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2015-12-18董克锋岳清华高勇姜惠铁

中国森林病虫 2015年6期
关键词:枯病吡唑杀菌剂

董克锋,岳清华,高勇,姜惠铁

(青岛市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佳沃集团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400)

蓝莓(Blueberry)属杜鹃花科越橘属Vaccinium多年生灌木新兴小浆果果树[1],具防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防视力疲劳及防癌抗癌的独特功效,被誉为“护眼神器”和“第三代水果”。由拟茎点霉Phomopsis vaccinii引起的蓝莓枝枯病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2],该病菌侵染周期长,在连续侵染下,蓝莓可整株死亡[3]。1939年首次发现拟茎点霉可侵染蓝莓引起枝枯[4],1975年该病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和密歇根州蓝莓主产区流行减产严重[5],国内在胶东半岛地区已发现拟茎点霉导致的蓝莓枝枯病[6]。当前蓝莓主要以鲜食为主,食用安全性高。按绿A标准(A级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质量符合NY/T391要求)生产蓝莓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蓝莓的食用安全,笔者开展了利用绿A生产可用药剂对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防治研究,以期为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绿色防控筛选安全有效药剂。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及供试药剂试验地设在青岛市黄岛区佳沃集团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丁家寨蓝莓基地。基地蓝莓种植面积50 hm2左右,2007年建园,为9年生盛产结果树,品种主要为蓝丰。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2010年发现有零星发病,现呈逐年加重趋势。

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容易发生在当年生的枝条上,主要症状是枝梢死亡。受害蓝莓的嫩枝上形成褐色的病斑,病斑扩展引起嫩枝枯死,折断枝条可见明显的褐色坏死部分。感病植株的叶片下垂呈枯萎状,发展到后期枝条开始枯死(如图1,2)。

病原菌采自自然发病植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纯化培养,保存于PDA斜面上,置4℃冰箱中备用。

供试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EC),巴斯夫欧洲公司;24%腈苯唑悬浮剂(S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SD),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500 g/L福啶胺(SC),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250 g/L嘧菌酯(SC),瑞

图1 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田间发病症状

1.2 绿A可用药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7]测定抑菌结果。供试6种杀菌剂用无菌水配置成浓度为20,10,5,1,0.2,0.05 g/L各梯度的含药培养基。将培养5 d的供试菌株用打孔器打取直径为6 mm的菌块,移植于含药平板中央,每处理重复3次,以加入等量无菌水制成的PDA平板为对照,将各处理置于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 d后测量各菌落直径。

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100。

求出毒力回归方程(y=a+b x)和相关系数,计算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以此表示杀菌剂的抑制作用强弱。

1.3 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在丁家寨蓝莓基地往年有发病的蓝莓(品种为蓝丰)地块中进行。试验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3株树。每小区为1个处理,共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45株树。

在室内药剂筛选的基础上选择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800倍液,24%腈苯唑悬浮剂1500倍液田间防治,每种药剂为1个处理,喷清水为对照。

采果结束后喷药,间隔10 d第2次喷药。

在施药前每株树东西南北4个方向选定40个枝条(每个方向10个枝条并挂牌标记),于第2次施药后20 d调查统计株病枝率,同时计算药剂防治效果[8-9]。

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占枝条长度≤3%;2级,病斑占枝条长度>3%~5%;3级,病斑占枝条长度>5%~10%;4级,病斑占枝条长度>10%~15%;5级,病斑占枝条长度>15%~20%;6级,病斑占枝条长度>20%~30%;7级,病斑占枝条长度>30%~50%;8级,病斑占枝条长度>50%。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0 g/L苯甲·丙环唑EC,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图2 拟茎点霉枝枯病枝条发病症状

病枝率(%)=发病枝数/调查总枝条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枝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枝条数×9)×100

防治效果(%)=[1-(施药后病情指数-施药前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变化差值]×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的室内毒力供试药剂对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能力,且不同药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吡唑醚菌酯、腈苯唑、咯菌腈3种药剂的EC50值小于其它3种药剂。抑菌作用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吡唑醚菌酯>腈苯唑>咯菌腈>苯甲·丙环唑>氟啶胺>嘧菌酯(表1)。

表1 6种杀菌剂对拟茎点霉菌丝生长的毒力

2.2 4种杀菌剂对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的防治效果4种药剂对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防治均有效果,吡唑醚菌酯防效最好,为73.6%;咯菌腈较低,为50.71%(表2)。

3 讨论

试验所选用的6种绿A生产可用杀菌剂,室内对拟茎点霉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从中选出的4种用于田间防治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防效最好的(吡唑醚菌酯)只有73.6%,仍缺乏高效防治药剂。在本试验中,咯菌腈的效果较差,可能与喷药质量有关,具体效果需进一步验证。

表2 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田间防治效果

胶东半岛地区蓝莓生产中使用防寒、避雨等技术,改变了田间微环境,使得田间温湿度明显增加,给病害发生提供了条件,同时在5—8月天气潮湿多雨温度偏高,也有利于拟茎点霉枝枯病的发生流行。采用吡唑醚菌酯、腈苯唑、咯菌腈等几种绿A生产可用杀菌剂轮换使用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是有效的,不失为重要手段。但是鉴于病害发生的复杂性,还应采取其他辅助措施。例如,冬季彻底清除病虫枝、枯枝、落叶等,减少越冬菌源;发芽前喷1次石硫合剂;果实生长期间要重视虫害(尤其是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防治[10];喷施钙肥2~3次,并通过合理灌溉,配方施肥和生长季节及时剪除并烧毁感病枝条及干枯失色枝条等绿色防控技术,预防或减少病害的发生。

[1] 李亚东.越橘(蓝莓)栽培与加工利用[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

[2] 苏佳明,沙玉芬,李公存.蓝莓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控措施[J].烟台果树,2005(12):28-29.

[3] Parker P E,Ramsdell D C.Epidemiology and chemical control of Phomopsis canker of high bush blueberry[J].Phytopathology,1977,67:1481-1484.

[4] Wilcox M S.Phomopsis twig blight of blueberry[J].Phytopathology,1939,29:136-142.

[5] Weingartner D P,Klos E J.Etiology and symptomatology of canker and dieback diseases on high bush blueberries caused by Godronia(Fusicoccum)cassandrae and Diaporthe(Phomopsis)vaccinii[J].Phytopathology,1975,65:105-110.

[6] 岳清华,赵洪海,梁晨,等.蓝莓拟茎点霉枝枯病的病原[J].菌物学报,2013,32(6):959-966.

[7]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62-344.

[8] 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76-81.

[9] 阳廷密,邓崇岭,门友均,等.8种农药对柑橘拟茎点霉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14,43(2):52-53.

[10]姜景魁,张绍升,廖廷武.猕猴桃黄腐病的研究[J].中国果树,2007(6):14-16.

猜你喜欢

枯病吡唑杀菌剂
“沙棘枝枯病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喷施不同药剂防治桉树枝枯病的效果试验
四组分双环化反应合成双吡唑并[3,4-b ]吡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
QoI类杀菌剂环境风险浅析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