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如何与现场接轨

2015-12-14李长举

企业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

李长举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矿井通风与安全的课程要求及特点,结合笔者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体会,使得课程教学能够科学有效地跟一线现场接轨。

关键词: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煤炭资源逐渐增加,对煤矿开采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矿井通风安全技术对矿井的建设和生产越来越重要。《矿井通风与安全》是煤矿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学习这一课程要学会融汇贯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操技能是重中之重。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矿井通风与安全的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

《矿井通风与安全》这门课程由于以流体力学为基础,所以相对较抽象。同时还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这门课程包含了矿井通风与安全的核心知识及实操技能,所以在教学中应作为重点。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内容的设计具有职业性,可以根据职业岗位人群、行业工作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首先,针对煤矿通风技术人员及矿井通风监测人员我们可以按照“一通三防”系统组成一个教学模块;第二根据河南省区域内煤矿生产特点,我们对生产比较分散且规模大小不等、通风风量大、通风系统区域复杂的煤矿进行针对性教学。

中职院校煤矿类专业学生大部分毕业后都要到煤矿工作,为了学生专业的发展,学校首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把专业基础知识教扎实,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矿井通风与安全》主要内容讲述矿井通风及煤矿安全。教材的每个章节都有其重点和难点,我们应该在围绕大纲教学的前提下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述瓦斯这一章内容时,我们应该从瓦斯的性质、瓦斯发生爆炸的原因、条件、再结合现场管理经验对瓦斯爆炸事故进行案例分析。使得同学们对瓦斯爆炸产生原因(重点内容),瓦斯爆炸发生条件(难点)瓦斯爆炸预防措施(重点内容)能有深刻的理解。

瓦斯爆炸是构成煤矿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瓦斯治理工作是煤矿的首要和重要任务。结合本企业一些高瓦斯矿井单靠简单的通风工作根本解决不了瓦斯的超标问题,所以一些矿井都组建了瓦斯抽放队伍,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尽可能参加了解抽放设备、以及抽采方法、过程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述抽放步骤,同时做好理论知识然后再到工厂现场实习,这样会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应用案例教学,提升学员认识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抽象,在现阶段适时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让学员都能主动参与课堂的探讨。

通过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在认识到事故的严重性的同时吸取教训,认真学习相关技能和安全管理措施,有效积累一定的事故应急处理经验,为以后能够做好工作打好基础。煤矿重大事故的不时发生让我们对煤矿工程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强。例如2004年10月20日,河南省郑州煤业集团公司大平煤矿发生一起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而引发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8人死亡,32人受伤。该事故原因初步分析认为,21岩石下山掘进工作面进入矿井深部,处于地质构造复杂地带;该矿为高瓦斯矿,对矿井开采深度增加可能带来的瓦斯等级升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复杂的矿井瓦斯动力现象,到目前为止,各种地质、开采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根据瓦斯监控系统测定的数据,煤与瓦斯突出距瓦斯爆炸有30分钟时间,这期间大平煤矿应急处置措施不力,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也是导致事故扩大的重要原因。

在这一案例教学中我们可以分组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小组,根据矿井的情况对矿井地点、时间、强度及类型进行分析,并延伸突出矿井地质构造。第二小组突出瓦斯爆炸时间、火源、范围及瓦斯流动并分析其间接原因。通过总结我们得出主要教训。我们要加强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实施细则》有关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加强通风管理和安全监测,完善矿井制度提高职工素质。通过结合真实的案例教学,可以给课堂提供真实的数据将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理清思路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意见,最后总结重点内容、应对措施、把安全理念牢记心中。生动的真实案例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了专业课程效率。

三、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包括知识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具有真善美的心灵,坚持公正和热爱教育的责任感,还应注意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质的完善,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技术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应该时刻补充新的知识技能,借助各种有效平台关注有关矿井通风与安全相关的各种技术革新和学术动态,并能够把新的知识融入的课程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在实践中专业教师应该多深入一线现场,多跟一线技术人员探讨交流,搜集素材,同时积极参与一些专业知识培训,积累新的知识经验用于课堂教学。及时做到课堂知识的更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使学生时刻了解和掌握该行业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动态。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变得更直观,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多媒体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投影仪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媒体形式,通过借助多媒体可制作一些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有色彩的教学课件,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引导学生对课程的深入了解,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当讲到矿井通风方法时,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可能会比较模糊,不易理解,这时可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便能清晰直观的反应压入式、抽出式与抽压混合式中风机、风筒、供电设备的放置位置和安全要求,并对以上三种方式进行优、缺点的讲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煤矿专业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下过矿井,所以在讲解矿井通风系统、采区以及回采区通风时学生就觉着难以理解。我们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模拟矿井内清楚的指出矿井通风系统中进风井、回风井的位置及进风回风路线和综采工作面,等,告诉他们什么是风墙、风门、及通风设施的安设地点及作用。接着启动模拟矿井通风开关把进风和回风分别用红色和黄色两种不同的灯来标示,让学生清楚明了地观测进风和回风的流动。并且在通风过程中去掉风门和不去风门通风风流的变化。通过形象直观的模拟演示教学使学生对矿井通风系统这一课程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和消化。

结束语: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要不断探索与创新,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的学习的兴趣,增强了现场实践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欢欢,朱艳艳. 浅谈高职院校《矿井通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2(5).

[2] 聂慧萍.浅析《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如何与现场接轨[J]品牌2014(12).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关于本科生纳米概念教育的探讨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