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稳中求变的建筑规划设计

2015-12-16沈发强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职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19

中国建材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用房教学楼庭院

沈发强(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职研究生,江苏 南京210019)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江东软件园区西南部,西北紧临下圩河,东北侧为横二路、东南侧为科技二路、西南侧为横三路,用地呈四边形。

一期用地仅1.717公顷,建筑规模要求按照6轨36班设计,主要功能有:教学楼、科技行政楼、运动场及地下机动车库、教工食堂和设备用房等,整个规划方案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机组织、合理安排,充分考虑日照、采光、通风等需求,创造一个舒适怡人的校园环境。

另外4轨24班、报告厅和风雨操场等在二期工程实施。

2 规划设计

通过对基地和设计任务书的分析研究,我们提出两个设计方案。

方案一:

图1 方案一总图

教学区位于地块西南侧,三栋教学楼与科技行政楼呈反“E”字型布置,教学楼与横三路相互垂直,形成良好的城市序列,教学楼和行政楼之间通过连廊相互连接,内部形成绿化景观庭院。运动区设于地块东北侧,后勤区入口在运动场地北侧次入口处,相对隐蔽(图1)。

方案二:

图2 方案二

在用地西北侧较为安静的临河区域布置三栋“一”字型教学楼,科技行政楼与横三路相互平行布置,临健身公园次干道设有学校主要出入口,入口广场满足学生的日常集散要求。地块东南侧临街为运动区,后勤区出入口结合地块北面次要出入口设置,整个地块通过一条内部环道将三大功能区有机组织起来,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图2)。

分析比较两个设计方案,方案二优势显著,更能融入整个场地,也是业主最终采纳的设计方案(图3)。

方案一的“E”字型建筑布局,庭院相对封闭,空间较为单一,且教学楼呈东南向布置,相较于正南北向,通风、日照欠佳,运动区和教学区将用地切成一分为二,略显武断,同时对于基地西北侧的自然河道景观缺少考虑;

图3 鸟瞰图

而方案二的三栋教学楼沿河呈锯齿形南北向布局以争取最好朝向,并形成一种序列感,教室视野较为开阔,科技行政楼底层局部架空,使得内院与健身公园形成视觉通廊,各栋楼之间通过开敞连廊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筑内外庭院相互渗透交融,空间富于变化,而运动区位于基地东南角,以阻断运动区对教学楼的噪声影响,同时避免园区机动车噪音对教学区的干扰,建筑与运动场之间呈半围合状。后勤区出入口设有地块北侧,相对独立,使用便捷。由于用地较为紧张,将职工食堂设于地下室,通过下沉室广场庭院组织空间,庭院设有电梯,满足无障碍要求。地下车库和设备用房与它们相连,食堂的货物等后勤入口通过地下车库进入,较为隐蔽。

入口设置上,将主入口设于地块西南侧道路上,与健身公园相呼应,入口广场的科技楼行政楼与教学楼形成半围合的开敞空间,满足日常的集会功能要求。在北侧道路上设有次要出入口,连接校园内道路,以供紧急情况下消防车以及偶发车辆的使用。设在地下的停车库满足小学教师及办公人员停车需求,校园内临教学楼设有地面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以满足学生停车需求。

流线组织上,充分考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采用人车分流方式,人流从主入口广场进入,而车流由两个次要出入口出入,车库出入口靠北侧入口设置。基地内通过一条环道将教学区和运动区分开,分区明确,联系紧密,互不干扰。各个功能区之间通过连廊和下沉式广场相互连接,给小学生提供可游、可歇、可赏的轻松怡人的校园环境。

3 建筑设计

3.1 功能分区

一期工程包括为三栋教学楼、一栋科技行政楼和地下教职工餐厅、汽车库、设备用房等。

现行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1]。

图4 沿操场人视图

由于用地较为紧张,将教学楼做到五至六层,一至四层布置学生教室,而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设于五至六层,从而满足学校基本的功能配置。单体建筑采用外廊式,有利用通风、采光,加宽至3.6米的走廊鼓励小学生课间活动交流。科技行政楼一二层中间位置架空,保证了校园主入口广场和内部庭院景观的视线通廊(图4)。各栋楼将诸如楼梯间、开水间和卫生间等服务性用房置于端部,中间部位均为教室、办公室等被服务用房,一方面满足消防疏散要求,另一方面避免西晒增加建筑能耗,更加有利于节能。

图5 沿河人视图

3.2 造型设计

考虑到校园建筑的特点,我们采用简洁明快及富于现代气息的设计风格,摒弃繁杂的装饰,通过体块的穿插、咬接,突出建筑物的体量组合与对比关系,以丰富的立面造型语言创造出一种严谨治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筑设计利用色彩的对比和材质的反差反映出建筑的明快特征:运用红色清水面砖、白色氟碳涂料和木色的空调百叶的穿插运用,达到立面的丰富性(图5)。外廊部位则通过上下层洞口的交错设计,并增加垂直绿化,创造轻松活泼的立面效果,为小学生的活动、交流提供良好的空间平台。

4 景观设计

在绿地组织上:尽量提高绿化用地在整个地块用地中的比例,重视乔木、灌木、草皮、花卉和水生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并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在基地东侧结合运动场进行绿化设计,形成现代简洁的绿化广场,符合学校建筑的性质,而在入口广场采用树阵结合铺地的设计,保证基地内良好的学习环境,庭院绿化结合下沉式庭院设计,形成小型游园广场,从而塑造出一个适合小学生的可游、可歇、可赏的轻松活泼的校园景观。

在规划设计中,通过一个中心景观主轴将入口广场、中心庭院绿化和北侧临河的三个景观庭院与三栋教学楼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区,庭院呈半围合状,在满足学生使用要求的同时,学校景观与南侧健身公园景观、北侧临河的三个景观庭院与河道景观,相互渗透,取得很好的景观视觉效果。

在景观系统的设计上注重人与环境交融,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环境景观重点考虑建筑与庭院绿化的组合,恰如其分的把周边的绿地、河流等景观引入,注重地块外围绿化的城市美化作用与隔离效果。

5 结 语

建筑师如同一个带着脚铐的舞者,如何以最美的舞姿跳好一场美妙的舞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多参加实践,积累宝贵经验,使得自身足够强大,才能在机会来得时做到厚积薄发。从方案设计到整个项目的建成,虽然历经千辛,但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也为下一个更好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2010:5-9

[2][美]罗伯特·文丘里,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TU].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6-18.

猜你喜欢

用房教学楼庭院
基于昆明高校教学楼采光质量的窗墙比优化研究
回到庭院
新经济视角下高校公有用房管理资源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
庭院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庭院中的童年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