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探索

2015-12-11周荣敏雷延峰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分阶段思想教育模式

周荣敏+雷延峰

摘   要:文章从大学专业思想教育的意义出发,深入分析了大学专业思想教育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结合大学本科各阶段人才培养工作重点,探索一种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每个不同阶段不同的实现策略,以提高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分阶段;思想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10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与数量的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新形势下为保持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教育部在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重要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优质的人才培养不仅取决于优质的客观硬件资源与被培养对象即学生本人,也取决于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专业思想教育模式。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大学生阶段性思想、行为特点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和推行的一种专业思想教育新模式和新思路。

一、专业思想教育的意义

在现有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中,专业通常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1]。专业思想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学科专业及今后所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持有的一种理性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一种从信念、情感到行为的稳定的综合心理品质,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2]。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是影响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学生若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认识,易对所学专业产生悲观情绪,失去学习热情和动力,形成专业思想障碍。专业思想障碍存在于学生大学时期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导致学生专业思想障碍的原因也不相同。

专业思想教育不仅应该是新生入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且应该是贯穿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不同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事高等教育的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结合自己的岗位和所讲授课程,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教育和引导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二、专业思想教育障碍的原因

(一)高考填报志愿随意性大

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上好大学好专业的压力,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去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岗位具体要求,造成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依赖于中学老师或家长,主观意愿小,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为了不失去任何被录取的机会,不结合个人实际和兴趣特点的“一本”、“二本”随意填空和服从调剂的选择,使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发现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感到前景渺茫。

(二)调剂生比例较大

专业思想障碍问题是部分大学新生尤其是调剂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考填报志愿时,部分考生为了能到985、211高校等国内一流高校学习,同时又恐怕所填报专业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而被淘汰,同意专业调剂,而忽视了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进入大学后,这部分调剂生不是积极主动了解认识所学专业,而是一味强调自己所填报专业的重要性,对所学专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入学后思想波动大,迷茫彷徨期长,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由于对所学专业的专业兴趣和认知程度低,抵触性大,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虽然经过入学初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初步的调整适应,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喜欢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对专业认识理解不清楚、对专业发展的要求与前景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路等问题。

(三)负面交流多

新生刚入校时,与他们日常接触和交流较多的高年级学生是新生获得专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其中部分高年级学生并不十分清楚了解本专业或了解片面。不负责任的随意的有关对本专业认识和理解的言谈话语更容易导致新生产生专业思想障碍,影响低年级学生专业思想稳定。低年级学生所学课程主要是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知名校友、高年级优秀学生与新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获得关于专业正能量的信息少。这些都是造成部分学生产生专业思想障碍的原因。

三、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不仅仅重视新生入学阶段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同时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更注重全过程专业思想教育,使专业思想教育成为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不同阶段的一项重要思想教育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证途径之一。按照整个大学期间每个阶段学生学习、思想、行为特点,把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按时间先后顺序设计成六大阶段。

(一)高考选报志愿时专业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重点在于加强多途径、多载体、多渠道的宣传力度和信息传播量,吸引考生积极主动报考。现场宣传是一种传统专业宣传途径,有较大局限性。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网络宣传具有信息传播量大、互动性强、易检索、快捷直观等特点,备受青年学生喜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宣传载体。各学校院系应注重单位网页建设,开通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宣传板块,及时更新,热情为考生及其家长答疑解惑,成为考生和家长了解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途径,占领网络专业思想教育主阵地,使现场宣传与网络宣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提高宣传效果。

(二)新生入学后专业思想初步稳定阶段

专业思想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稳定学生专业思想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专业思想教育一般是通过学校院(系)发展历史、教学资源配置、科研现状、人才培养、专业特色、科研成果、奖助体系、就业等介绍,引导学生爱校爱院(系),热爱所学专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专题报告和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等,让学生明白各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怎么培养的和被培养的学生该怎么做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使专业思想教育从开始就深入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切实发挥实效。

(三)大学一年级专业热情培养阶段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专业思想教育的好坏影响大学生活适应期和过渡期长短。大学一年级课堂教育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类的通识教育,学生面对的教师主体是基础课教师,课程难度大,作业量多,学生感觉枯燥,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有较大差别,专业热情逐渐降低。这一时期须进一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稳定其专业思想,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专业思想困惑。专业概论类课程是一年级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重要课堂。专业概论类课程任课教师的深厚专业知识背景、广泛的实践应用经验、与学生面对面亲切交流的沟通能力等是吸引学生热爱所学专业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激发和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因此,大学一年级阶段应把专业概论类课程作为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主要课堂和途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综合素质。

(四)大学二年级专业素质培养阶段

按照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类课程。这一阶段需要加大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力度,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的关系,培养专业兴趣,逐步明确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培养学术兴趣,提高专业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相关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创造力,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心,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五)大学三年级专业能力提升阶段

   随着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的深入学习,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逐渐提高,需要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自豪感。这一阶段可借助于任课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吸引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类科研生产建设项目的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施工、生产等活动中去,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规划提前进行岗位体验,有意识地弥补现有知识结构体系中欠缺的部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大学四年级职业素质养成阶段

   踏入职场是每一个完成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就业观与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他们专业思想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面而深入的入职前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就业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就业技巧、技能和生存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这一阶段需要院(系)全员动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帮助,当好他们的就业参谋;结合毕业生发展跟踪,邀请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作就业前辅导专题报告和举办招聘会等,使他们顺利步入职场。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结合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通过合理的分阶段设计思路和分阶段实施策略,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使专业思想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相一致、相衔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还需要在加强资源吸引、成果震撼、典型带动、人文关怀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措施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薛国仁,赵文华.专业: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

[J].上海高教研究,1997,(4).

[2]黄解军,袁艳斌.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J].当代教育论坛,2007,(8).

[3]张守连.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专业教育问题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4,(11).

猜你喜欢

分阶段思想教育模式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有步骤,分阶段,有效实施高中英语写作训练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