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自主提问的调查研究

2015-12-10李春梅任北上郭晶晶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3期
关键词:自主提问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李春梅 任北上 郭晶晶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和制约八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主提问行为的各种因素,提出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自主提问的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提问;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70-03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是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诱发探索思维的动力和方向,其本质就是创新。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理想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提问”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将学生合作及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中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原因是复杂和多样的,身为教育者的我们,自然肩负着寻找源头,探索学生“自主提问”的课堂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任。本文以一般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八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主动提问的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一、自主提问内涵的界定

提出问题是指通过情境的探索产生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再阐述。因此提出数学问题就是通过数学情境的探索产生新问题,或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再阐述。具体地讲,提出数学问题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习或研究的对象自主认识并分析目标、条件、困难等要素,产生问题需求,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示出来的一种行为。学生自主提问,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受到个体已知经验的干扰对新的知识所产生的思考或困惑,为了寻求答案而自发产生语言表示出来的一种行为。

二、课堂自主提问的重要性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一个清楚地写出明白的问题,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这就等于指出科学教育的任务不单是传授知识,而更应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自主提问能够使学生对不了解的知识获得解答,从而移除学生对学习深入的障碍,进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课程的每个章节,知识链条序列的每一节点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甚至是环环相扣,如果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势必都会影响后面的学习。鉴于部分学生可能对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理解得不透彻,进而导致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各种困惑,这就更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只有将病垢曝光,才有可能化解疑难杂症。

2.在课堂中,学生和老师是矛盾的两大主要方面,通常老师是知识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受体,但是只有老师的主动传授而学生的吸收不给力,课堂教学就真正变成“一言堂”。学生对知识吸纳的程度和效果、在课堂接收知识过程中遇到什么“堵塞”,他们的自主提问应该是最好的“检验器”,这既能丰富学生们的科学知识,又能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3.学生自主提问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过程,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眼、耳、手、脑同时开动起来,新的问题的诞生,则意味着创造力随之产生。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既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等自身发展,还可以激起更多同学的思考和启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问题的交流讨论,既可以增进知识,也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友谊,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集体和谐发展。

三、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为了给本研究提供有力数据,在南宁市某中学八年级的6个班级中抽取了4个班级,每个班级的男女比例接近1:1,其中2个重点班共86人,2个普通班共94人,总共对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使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设计了一份关于八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自主提问的基本情况的问卷来收集信息。

(三)问卷内容及设计意图

此研究受资料的启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通过设计有关八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自主提问的基本情况问卷,收集到大量的基本信息。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计算出参与问卷答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以及所选内容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由此了解八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主提问行为的现状,找出影响和制约学生提问的各种可能因素。

问卷调查表总共由13个问题组成,其中第1、7、9题调查学生对于数学课堂自主提问的态度;第2、6题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堂自主提问的态度;第3、13题调查学生课堂自主提问的意识;第4、10题调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第5题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目的;第8、12题调查制约学生数学课堂自主提问的主要因素;第11题调查学生解决困难的方式。

四、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在八年级的两个重点班和两个普通班进行,共发送180份问卷,回收173份,有效问卷为173份。其中普通班89份,重点班84份,回收率为96%。

调查发现有59%的学生支持课堂自主提问,5%的学生认为提问是为了出风头。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对学生数学课堂自主提问持积极的态度,然而也有3%学生认为课堂提问会耽误课堂进程而持反对态度。也发现近32%的学生没有做好自己在课堂上自主提问的思想准备。这反映出不少学生的学习还是一项被动的知识接受过程。

调查发现影响课堂自主提问的因素:有18%的学生选择现有的教育机制,16%学生选择教师态度,46%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心理因素,14%的学生选择教师的课堂策略,12%的学生选择课堂时间不够,42%的学生选择自身学习和理解能力。可知,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制约他们课堂自主提问的最主要因素,其次现有的教育机制、课堂策略和教师的态度也起到制约的作用。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还发现了重点班30%的学生经常自主提问,13%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从不自主提问;普通班中20%的学生经常自主提问,23%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从不自主提问的。而且重点班82%的学生认为自主提问对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师生互动比较重要,普通班只有65%的学生认为自主提问对数学学习和师生互动比较重要。由此可见不同的班级环境也会影响着学生课堂的自主提问。

通过问卷调查整理获得的数据发现,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环境、教师教学态度及课堂策略等都对学生课堂自主提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影响学生数学课堂自主提问的因素

(一)学生的个人因素

1.提问的意识不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元认知在个体问题意识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元认知,即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认知,及过程就是对认知进行监控并提出策略进行进一步认知。在元认知有效的管理下,当学习者在认知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发现自己的认知水平与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形成了问题。从问卷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只有约22%的学生能在课堂上经常提问,57%学生很少提问,21%的学生从来不自主提问。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提问意识。学生的认知结构程度影响甚至左右着学生的提问意识。

2.心理因素。通过调查发现有46%的学生是由于心理因素制约着课堂自主提问。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展期,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和自信心不强的现象,他们对老师和同学们就自己提出问题后的反应极为敏感。他们在自我认知和评价上往往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怕被老师鄙视或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部分学生的自主提问,甚至造成即使有疑问往往也会压抑住提问的欲望。

3.认知水平。调查还发现42%的学生认为自身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制约着课堂自主提问。事实上,除了知识储备量外,个人的认知水平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构。这是因为,如果人的认知能力不强,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教师输入的信息,识别知识点或知识面之间的联系的能力较为匮乏,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对问题无从形成与发展;即使产生了问题,那也只停留在知识信息的表面。

(二)教师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课堂策略也影响着学生课堂自主提问。在调查中发现有58%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提醒和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提问。但是只有46%的教师能偶尔在课堂上留出专门时间供学生思考和提问,有32%的学生有过关于课堂提问的训练。部分教师仍然秉承陈旧的教学观念,认为课堂就是教师的舞台,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些教师通常不太支持学生的课堂提问,甚至认为学生的自主提问会耽误授课时间、影响授课进度和教学任务。调查结果证实,部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置之不理,或者只是课后再解答。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误认为自己提问的行为遭到教师的反感或者以为所提的问题没有价值,进而挫伤和逐渐丧失了提问的积极性。

(三)教育环境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班级的学生对课堂自主提问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异。重点班82%的学生认识到课堂自主提问的重要性,只有13%的学生在课堂上拒绝提问;而普通班65%的学生对课堂自主提问表示认可,有23%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提出问题。这反映出,不同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认知也会造成差异。纵观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现状,虽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考什么,就教什么”成为各个学校实践教学理念的“潜规则”。事实上,众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都会把一个年级的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如,重点班、普通班等)。在重点班里,学生互相攀比、彼此竞争异常激烈,即使遇到自己不太理解的知识点、或对某一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宁愿“烂”在肚里,也不愿意提出共享。在普通班里,学生们都习惯臣服于课本和教师的权威“统治”,他们往往会认为彼此都是“下里巴人”,没必要举手发言出风头,久而久之学生的“话语权”就自消自灭了。

六、培养学生数学课堂自主提问的启示

课堂自主提出问题的本质就是创新,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这些枝节小事开始。教师要培养和传授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只有当学生将课堂提问形成常态时,学生才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才会自主发展与进步。笔者始终认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从教学法的角度,采取一些措施焕发和激活学生自主提问的欲望。以下给出几点建议以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1.改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数学课堂习惯于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使是提问,也多为教师自问自答,越俎代庖。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总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引导学生质疑、思考、自主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不妨讨论一个案例:已知x1,x2是方程2x2+5x-7=0的两根,求x1+x2的值。由于此题存在着多种解法,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请自愿上讲台的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台下的学生自然会发现其他的解题方法,故此也会顺应“潮流”举手要求演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可见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变革就能形成了可观的课堂局面:教师问题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总结各种解题方法-达到集思广益调动学习热情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态度温和,积极地诱导学生质疑,还要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教师要对于学生提出的富有延伸性的问题,可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一般说来,学校里最主要的缺失性需要是爱和自尊。”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在旁人看来是幼稚的,也绝不能嘲笑、讽刺和挖苦学生。

3.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生活化背景、游戏性、故事性和实践性情境等来诱导学生思考并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来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鉴别“真问题(真实、有效、有价值)”的技能及方法。

4.巧设导学提纲。一般而言,学生并不清楚一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和学习要领。教师备课时就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设计一些具有明确目的性,知识梯度性的导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发挥智力潜能,探索问题答案。教师在上课前把设计好的导学提纲发给学生,把上课的知识结构,重难点告诉学生,使学生有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听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富有启发作用的导学提纲式教学,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堂上自主地提问,达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5.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元认知”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问过程的元认知知识学习,元认知技能、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有关提问能力的策略性知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采用启发式的自我提问来形成问题并提出问题。启发式的自我提问有:我所面临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6.学校教育要求发展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问是创造的源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自身就必须具备创造性的思考策划与教学技能;由此,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扩大知识视野,拓宽知识结构,更新教学理念。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文化背景、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适当地编制校本教材,利于不同基础层次,理解层次,学习进度的学生发展。

七、结束语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至关重要。重视自主提问,培养学生数学课堂自主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丹丹.初中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08.

[2]李秀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证研究[D].2007.

[3]陈蓓.高中英语课堂学生自生提问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

猜你喜欢

自主提问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自主提问,叩开学生探究之门
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发学生自主提问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