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快报》:塑造多元传播模式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2015-12-12文/郑

中国记者 2015年1期
关键词:都市快报版面报纸

□ 文/郑 汉

《都市快报》:塑造多元传播模式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 文/郑 汉

《都市快报》在实践中体会到:媒体融合发展,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叠加,而是要以全新的思维,进一步清晰媒体定位,重点是要做优做强内容产品,并将传统媒体的核心价值理念、导向管理等优势拓展到新媒体产品领域,从而巩固并扩大主流舆论阵地。

都市快报 融合发展 新常态

近年来,《都市快报》根据自身实际,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实施全媒体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多种内容、多种媒介、多种渠道、即时发布”的多元传播模式,并以创建、合资、跨界合作等形式拓展产业,已由单一的报纸升级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我们的探索主要有:

拓展“聚客”渠道,发展多终端用户,形成全媒体产品线

当前报纸用户正在向各种终端转移,报纸用户和新媒体用户的重合度正在迅速减少,报业要拓展“聚客”渠道,必须能生产覆盖各种媒体终端的产品,利用新闻专业能力和资源形成若干个报纸以外的媒体产品。目前《都市快报》的新媒体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社区类网站产品。《都市快报》从精准定位城市人群生活需求出发,发展了完全从平面媒体脱胎而来的互联网产品——“19楼”网站,目前注册用户超4000万,日访问总页面(PV)4136万,自主研发了SBS云社区平台和“19楼”移动客户端及WAP版“19楼”,多年来持续保持了“国内最大的城市生活社区”地位。现在“19楼”已在重庆、福州、武汉等地建立了本地化团队和公司,形成了区域性高密度覆盖。

二是行业性、专业性网络产品。报纸优势在于自身新闻专业能力和对行业资源的掌控,这几年《都市快报》开发了快房网、快拍快拍网(专业摄影网站)、快抱网(电子商务网站)、快学网(教育网站)、大家健康网等行业性、专业性网站。比较注重这些网络产品的盈利模式,如快房网的“K指数”研究发布,现已成为杭州楼市行情的风向标。

三是移动终端产品。目前《都市快报》智能手机客户端和iPad客户端的装机用户量浙江省内领先,另外还开发了“杭州地铁”“快豹宽频”等掌上应用产品。此外,截至2014年10月,《都市快报》新浪官方微博已 有粉丝263.6万,腾讯官方微博有粉丝90.9万。《都市快报》还运营各类微信公众号87个,总粉丝量115万。其中,《都市快报》视频产品“好奇实验室”已在视频节目制作圈形成较好口碑。

通过上述努力,《都市快报》已将自己一部分报纸用户转移为网络产品用户,并由此争取到了非报纸用户成为自己的用户群。

推动版面优质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方式融合,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现在的媒体已不仅是新闻发布者,更是城市生活的综合服务商。近年来,《都市快报》各部门继续深耕版面产品,把版面产品与新媒体传播方式和服务方式相结合,相继推出各自的微信公众号,这些微信公众号不只是搭建一个简单的微信矩阵,而是旨在为城市人群营造一个个特定的生活功能圈。

如“85100000微信互帮市场”是《都市快报》85100000热线的微信互助平台,用户有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出来,每一件都会得到落实和解决。

健康版微信公众号“第X号病床”自2014年6月上线以来,已先后联系了杭州数十家医院送出上千个免费专家号,为市民提供方便、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还邀请了一批杭城顶尖名医提供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用户可随时互动,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名医指导。

为用户免费解答法律问题的微信公众号“快报律师团”2014年8月上线,成员由在民商事、刑事、房产、婚姻家庭等领域有专长的浙江名律师组成,并有“陈辽敏(十八大党代表)法官网上工作室”调解员团队倾力加盟,目前已有一百多人的专家团队为用户提供法律服务。

此外,《都市快报》相关版面对应的微信公众号还有“乐活杭州”“好奇实验室”“大家健康网”“好孕”“好男好女”“快报家长学校”“快报小菜”等几十个,均利用各自阵地服务用户。其中“好奇实验室”微信公众号有粉丝30多万,在腾讯、搜狐、爱奇艺等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上播出,累计点击量已达1.4亿次,单条最高突破1000万,是最大的原创科普求真微信号之一。

通过上述设置,《都市快报》打通了报纸版面和微信平台的互动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微信平台成为《都市快报》版面新闻线索和素材的来源地,版面内容精选后同步在微信平台上发布,在最大程度扩大了《都市快报》新闻产品的传播力。

强化导向意识,形成统一高效指挥,以即时发布模式强化主流声音传播

早在2008年,《都市快报》就成立了媒体融合部。在此基础上,2014年7月,《都市快报》正式成立了打通各采编部门的即时发布中心。即时发布中心负责收集、发布全报社所有符合要求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即时新闻内容,前方记者和后台工作人员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争分夺秒抢时效。同时,不断丰富内容产品表现手段,使报纸记者也掌握图片、音频、视频等多项技能。如《都市快报》摄影记者韩丹航拍的江苏昆山中荣金属汽车轮毂抛光车间爆炸、钱塘江潮水袭人等视频被央视多次选用。此外,通过改造流程,《都市快报》即时发布还采用了纸媒中罕见的直播形式,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把采访到的信息以各种形式(口述、微博、微信等)传回后方编辑部,由都市快报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工作团队即时记录、编辑、整合发布。

《都市快报》即时发布不再是简单的多种媒体介质叠加,而是形成了协调、互动、高效的工作机制,并将报纸本身倡导的“生活因温暖而美好”媒体价值观融入到新媒体产品中:

1.坚持主流价值引导,精心制作新媒体主题宣传产品。在“美丽杭州”“两美浙江”“中国梦”等重大主题宣传上,将主题宣传融入新媒体产品。如2014年国庆节前夕,都市快报官方微信精心制作了一条《原来杭州这么牛!身在杭州好幸福!》,列举了“当全国其他景区忙着涨价时,西湖景区,免费”“全国唯一车让行人,以行人为先的城市”“这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差距最小,最温暖的城市”等1 3条理由,短短几天阅读人数就达317268人,转发收藏人数16889人。

9月19日,都市快报官方微信转发了《都市快报》报道的《老同桌老同学马云 今天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了》,当天阅读数就破10万,共被转发收藏5216次,点赞539次,并被凤凰网、新浪等国内媒体广为转载,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大量转发。

▲ 《都市快报》全媒体矩阵。

2.多渠道发声,正面引导热点。在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中,《都市快报》即时发布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第一时间发布科学权威消息,避免负面、虚假消息发酵,同时,在版面上深度跟进,全面披露事件原因、处置及后续信息,引导读者、网民正确看待和分析事件。

如2014年7月5日17时03分,杭州发生震惊全国的“7·5公交车纵火事件”。事件发生6分钟后,《都市快报》第一批文字和摄影记者就赶往现场。他们在现场口述情况,后方编辑记录整理,摄影记者现场发回图片。根据这些素材,都市快报微信立即发出5条快讯。随后,《都市快报》各终端及时报道权威动态信息和社会各界挺身而出的事迹。官方微博先后共发出60多条救援信息,平均转发量在200次-300次,最高转发量达5083次,最高阅读单条192万次。官方微信共推送13次、40多条稿子,累计阅读125万人次,转发4万多次,其中《杭州感谢你们勇敢救人的英雄们!》在朋友圈中被上万人转发,单条阅读高达40多万次,有效引导了网络舆论,唱响了一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雄赞歌”,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领导表扬。

又如10月17日都市快报官方微信发布的《【深读】埃博拉很可能月底袭击中国 一篇文章读懂这种死亡率超70%的恐怖病毒》,以问答形式,梳理出大众普遍关注的“什么是埃博拉病毒”“如何有效防控”等19个问题的科学解答。当天阅读量就达到200万,至今总阅读量已超过360万,并被转发6170次,获得3906个点赞。

通过上述举措,《都市快报》即时发布不仅把报纸多年积累的传统优势和新传播方式、新传播技术较好地相结合,也充分发挥了《都市快报》在新传播环境下的品牌影响力、主流舆论掌控力和主流声音传播力。

对报纸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快建设规范制度

现在,网络越来越成为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线索、拓展传播效应的重要渠道,但网络海量、开放的传播特点,往往使得网上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为此,报纸需要不断强化新环境下网络信息甄别能力,进一步规范网络信息使用及操作流程,进一步严格稿件审核、签发制度,建立防范和杜绝虚假新闻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媒体公信力。

2.加快推进经营转型

以资本壮大传媒,一是针对“报纸+新媒体产品”客户诉求做好整合营销,二是进行多元产业布局,以更有效的营销模式,获得更好的市场集群效应,切实保证采编质量和经营效益双提升。

3.加快推进队伍转型

充分运用新媒体来提升平面媒体的影响力、覆盖力,充分重视借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必须对现有的报纸队伍进行全面的新媒体能力培训。

(作者是《都市快报》总编办主任)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都市快报版面报纸
报纸
《古城夺宝》是如何问世的——“良渚申遗成功”都市快报大型融媒体互动爆款产品诞生记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细分服务:媒体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关键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版面“三评”看得失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