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理论视角下电影《孔子》的字幕翻译

2015-12-14卢好

企业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文化交流传播

卢好

摘  要:影视字幕翻译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然而其特殊性也对译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字幕翻译要求译者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同时还需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从接受理论出发,以电影《孔子》为例探讨字幕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翻译策略;文化交流;传播

一、背景介绍

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电影在国际交流中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龚吉惠,2008)。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交际中崭露头角,日益兴盛,影视字幕翻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钱绍昌教授(2001)指出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范畴,两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共性。然而,由于字幕翻译的特殊性,对影视字幕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视字幕需要在有限的时空限制之内,传达影视剧所包含的语义信息,从而帮助目的语观众更好地克服文化障碍,理解影片的文化内涵。

电影《孔子》旨在再现孔子思想性的一生,向人们讲述孔子秉持的“礼,乐,仁,和”的儒家思想,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笔者将从电影《孔子》的字幕翻译中选取相关案例,从接受理论指导之下探讨电影中的字幕翻译策略,加以分析和解释。

二、文献综述

(一)字幕翻译研究。1993年,Neder-gaard-Larsen指出字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它是原声口语的浓缩书面语译文。钱绍昌(2000)强调作为理解影视剧译入语工具,字幕翻译有五个特殊性,即聆听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由此可见,字幕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单纯对换,它更注重翻译过程中文化的交融。字幕翻译需在有限的时间范围之内,向不熟悉源语言的目的读者传达相关信息。因此,作为中介的译者,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杨洋(2005)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处理好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从而缩小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上的差异。杨洋(2005)还指出考虑到字幕翻译特殊的翻译方式,学界应当对字幕翻译这一领域进行独立研究。

(二) 接受理论。上世纪70年代,以姚斯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理论。接受理论强调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读者视野,期待距离,意义空白等概念重构。王静,罗立佳(2008)指出接受理论引入翻译领域,以其作为标准来解读评判翻译文本是当代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在接受理论指导之下,译者需要关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传达原文所包含的语义信息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文化交流。

三、接受理论在电影《孔子》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一)缩减法。影视字幕翻译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限制下,呈现精简的译文,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用语习惯。

例一:世上只有成败,仁与不仁,只是说辞。Victory and

defeat are what matter, not ethics.。孔子劝说鲁君执行“堕三都”的国策,可性格软弱,摇摆不定的鲁君并不看好孔子的主张。原文“说辞”一词,译者将其进行省略处理,译为“not  ethics”,既简洁明了,又能便于观众理解。

例二:丘德薄才浅,愧难胜任。I cant presume to be worthy.面对鲁君的任命,孔子此处使用自谦表明自己的态度。然而,时空的制约使得译者必须采用经济翻译的相关策略,将其译为“I

cant presume to be worthy.”,突出了主要信息,同时也符合观众的认知环境。

(二)归化。译者作为目的读者和源语言之间的桥梁,必须考虑观众的认知习惯和欣赏水平,拉近观众和影片的距离。例三: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岂能少了你的陪伴呢?He must need

you now that he has passed on to the next life.原文中“九泉”在中国文化中指的是逝世的人进入另一个世界,带有中国文化色彩。如果直接译成“nine springs”,英语观众肯定不能理解。因此,译者在此采用了归化手法,使得译文更容易被接受。

例四:玦者,诀别也。Parted jade…, a parting gift.环者,归还也。A jade “circle”, the symbol of “return”.原文中的“玦”,“诀”,“环”,“还”四个汉字巧妙地借用了头韵,若直译不能体现此处语言的巧妙。译者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归化方式,利于西方观众理解意义。

(三)释义。电影孔子的官职名称,如“中都宰”, “国相”, ”大司徒”, ”大司寇”, “三桓”, “左右司马”等等。鉴于文化上的差异,若音译,西方观众可能无法理解;碍于时空因素的限制,又不能进行相应的直译。因此,译者采取了释义的方法,如“中都宰”译成“The mayor of Zhongdu”, ”大司徒”译成“the General of

minister”, “三桓”译成“the Three Nobles”,符合西方观众文化认知视野,利于理解电影情节。

结论:字幕翻译要求译者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同时还需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将继续推广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钱绍昌,(2000)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中国翻译,1,61-63.

[2] 李运兴,(2001)字幕翻译的策略,中国翻译,4(22),38-40.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文化交流传播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