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艺术类学生设计思维训练方法研究

2015-12-14齐雪源

企业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艺术思维专业

齐雪源

设计是一门人对大自然的色彩、线条形状、材料技术的综合认识与应用的学问,设计师对于这三要素的认识和审美水平决定自身的设计水平。而人的审美培养是系统性长期的工程,从认知到实践需要一个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许是十年,也许是更长时间,总而言之对于艺术审美水平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这样人在经过儿童以及青少年时期的审美熏陶和思维训练后,才能在进入成年阶段后与人生观、世界观一起同时形成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从事设计类的人大部分并不是天生具有这方面才能,也就是说不是天才,而是长期对视觉训练、熏陶的结果,这就解释为什么要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就至少要在相关方面花费至少1000甚至更多小时,专家总是越老越权威,这种老不是因为年龄变老就有所成就,而是岁月积累下来的行业知识经验和个人研究心得体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人越早开始有意识的训练艺术审美观和相关知识训练,对于今后从事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就越重要,因为优秀的设计能力与设计思维是建立在良好的基础审美之上。

反观我国现阶段艺术教育现状,学生在小学阶段后的中学阶段几乎没有系统的美术教育,仅仅依靠每学期几节美术课算是完成了美术熏陶,到了高年级学生正需要艺术修养培养的阶段反而没有任何艺术课程,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考卷挣分数,大部分学校和家长不会拿出时间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欣赏各类艺术展或者阅读纯艺术类书籍,可以说我国学生的中学生阶段是艺术教育的断层期。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断层不仅伤害将来的艺术人才,也使我国整体国民的艺术审美受到影响,中国产品用色、造型不讲究,其根源也在整个早期的美术教育的缺失。这种教育模式伤害最大的还是将来要考设计院校的学生,在这一阶段也几乎没有什么设计知识和基础审美的相关储备,这种艺术审美的断层对高校设计类人才资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对于整个需要设计的产业来说,也是致命的。为何中国消费者对国货有那么深的偏见,除了安全等因素之外,国产品牌的设计缺陷也是硬伤。

我国大部分普通设计类艺术院校的本科专业招生由于条件和体制限制,还无法一对一面试入学,几乎都是通过默写或者照片临摹等形式完成艺术专业入学考试,而这样的考试是无法甄别出学生是通过短期死记硬背几幅作品的速成品还是进行过长时间美术系统训练的真功夫,最后结果是泥沙俱进,设计艺术类院校成了完成高中升学率指标的快速通道,各种适不适合学艺术的“疑难杂症”学生都通过水分极大的艺术专业考试曲线进入大学,完成人生奋斗目标。在多年的专业考试阅卷过程中,我和许多同事已经深深地感觉到流水线式、快餐式的高考美术考前教育,正在慢慢毁掉我国的高校设计教育。这种教育体制下不说出大师,连优秀的设计员工都很难遇到,虽然我们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设计学院。

这种极不正常的选拔模式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教、学双方都很痛苦。大学阶段本来应该是直接进入专业设计教学的快车道,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生往往困难重重:首先大部分学生几乎对于色彩造型等基础的审美几乎没有过关,教师必须从头教他们如何认识这些基础要素在设计中的应用变化。其次,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学过艺术史等课程,对于中外艺术史及当今现状一无所知,教师必须从头补起,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课程深入进行,从而导致课程质量下降。而设计大国意大利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学完了厚厚几本中外艺术史。而安特卫普的服装设计专业能够后来居上,培养出那么多世界闻名的设计人才,是因为他们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建筑、历史、哲学等比色彩、造型、材质等更高层次的东西,恰恰是这些头脑深处的思考造就更伟大的、更深入的设计人才。而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这种边补基础边教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其严重后果是很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专业能力是不过关的,导致我国与设计密切相关的行业整体水平都不高,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中低端产品设计严重缺失,行业设计能力跟不上行业制作水平的进步,有时甚至制约产品工艺水平的进步。我国产品一直徘徊在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很大程度上是设计附加值)很低。从大的方面讲,这种教育模式也伤害了中国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在无法改变中学教育模式的情况下,作为高校设计及教育教学又如何应对与改革呢?

从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设计和思维训练的模式:第一:紧紧打牢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这一基本艺术设计思维方法的基本基石。这三大构成在很多普通高校设计艺术专业都作为专业基础课在上,课程时间设置长短不一。目前存在最大问题是有经验的教师不上一年级课程,这种很重要的基础课往往都是随便安排年轻老师或者在读研究生来上,甚至会安排非设计专业背景出身的老师上,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些关键的基础课恰恰应该安排最有教学经验的年长老师来上,因为他(她)们在经历长时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专业设计历练后,反过来对于这三门课的教学方法会有更好的教授方法和技巧。对于这些基本原理今后对学生设计生涯的影响会有更深层次探讨,这些有益的建议和方法终将伴随学生一生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法。也只有这样有效的设计基础教育,才能慢慢改变我国学生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基础艺术思维和鉴赏力的缺陷。娴熟、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冲洗学生的头脑,理顺设计元素和方法在设计思维中的位置,有效挖掘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第二,尽早开设中西方艺术史,并且加大课时量,授课形式多媒体化、图片化,加重学生手绘作业和相关电影欣赏环节的设置。在普通艺术院校的中西方艺术史的授课中,课时量基本都不多,且以纯理论的形式授课,图片也仅限于几张考古照片,作业也以理论分析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纸上谈兵,动手及欣赏眼光相对较弱,对于真正搞设计而非艺术理论的学生来说,欠缺了直观图像的认识这一环节,正所谓“眼观六路”与“耳听八方”同样重要。这是一个图片化的时代,生动的图形有利于学生准确和深入的形象记忆,头脑中储存的形象记忆越多,今后可以利用的设计元素也就越多。第三,大量强化学生优秀、经典艺术作品“阅读”量,弥补中学阶段所有欠缺,今早完成对于设计的早期启蒙教育。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图片化的时代,如果说学习文学的学生需要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那么艺术类学生也需要大量阅读图形作品和实物。因为大脑不光需要储存大量文字和声音信息,也需要储存大量色彩、形态、工艺、材质等艺术信息。这种阅读图形的训练可以安排在一、二年级寒暑假,以假期作业形式让学生大量看各种艺术品。这种形象作品的阅读必须是优质、精品、高水平的经典作品。因为学生的审美也受他(所)接触到的作品的影响,长期欣赏高品质的东西审美也就变得高品质,相反过多接触低俗缺乏美的东西,审美观也就变得低俗,这一过程本人也许不会意识到,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语同样适用于学生所接触到的设计作品。

通过这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因中学艺术教育缺失而造成有的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这些基础审美缺失问题,为他们在高年级甚至研究生阶段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审美和艺术思维基础。

猜你喜欢

艺术思维专业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