大地上的五谷杂粮生存着。如果没有父母给予生命,你也就没有浪漫的情怀,更没有诗人一词的冠名。所以,伊萍非常懂得在她的生命里孰重孰轻。在这本诗集里,她把写亲情的诗篇放在了第一辑。

“父亲节,默念千百遍/爸爸,请不要老,不要苍白了头发/我的小名,你要一直呼唤,用我/刚来世时,你惊奇喜悦的语气/我的名字会传扬,你坚信”(《父亲》)。这是伊萍整本诗集的第一首诗歌《父亲》,诗篇不长,全诗就四节十九行,这里截取的是第二节,她没有用任何语言修辞技巧进行装饰和打磨,质朴入心的文字如诗人坐在深夜的油灯下用笔在稿纸上给父亲一笔一划的写信,写心声,写承诺。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可以说最能打动人心最质朴最真诚的就是书信了,书信一般来讲都是私人化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直白。这里,伊萍用诗歌的格式,用书信的方式在父亲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给父亲写诗,不仅表达了女儿对父亲深情的爱,还充满了阳光的味道,这就是美的艺术与爱的哲学升华起来凝结成的结晶,我们把这结晶转化到生活中来,就会发现它真正的贴近了生活,又高于生活。不信你看,伊萍说:“我的小名,你要一直呼唤,用我/刚来世时,你惊奇喜悦的语气/我的名字会传扬,你坚信。”如果诗人不这样写,直接用我们平时写书信的方式书写,语言绝对就不是这样的,虽然一样会打动她的父亲,但明显赶不上这首诗来得真挚动情。

亲情的诗歌在这一辑伊萍写了很多,有给父亲的,有给母亲的,有给孩子的,有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远亲或近亲的亲人,还有写给自己的。这些所有写亲情的诗歌,都和《父亲》一样温婉质朴、真情动人,因为,人的亲情能溶于水。老子《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就充分能说明亲情之间的那份纯净,那份无藏,那份真善美。通过读伊萍的这些亲情诗歌,我们更能读懂伊萍这个人,她是一个心怀大爱与大善,有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孝爱的心,在人间种满了春风。“亲爱的妈妈,我想你了/温存在心脏,离我如此远的近/灵魂顺着月光的波长/回家,回家和你紧紧相拥相吻”(《妈妈》);“奶奶,你要挺住/第一次,小匙给你喂饭/机械的假牙,不听使唤地磕碰/血流的根/形同一只手继续生长”“奶奶,你要挺住/你不相信我会写诗,纤指无力量/奶奶,你站起来,好好站起来/走进我的诗行,做我最简单的词”(《走过夜路,天亮了》);“外公满口假牙,很逼真/能够不加掩饰大笑/安慰病友,演说输液是安逸运动/是生命额外得到的恩赐活泉”(《外公》)。这些书写亲情的诗歌一首接一首,首首都流出诗人的爱和大爱的心,从而,“孝”这个字走进我们读者的眼里,看见诗人的形象就变得高大起来了,尤其在写奶奶那首《走过夜路,天亮了》反反复复提到”奶奶,你要挺住”与“你站起来,好好站起来”,读得我眼泪汪汪。多么善良的孙女啊,无论奶奶再怎么样,这一生,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孙女,是幸福的。这些亲情的诗歌都无需解读,明白如话一看就懂。我们需要解读的,是诗人骨子里面的那份柔软与坚硬,那份浪漫的情怀,这个不是一两句就能解读出来的,它需要读者用心的去钻研,甚至要亲自去体验方能得出结果,毕竟,艺术人人都需要,但艺术细胞不是人人都具有。要想具备,就如伊萍的这辑诗名“月亮的火焰”,必须去靠近它、再靠近它,才能感受出它的热。摸过电灯泡的人,对这句话应该是最深有体会的。

作为诗人,无论前面写再多的亲情或其他题材的作品,最终的目的还是会圈到爱情这一主题上来,因为,世间若没有爱情,就没有人类的延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尤其是诗人。伊萍当然也不例外。

“星星的声音”这一辑就是专门为爱情而诗而歌的,既有现实中存在的,也有来自网络中虚幻的,无论是真实还是虚幻,都是因“情”而起,因“爱”而动。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非常美好非常浪漫非常神秘非常私人化的主题,所以,它正如星星在夜晚的天空神神秘秘擦出的美丽声音。

“我想你,你是知道的/心与心,是两泓暗流/越过水岸,看沉落的/夕阳,牛儿在河边啃草/余晖的绿,反刍玫瑰色的/黄昏,与河水一样悠长熠光”(《想你》)。没有人的初恋爱情不是浪漫的,就算恋爱的人不是你的初恋情人,但只要是真爱,一样会让人柔情迭起,缠绵悱恻,你是风儿我是沙。伊萍的这首《想你》是一首典型的情诗,是一个人在心底对另一个人静静美好的想念。这想念具有典型的抒情,运用了无声胜有声来表达心中的渴望。真爱是两个人的灵犀,真正的爱情不是用在语言上夸夸其谈的,而是用心和眼神来感受和领悟,甚至是互换,达到最后欲火焚身的交融。这首情诗写得不矫揉,不媚俗。语言干爽,抒情稳实,带给人的阅读是走在乡村郊野看见的温馨牧歌画景:蓝天、夕阳、小河、清水、牛儿、青草、哥哥、妹妹等物景与人景的衬映。表面看起来这些都是静写,但这是艺术,艺术家的眼睛总会比普通人要深邃许多,能看出普通人难以看见的东西,在静止中去感受那份巨大声势的撼动,生活中,爱情最能掀翻这层高潮。

“微微的笑,从遥远影印过来/带着午夜的烟味,流进/我的右拳/我。静静握住不放”(《遇见》。生活中,我们相信一见钟情,也相信日久生情。到底是一见生情的多,还是日久生情的更真实呢?其实,这个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前面说过,它取决于两个人的心是否相印。佛曰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两不识,用在爱情上最贴切不过。伊萍是一名诗人,而且还是一名女诗人,所以,无论是她的心怀,还是眼神,都要比任何普通女人来得要精准到位。一次偶然的遇见,一个不经意间的微笑,一缕指尖燃起的香烟,就把诗人的心给牢牢拴住,可见,这位优雅的男子是何等的优雅与迷人啊。难怪人们都说爱情是一杯比蜂蜜还甜的毒药,从伊萍的这首诗歌中来看,此话一点都不夸张。

“假若天空是圆的/你就是圆心/你就是我的世界/我以月亮的姿势入你的怀//假如天空是方的/你就是一本书/你的身体/将会写满我的名字”(《我和你》)。宇宙天圆地方,统领着地球上的万物生灵,但人间因有了爱情的滋润,天圆地方的宇宙也奈何不了而甘拜下风。很显然,伊萍的这首诗是用了极其放大夸张的手段来写的,语言夸张是一位优秀诗人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否则,他(她)手中的作品就无法高于生活,无法高于生活,他(她)就不是一位真正合格的诗人。伊萍的这首诗歌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高于生活的水准,这也是她整本诗集中一百多首诗歌里我最欣赏的一首。

“泉水的翅膀”这一辑我原以为诗人是书写友情的,因为按人的惯性思维来判断,前面两辑分别是写亲情和爱情的诗,那么这一辑肯定就是写友情了。当一首首读完后,才发现我的惯性思维在这里是错误的,它是一辑杂集,但这杂集的多首诗歌又是我非常熟悉的题目,因为这些诗歌是我们今年在某一文学论坛参赛写的同题诗,比如《更衣室》《印度香》《天空之下》《一则沉浮的寓言》《瘾》《雨堂》《春花颂》《老牌贵族》《悲伤的说辞》等,这些诗歌在伊萍的作品里不是很好理解,不好理解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写的时候,时间都比较紧,又因为是命题作诗,题目也取得很怪,容不得我们长时间思考,几乎都是在压力下一蹴而就完成的,所以,理解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在这里,我就抛开这几首和我同题的,拿其他一首来谈谈。

《清明》是一首诗人用冷静冷峻的心对生命对人生思考的理性之作,清明虽然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一个普通节气,但它在人们生活中有很不一样的意义。它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缅怀悼念的日子,其心沉重,其心沉痛。

清明。春风醒了坟前的碑

镌刻的字,在一场雨又一场雨里

清晰地站着,仿佛灵魂活过来

一棵树,与坟头的土相映绿

有声音,隔着厚土说话

谁葬在谁的世界?浩淼的空间

除却白骨、血肉、灵魂,又余什么?

我亲手把自己名字刻进碑,于心而安

其实活着真好,可以看到真实的太阳

可以喝酒吃肉,甚至伤筋痛骨

可以祈求上帝赐予美丽和财富

死了。用时间的眸

等待宝纸蜡烛祭品,然后

把跪拜者的心愿积在轮回路上

——《清明》

这是本篇评论唯一一首我引用全文来解读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最后都是要回到墓碑里去的,只有那里才是我们肉身永久安葬的乐园。诗人的这首诗,就是站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对生命严肃的思考与诠释。尽管她知道,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人生在世活得非常不容易,有很多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选择了轻生,但还有一部分人在红尘里苦苦挣扎,遍体鳞伤后仍不放弃活着。带着这些问题,伊萍在她的这首诗歌第一节写道,在清明这天去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站在碑前看那些被雨水洗刷清晰的文字,评价墓碑里的人在人间的一生简介,从而对生命的一次认真审视与严肃思考。“镌刻的字,在一场雨又一场雨里/清晰地站着,仿佛灵魂活过来”。这几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太深入的东西,但当你慢慢咀嚼,或打开思维空间把自己当成诗人,把此时的时间和地点当成在清明节站在某一已故亲人的墓前读着他碑文上的文字,想必,此时的你一定会马上变得凝重起来,这份凝重会让你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人间的重要程度。

当今社会浮躁,我们每个人活得都很疲倦,对于生死,早就看得很淡,从没有认真去探讨活着的价值所在,但是清明节这天却大不相同,尤其是去到墓园祭奠死者,或站或蹲在他(她)的墓前静静烧纸,或静静跟他(她)一次里外心与心的对话,你就会感触到平时感触不到的凝重来。为什么清明时节总是雨纷纷,表面上看它是一个节气的使然,实则,它是通过活人对死人的祭奠时,一次对活人心灵彻底的洗刷与净化,让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懂得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诗人伊萍就是通过这样的里外心灵对话不断的在思考一些话题。第二节的诗文就是她全部的思考。

思考完这些问题后,诗人终于回到了现实中来,并将答案公之于众:“其实活着真好,可以看到真实的太阳/可以喝酒吃肉,甚至伤筋痛骨/可以祈求上帝赐予美丽和财富”。人固有一死,但来到了人间,就要好好珍惜,我们要顺应自然,要懂得生命的本真,懂得它的来之不易,尽管活着的确有太多的痛苦和不如意,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痛苦和不如意,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因为,地球是椭圆形的,非圆形,地球本身就不完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能都完美吗?

诗人通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站在已故亲人的墓碑前进行这样一份生命的思考,可以说,生命的意义,她是理解得非常之透彻,一个活着的人只有真实的活着才是一个有生命的人真正的王道,只有真实的活了,死后,也才有他的价值所在。诗的最后一节就是诗人对死的总结:“死了。用时间的眸/等待宝纸蜡烛祭品,然后/把跪拜者的心愿积在轮回路上”。通过读这几句,此时你的心,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答案,我想每个人都会留在心中。

感谢伊萍,感谢你的诗和诗集,也感谢诗歌让我们在网络中相识相知。2015到了,春天里,我们继续带着冰心的诗歌上路,用诗歌高唱:“人类呵!/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猜你喜欢

诗集亲情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亲情的滋味
不谈爱情很幸福
诗集精选
行者的歌——读田斌诗集《潜行低吟》所想
截句选
君儿的诗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