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把推车赚钱一味指责为发“雪难财”

2015-12-19司马童

时代报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数落结冰有偿

司马童

2015年11月9日,哈尔滨市降下入冬首场雪,路面积了一层薄冰。与其数落某些人的拿钱推车,倒不如反思城市服务能否多一些快捷应变和行动。再一方面,有“推车赚钱”的另类“商机”,恰恰说明了亟待志愿服务的填空补位。

一场大雪,路面结冰。许多坡路上,车辆打滑相撞,而一些人瞅准这一“商机”,发起了“雪难财”。在道里区安升街至抚顺街的斜坡处,七八个“推车族”守在路旁,遇到打滑的车辆便上前询价,推车费用一百至两百元。一会儿的功夫每人收入近百元。

雪天路面结冰,坡道行车更难。倘有“活雷锋”助人为乐,当然值得点赞,但若被人当作“商机”而有偿相帮,我看也不宜断然称之是发“雪难财”。毕竟,无视现实语境,过于拘泥道德奢求,反有可能让一些求助者得不到及时地帮衬与援手。因此,与其数落某些人的拿钱推车,倒不如反思城市服务能否多一些快捷应变和行动。

天寒地冻之时,有人愿意候在路边“守株待兔”,给那些开车打滑的司机提供“人力牵引”,就算赚了个一百两百,这种劳动付出换来的,似乎也谈不上是“发财”门道。况且,路面的积雪和结冰状况,不可能长时间存在,所以就那些“推车族”而言,至多也只是赚取了几个零花钱。作为有关的职能部门,或许可以就事论事地大谈“素质话题”,但我以为,从中更有价值的追问,其实应是为什么“推车族”总能迅速发现“帮点”、找到“商机”?

我们不应把“推车赚钱”一味指责为发“雪难财”。这当中,至少可以引出两方面的思考。一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有关部门在冰雪天气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对模式,是不是还有待更显灵活与全面?我就认为,假如“推车族”的生意已是点多面广,且干得不亦乐乎,而城市公共服务却仍显陌知陌觉、反应迟缓,这更应去怪一些市民的“道德素养”,还是该多扪心自问排忧解难如何进一步“耳聪目明”呢?

再一方面,有“推车赚钱”的另类“商机”,恰恰说明了亟待志愿服务的填空补位。那么,有什么办法比多说无益的发“雪难财”之论更具实效,社会各种志愿力量的闻风而动、趁“隙”而入,才是冲淡逐利思维、弘扬助人美德的正面触动。不妨设想一下,要是雪天里的城市街头,一边是志愿队伍的无私奉献,一边是“推车赚钱”的有偿画面,这对后者自然也是一种社会舆论的无声引导和“打压”了。

称城市服务也要多些“雪难财”目光,要说还基于另外的揣测与预防:有些“推车族”为了保住“财路”,未必不会故意设置障碍,以求赚得更多。因而,把“雪难财”当作落实管理、优化服务的方向标和指路牌,让这种“商机”的寿命越来越短,赚头越来越少,才能真正起到稀释“灰色帮助”、传导积极观念的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冰雪天有人想发“雪难财”并不十分可忧,而若看不到这种另类“商机”背后的服务升级之职责要求,那才会使问题像“滚雪球”一样地越积越大,乃至蔓延扩散、积重难返。

猜你喜欢

数落结冰有偿
通体结冰的球
不经意的数落需谨慎
父母不经意的数落有多伤孩子
冬天,玻璃窗上为什么会结冰花?
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任务 基本完成
鱼缸结冰
对教师有偿补课要分而治之
折腾
落樱季节
不会结冰的液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