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存在不足的调研报告

2015-12-14赵海波李飞

企业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回收利用垃圾分类

赵海波+李飞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状态和居民的生活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广大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垃圾也随之逐年增加,逾岀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并逐渐积累、演变成一个破坏生产生活坏境、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制约社会科学发展的大问题。如何结合实际,借鉴经验,科学认识和有效治理城市垃圾污染,确保各级政府工作要求得到落实,也就成为目前基层工作中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初步地梳理和概括,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有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回收利用

本次调研的应用价值:  (1)全面分析了城市中的各种类型垃圾的处理现状,分类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分类处理的对策,继而为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效率提供思路。(2)可以为各城市的环境管理相关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发展,创建绿色健康的和谐人居环境。

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基本情况

国外研究现状: (1)欧盟: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在欧盟的一些地方里,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而同样,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为居民提供垃圾收集的服务或不按分区规划管理新住宅的开发,也将受到社区居民的起诉。欧盟所有的社区生活垃圾都由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处理的费用由地方政府征收的房地产税及其他税收支付。居民家中一般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一个装有机垃圾,另一个装无机垃圾。收取垃圾时,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或把不适当的东西放到垃圾里,将会拒绝收集这些垃圾箱甚至罚款。 (2)美国:垃圾公司深入乡村。美国城乡的垃圾处理,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公司的员工也是居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也收取一定费用。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虽然美国有的居民住得分散,但是,垃圾公司会深入到每个社区和乡村的每个角落。具体来说美国对垃圾分类收集问题,采取大类粗分与部分居民分类相结合的方式。目前,美国有70%居民不分类混倒垃圾,约有30%的居民垃圾只分两类收集,一类是资源垃圾(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另一类是其他垃圾。另外,美国政府对办公和校园垃圾,对园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分别组织回收利用。 (3)日本:各种垃圾分类回收。在日本,垃圾分类非常清楚,能回收的垃圾与生活垃圾都分开投放,各放其箱。在有些地方每周回收不同的垃圾,包括玻璃制品、不燃物质(塑料、橡胶、皮革等)、金属、家电等。这样的好处是,垃圾车装运同一种垃圾,可直接送到处理厂去处理,省工、省时。日本运送垃圾的垃圾车也很讲究,全部是自动封闭式、自动加压式的,装车的垃圾可以自动压实,易拉罐之类的废弃物可以压扁成片。

国内研究现状:相比之下,国内的状况就显得不容乐观,不仅是垃圾分类的实施不足,而且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合理化研究也不足。武汉每年要产生500多万吨的生活垃圾。调查显示,洪山区的生活垃圾物理成分中,11.07%为纸类垃圾、12.70%为塑料垃圾、0.27%为金属垃圾、2.46%为织物、1.76%为玻璃,这些垃圾都属于可回收垃圾。垃圾分类收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操作起来困难重重,目前,有近半数的居民不能清楚地说出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许多人在回收过程中,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也依旧比较模糊。还有居民反映,相关部门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力度不大,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也不够。

据有关专家介绍,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依然有欠缺,这是垃圾分类在各城市屡遭尴尬的原因之一。在我们对于多个小区的抽样调查中,近75%的被调查垃圾桶是混装的。他们认为,虽然以洪山区为代表的一部分城区在推行垃圾分类投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武汉的其他城区,垃圾分类投放仍缺乏社会氛围,大部分居民还不能进行“大类粗放”式的分类投放。另外,他们提出,相关部门还应在垃圾桶的设置、厨余垃圾的处理等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加符合经济性。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其中有很多针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做的调查,也有许多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应如何设置进行的研究。但就大学校园这个特定地点而言,国内虽也有一些研究,但大多是针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可行性研究,研究了校园垃圾中都有哪些是有回收可能性的,哪些垃圾回收的价值较大。还有针对大学校园内的垃圾回收现状及学生意愿的调查,以及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提供改进意见。然而校园垃圾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区域性差别大,如宿舍、食堂、教室、居民区这些地点产生的垃圾种类有明显的差别。这引发了我们对于不同区域进行不同分类设置的价值和可能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立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时,要进行不同地区的不同分类设置,以达到最优的分类回收状态。而不仅仅针对能否回收,回收价值,回收现状作片面研究。

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

市民对垃圾循环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和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很多市民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对各种垃圾所属类型没有全面的知识性了解,难以做到对号入座。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对重要性特别是对垃圾污染对人类环境和生活影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比如,电池的污染、电子垃圾的污染、白色污染等。对垃圾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比如能源、金属资源等等。武汉市统计局今年曾对年龄结构与市民年龄结构基本相同的样本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获取成功的1000个样本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市民并未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仅两成多的受访市民在扔垃圾时是“先分类,再扔进对应的垃圾桶”的;36.9%只是“将废电池等有害垃圾挑出,其余则都放在一起扔”,还有近四成是所有垃圾都放在一起扔。调查中有市民表示,不是不愿意垃圾分类,只是搞不清楚分类标准,而且很多老的小区中没有分类垃圾的垃圾桶。对市容绿化管理局去年发起的“绿色账户”活动的市民知晓率非常低,仅3.1%的受访者知道。而不知道“绿色账户”的受访市民中有78.3%表示,如果在居住地附近可以定点、定期收取可回收垃圾,“会收集好了去上缴”,而“觉得麻烦,还是会直接扔掉”的只占13%。也就是说,垃圾分类试点15年来成效不佳的原因,在于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普及工作不到位。

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我国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推广与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想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需要做到:“政府倡导、政策倡导、公众参与、企业运作、科技支撑”。

(1)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提到政府议事日程,将垃圾的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分类处理等环节一一落实,建立垃圾分拣中心和资源化利用工厂等硬件设施。我区有部分小区已经安放了分类垃圾桶,但取效甚微,有人说是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不高,宣传工作不到位。其实,市民垃圾分类投放只是有利于政府分类收集,即使市民做好了垃圾分类投放,政府的垃圾车一来,分好类的垃圾又混着装上一个车拉走,这样一来先前的分类投放变得毫无意义。只有落实好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分类处理等环节,才能使得市民“分了不白分”。垃圾分类从市民投放垃圾开始着手抓,但更需要政府后续的处理环节和制度建立健全,两者缺一不可。(2)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自发运行作用。垃圾分类体系主要由市场自发运行,由众多企业自发形成的利益链驱动实施,缺乏政府的主导推动和有效指导,正是垃圾后续处理环节与垃圾分类法的完全不配套,使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处理最终流于形式。如果能够落实配套措施的建设,政府再鼓励资源再利用和综合处理技术的产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广泛宣传,提高市民意识。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向居民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减少后期垃圾分类运营成本,采用公众能够接受的科学方式,促其知行合一,使政府、公众密切配合起来,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处理。(4)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入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媒体具有社会责任,作为政府也有能力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广播、报刊资料等,有效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垃圾资源的再利用知识教育,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归类知识的宣传教育。很多市民至今尚对哪些是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厨余垃圾等的分类不能很好界定。(5)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培训宣传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社区居民点是各类家庭残余生活垃圾,包括厨余垃圾、电子垃圾、废纸电池、塑料等的最重要集聚地,垃圾分类也最复杂。对广大居民,特别是年龄偏大、居住分散的社区居民而言,知识的匮乏和分类不当的现象最为集中。有些居民对一些新闻媒体和电视频道有所偏爱,媒体报纸等不能完全覆盖,因而,从街道和社区入手,是解决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重要场所,必须加强。也可以借鉴日本横滨的经验,据说日本横滨为了提高垃圾处理的效果,分类达到了10类之多,为了帮助人们适应新的垃圾分类方法,还专门为市民发放了一本27页的说明手册。不妨我们也可以采取发放分类书册的方法。(6)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成功经验之一。中小学教育中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是解决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的根本环节。据了解,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就是从垃圾分类做起的。这些学生回到家和在社会上也是很好的普及宣传员和监督员,将对家庭及周围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实施推广定时分类回收,在垃圾回收箱标明分类与回收时间标志。分类和分时回收,是被公认为垃圾分类作的最好的国家日本等国很成功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一是首先做好分类工作;二是在回收时在每周的特定日进行特定种类的垃圾集中回收,以便很好的循环利用。在垃圾分类做的最好的日本,可以在大街和路边的任一回收点,都贴有垃圾分类知识和每周定期回收的时间安排,非常醒目,对普及和实施垃圾分类与资源再利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其它配套与辅助措施。除了上述具体措施外,其它国际上很好的经验都可以借鉴。例如,①分步实施逐渐完善推广,先行赠送分色垃圾袋(如,绿色为可循环垃圾),袋子上印制类型标志;②对电池类的重点监管,继续普及“绿色账户”回收网店(这一点与台北回收可回收垃圾的做法类似),市民可以定点、定时将家中废弃的电池、玻璃瓶、饮料纸包装、过期药品等可回收垃圾用以兑换积分,换取相应小礼品;③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监督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的逐步推广和加快实施。

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社会工程。它不仅是环卫部门应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协助。为此,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娃娃抓起,不断倡导和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理念,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回收利用垃圾分类
浅谈低碳经济中的省道公路养护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建筑、生态、资源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电弧炉炼钢的能量节约与利用
城市污水及其回收利用的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