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浅析

2015-12-12峰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科技传播 2015年11期
关键词:档案图书互联网+

郭 峰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

“互联网+”时代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浅析

郭峰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摘 要在今年两会上“互联网+”已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之一。作为传统信息保存和服务中心的图书馆和档案馆要进一步认识到互联网条件下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在国家“互联网+”指导思想下加快图书、档案深度融合步伐,尽早建成图书馆、档案馆统一、高效、便捷、低廉的图书档案信息服务平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档案;融合

0 引言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第一次指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目的是要更进一步推动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这是“互联网+”首次从普通民间智库被上升成为我国国家战略,她将成为贯穿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主线之一,意义深远。而作为传统信息保存中心的图书馆和档案馆,要进一步认识到互联网条件下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在国家“互联网+”指导思想下加快图书、档案深度融合步伐,尽早建成图书馆、档案馆统一、高效、便捷、低廉的图书档案信息服务平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1 “互联网+”将带给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的影响

1.1“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就是在现有的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基础上创新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也就是说,“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生态,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进行生产要素配置和优化,进而提升经济生产力。

1.2“互联网+”深远影响

“互联网+”是我国传统工业与信息化交互发展、深度融合显著标志,我们大家都知道,以往的广告搭乘互联网变成了现在的百度,以往的集市搭乘互联网变成了现在的淘宝,以往的百货卖场搭乘互联网变成了现在的京东,以往的安保服务搭乘互联网变成了现在的360……“互联网+” 将成为我国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强有力抓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催生出了新的经济形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美好夙愿提供生态环境;同时,随着知识社会形成,驱动变革力量不仅有全面普及的网络,还有最原始的数据、计算、知识等。“互联网+”不但使互联网泛在了、移动了、服务传统产业了,而且使数据、计算和知识更具有价值,推动了创新,形成了知识社会中的大众创新、用户创新、协同创新等创新“新常态”。

1.3“互联网+”倒逼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

由于各个图书馆、档案馆建设的初衷不同,导致他们各有各的特点,有的信息资源大而全,有的信息资源少而精。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数量、传输速度以几何级递增,在此情况下,对于信息保存中心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来说,仅凭单个图书馆或档案馆来收藏、储存信息,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收藏中一定会出现片面性、局限性和重复性,况且“互联网+”时代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愈加明显,任何一个图书馆或档案馆的信息资源都难以满足读者深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这就倒逼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必须深度融合,进而解决图书馆和档案馆信息互通共享、融合交汇。另外,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知识时代特征愈加明显,各学科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综合性分外突出,这就要求图书、档案融合发展,方能显示其综合实力。

2 “互联网+”时代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策略

2.1建立信息综合协调机构

为加快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度,及早实现二者深度融合,作为图书、档案管理的上级决策机构如文化部、宣传部以及各县市区文广电局等,首先在原有图书馆、档案馆机构保留不变的基础上,应统一协调成立图书档案信息综合协调机构。该机构可由文化部或宣传部直接统领,赋予该机构拥有管辖图书馆、档案馆的职权,在工作运行中可统一调配图书馆、档案馆的信息资源,逐步形成统一、开放、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逐步形成馆藏丰富、管理人性、查询快捷、服务跟踪、读者至上的现代信息服务体制等,最终形成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的科学、系统局面,进而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最大应用价值。为此,

该机构领导务必是图书、档案专业中的领军人物,而且是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行家里手,要有较高的统筹和前瞻能力。

2.2积极谋划筹建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

“互联网+”时代图书、档案信息资源深度融合的终极目标就是建成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通过上述信息综合协调机构的积极调配,运用“互联网+”成熟网络科学技术和现今先进的通讯技术,积极谋划筹建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把零星分布的图书和档案信息通过内在关联编织成一个融合信息网络系统,该融合信息网络系统由原始信息收集、信息数据库创建、读者大型服务器及读者终端等多项内容构成,在融合信息网运行过程中,每一模块都必须由技术娴熟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在使用时,读者直接登录该融合信息网络系统,浏览目录查找用户急需相关信息,既方便快捷又全面准确。在新的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对于图书和档案各类资源建设应有所侧重:图书电子信息资源应以初加工一次和二次文献为主,档案电子信息资源应以零次文献为主,特别是原始纸质信息资源的加工应完全保持其历史原貌,严谨进行加工处理。如我校开发建设的张仲景医籍数据库,就是对历史保存的张仲景医籍进行保护和拓片保存,以拓片形式进行电子上传,既保证了历史原貌,又通过电子形式便于读者研究和浏览,大大提高了医籍档案的使用率,更好地地服务了历史研究者和中医药研究者的学习和科研。

2.3健全运行机制,保证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高效运行

要想使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能够高效运行,就必须科学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众所周知,目标再好,没有科学的措施和周全的保障机制,夙愿将成为一纸空谈,毫不例外,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也应按照“互联网+”时代要求,汲取“互联网+”其他行业的创新点,强化科学管理和服务手段等机制和制度建设,如建立基本的融合原则、融合平台参数、元数据加工规范等,让“互联网+”创新思想在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网中落地生根,开创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融合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巩淑芳.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科技信息,2010(35).

作者简介:郭峰,本科,助理馆员,工作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0-0190-01

猜你喜欢

档案图书互联网+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