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的SWOT分析

2015-12-12徐林琳连景岩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00037

科技传播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SWOT分析

徐林琳,连景岩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  100037

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的SWOT分析

徐林琳,连景岩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00037

摘要怎样把科技出版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动力,并在目前和未来的市场竞 争中占有优势,这应是科技出版单位在出版改革的浪潮中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为科技服务的科技出版单位怎样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走出一条转型创新之路,是摆在科技出版单位面前的一道难解之题。

关键词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SWOT分析

IT业与出版业的火热交融,促发了这场纸媒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产业变革,使出版产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科技出版单位也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找准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在转型过渡期既能保持原有的品牌特色,又能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分析以更好地观察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前景和可行的战略选择。

1 优势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近些年,数字化出版的快速起步和发展离不开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各种政策支持。在2006年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等出租出版形式。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我国数字出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性意见和保障措施。2012年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强调了要加快发展数字化出版等文化产业。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中央有关部门的审议。各种政策的出台和法规的制定为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传统科技出版单位要在转型初期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抓住一切机遇,稳步过渡。

2)传统出版资源的积累。科技出版专业性、学术性较强,对作者和编辑的职业水平要求较高,传统出版单位就集中了这样的大批高素质人才,作者与出版单位之间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科技出版单位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读者对作者、出版单位、图书产品的认同和信赖,便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再加之传统出版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的严格把关,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借鉴国外转型成功经验。国外的爱思唯尔、培生、施普林格、约翰威力、汤姆森等科技出版集团在20世纪末期就实现了数字化的成功转型,在内容整合力、平台建设、数字操作技术、数字化管理水平、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发展都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实践操作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这足以证明了数字化转型后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同时也为中国科技出版单位提供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2 劣势

1)内容资源管理有待提升。很多国外科技出版集团的成功案例表明,内容资源的优化管理是出版单位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但中国科技出版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科技出版情况还有所不同,由于出版活动的发展历史、市场化管理程度、出版管理体制等原因,形成了中国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的分布相对分散、不均的现实格局。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内容平台产品的开发和运营。[1]

2)数字出版行业标准缺失。对于科技数字出版产业来讲,行业标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科技出版单位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能力。[2]除互联网基础标准之外,标准化还包括出版元数据的标准化、网络出版的标准化、出版物流系统标准化等。标准不统一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价值,再次,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很多数字出版商之间就不能形成平台的联盟,不能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整合。这对信息的跨媒体出版所提出的“一次制作,多元应用”的理念背道而驰。[3]

3)国外数字出版业的冲击。国外的一些科技出版集团,如施普林格、约翰威利、威科、爱思唯尔的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早,如今已经进行得相对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他们以具有强大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势、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为依托,在中国各出版单位正在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的时候已开始全面进军中国市场跑马圈地、战略布局。所以,这些“潜伏”于中国出版市场多年的国外出版集团开始在作者资源、渠道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扩张。

3 机遇

1)经营范围扩大化。信息的新颖、快速、全面、准确是科技出版较为核心的价值,数字化出版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说科技出版是数字化转型最迫切的需求者和受益者,它可以最大可能性地扩展图书出版产业的经营范围。当数字出版产业进入成熟期之后,科技出版单位手中的资源可以以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和销售,真正实现全媒体出版经营与管理。

2)出版流程简约化。以数字传播为基础的互联网使编辑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各项出版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出版信息的获取和交流都不在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编辑与作者、读者可以进行随时互动。编辑可以直接到网上去发现选题,也可以随时审读作者递交的电子书稿。数字化转型使整个出版流程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选题策划、组稿、编校、印制、稿酬、文稿等都可在专门的数字平台上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3)生产成本集约化。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将不用支付昂贵的印刷、装订、纸张等费用,也不用承担运输、仓储等成本。困扰传统出版单位多年的退货率、库存积压问题,在数字出版时代,都将得到解决。通过整合书刊低效的供应链环节,降低了整个编、印、发各个流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这都可以使出版单位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直接提升出版单位的生产利润率。

4 挑战

1)同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就科技出版本身来讲,其涉足的领域专业性强,读者覆盖面相对要小很多,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内容更新较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同行业之间在克服传统出版原有竞争压力的基础上,要在数字化管理和经营上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条件和环境。

2)盈利模式处探索阶段。目前,我国的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还没真正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投入大于产出阶段,或者可以说还没有形成一种能够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目前的数字化盈利来源主要是网店购书、在线付费阅读和下载、广告三种方式。但移动网络付费的安全性、付费的便捷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版权问题尚未全破解。数字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版权保护的主体、客体以及权利内容都呈现出很多新特点,打破了地域性、时间性和专有性的制约,由此也引发了很多新的问题。如有的出版单位在与作者签订数字出版合同时,作品的使用方式、传播载体、传播媒介、结算方式、日后收益等问题都没有相应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此外,数字从业者和经营者对网络空间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还很淡薄,自律性也比较差,这也是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症结。

参考文献

[1]季仲华.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J].出版发行研究,2012(9).

[2]黄先蓉,郝婷.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的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13(7).

[3]郝婷.我国数字出版法律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出版,2011(16).

[4]周蔚华.出版产业散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郑爱玲.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3(5).

[6]周蔚华,等.数字传播与出版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黄孝章,张志林,陈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8]袁琳.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研究[D].上海大学,2012.

作者简介:徐林琳,中级职称,工作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0-0210-02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