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小报中的假新闻与民间舆论场

2015-12-12王振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科技传播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民意舆论

王振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宋代小报中的假新闻与民间舆论场

王振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宋朝时期的小报已经具备传播观点,发表评论的功能。通过假托圣旨的方式,小报多次成功表达民间对于军国大事走向的立场和对于朝野重臣的褒贬,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间舆论场。

关键词假托;民意;舆论

小报作为大众化报纸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最早出现于宋代。小报内容不仅有“朝廷大臣之奏议,台谏之章疏,内外之封事”①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二三等时事性政治材料还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民间舆论场的角色。宋光宗年间的奏折在谈论小报内容时,将“意见之捏造”和“省院侧漏”、“市井消息”并列,在几次大的民族危机面前,小报都不甘寂寞,通过捏造诏令的方式激发斗志,表达民意。

铲除佞臣——民意的自我显现

光宗绍熙四年(1193)有一则奏章提到:

“近年有所谓小报者,或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 先传于外,固巳不可。至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朝廷之差除,传播于外……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之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日书一纸。”②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七七

其中“撰造命令,妄传事端”以及“意见之捏造”都是指将自己的意见在报纸上加以表达。如果以新闻的真实性来考察的话,其传播内容当属假新闻的行列。但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台谏百官之章奏”、“省院之漏泄”、“街市之剽闻”、“意见之撰造”等内容十分接近于意见的呈现,百官奏章、省院消息,多就事论事,或臣子向皇帝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皇帝对臣子下达命令,表明态度。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曾经有一篇痛责佞臣蔡京卖国投敌罪状的伪诏通过小报广为流传,为了避免事情进一步扩大,当年十月一日,徽宗下诏澄清:

“传伪诏曰朕承祖宗之烈,在位数年深思股肱之臣,尽皆忠辅以相予治不可得也。前宰相蔡京目不明而疆视,耳不聪而强聴,……远窜忠良之臣,外擢暗昧之流,不察所为,朕之过也。今州县有蔡京踪迹,尽皆削除;有朋党之辈,悉皆贬剝……此御笔手诏,深骇闻听。且奸人乘间辄伪撰诏,撰造異端,鼓惑群心。可立赏钱,内外收捕。”③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四七

能够让当朝皇帝亲下诏书进行辟谣,这条假新闻在当时的影响力不难想象。事实上,在伪诏出现之前,已经有了声势浩大的运动。在小报上的伪诏出现之前,就已经有多位大臣和太学生弹劾蔡京。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朝臣方轸1107年所写的《论蔡京疏》,以及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 年)太学生陈朝老上书蔡京作恶十四件事,两次弹劾均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第二次弹劾,甚至造成了蔡京的暂时隐退。因而,在此种情形下,民间出现所谓痛责佞臣蔡京卖国投敌罪状的伪诏也就不足为奇。中国古代鲜有通畅的民意表达渠道,皇帝对于民间的了解多借助于臣僚的奏章和地方官僚的奏报,通过假托诏书的方式表达民意的方式可谓是开风气之先。

收复失地——舆论对执政理念的校正

另一次以小报为媒介引发的大规模舆论风潮发生在南宋高宗年间。南宋名臣周麟之的《海陵集》收录了一份题为《论禁小报》的奏折,原文如下:

“方陛下颁诏旨,布命令雷厉风飞之时,不无小人诪张之说,混淆众听。如前日所谓召用旧臣者,浮言胥动莫知从来。臣尝究其然矣,此皆私得之小报……则事涉不密;其不然耶,则何以取信……臣愚欲望陛下深诏有司严立罪赏痛行禁止。”④宋周麟之:《海陵集·卷三》

这里面提到的“浮言胥动,召用旧臣”,是指宋高宗期间由一则伪诏引起的关于任用主战派还是主和派的公案。而挑起这一敏感的神经的正是小报。

南宋秦桧当政时,以张浚为首的主战派受到排挤。秦桧一死,如果主战派的首领张浚被启用,也就意味着主战派的抬头,这无疑契合了民间渴望朝廷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心态,但同时也给宋朝和金朝之间通过岁币建立起的和平关系建立起了一层阴影。自秦桧死后,“金人颇疑前盟不坚;会荆、鄂间有妄传召张浚者,敌情益疑。”⑤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

为了向金国表明南宋并无寻衅的意图,绍兴二十六年(1156)宋高宗下诏澄清,表明会坚持主和的政策,否认了民间小报上关于启用张浚的报道。从消息的来源看,地处偏僻的湖北一带而非首都苏杭盛传宋朝要启用张浚,本身就很像谣言,居然造成了金人“敌情益疑”的效果。恐怕金人的疑惧并非来源于对南宋主战派抬头这一消息的确信,反而是因为看到了宋朝汹涌的民意,

担心由下而上的舆论风潮将改变宋朝的对外方针。与其说,伪诏的出现是对于皇权的一种威胁和挑战,倒不如说是民众对于政府调整对外政策,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期望。

小报作为民间舆论场出现的原因

作为民间意愿的表达,两次舆论浪潮都可以归纳为“爆米花”模式。在舆论出现前的一段时间中,虽然也存在发生重大舆论的征兆,但意识环境却是平静的。一旦出现,声势浩大,带有突然爆发的意味,给人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根据学者刘建明的研究:这种舆论现象的出现,必须依赖于一个封闭的舆论场,只有当封闭的舆论场受到事件的刺激,舆论人和舆论领袖加紧活动,不断给群众的情绪加温,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浪潮。①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4:60.

在两次舆论浪潮中,小报所起到的是舆论场和打气筒的功能。通过小报不断流传的伪诏不断感染底层民众,加入到舆论场中,最终形成了一种爆炸式的民意集合。

历史上价值失范、政局动荡的时期往往是流言盛行的时代。尽管,宋朝是中国最早通过邸报建立完全由中央政府采集、发布信息的王朝,然而,邸报对于可能造成动乱的信息如军事、灾害、异常的自然现象等内容常常留中不发,造成了底层信息的相对匮乏;仁宗天圣七年(1029)六月十一日,殿中侍御史宋谏言:“河北边城,每进奏院奏状至,望令本州实封呈诸官员,若事涉机密,不为遍视。”②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八,很多信息连低级官员都无法从邸报上获悉,遑论普通百姓。

北宋末年及南宋时期战乱不断,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更激发了人民对社会信息的强烈需求。而统治者出于维护稳定的需要,不仅不扩大官方信息传播还围堵小报,造成严重的官民信息不对称,加之南宋避战苟安,多有民怨,很多小报借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散布消息,发布带有倾向性的意见,通过假托诏书,捏造意见的方式表达对于执政者的不满和规劝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程民生.宋代社会自由度评估[J].史学月刊,2009 (12):28-40.

[2]郭薇薇.宋代小报的传播特征探究[J].青年记者,2013 (4):88-89.

[3]朱传誉.宋代新闻传播史[M].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88.

作者简介:王振波,硕士研究生,所在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媒介文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0-0042-01

猜你喜欢

民意舆论
街道议政会:基层创新续接民意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