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糖尿病足溃疡并发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2015-12-10马岩张超锋栗芳孙路路

医药导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哌拉巴坦西林

马岩,张超锋,栗芳,孙路路

(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药学部,郑州 450007;2.郑州大学药学院,郑州 450001;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3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血管缺血性病变、细菌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三大病因。美国约20%糖尿病住院患者因糖尿病足感染控制不佳而截肢[1]。据2010年针对我国39家三甲医院的调查,非创伤截肢患者中约40%是糖尿病足病所致[2]。2004年我国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感染率高达70%[3]。糖尿病足溃疡并发感染是糖尿病截肢的重要原因。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2012年发布《糖尿病足病感染的临床诊治指南》[4],我国尚没有关于糖尿病足溃疡并发感染的诊治指南或临床专家共识。笔者对1例糖尿病足溃疡并发感染患者的用药进行分析,以期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7岁,身高160 cm,体质量40 kg。于30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因左足破溃2个月,2014年6月25日入院。患者被发现高血糖后一直使用二甲双胍肠溶片0.25 g,tid,治疗20余年。约2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改为胰岛素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不详),后因出现低血糖停用胰岛素,目前未应用降糖药物。2个月前患者左足第五足趾掌趾外侧部破溃,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自行以聚维酮碘消毒换药,足部破溃进一步加重,并出现破溃周围皮肤红肿,无发热,无疼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血压最高 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目前未应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约120/80 mmHg。有帕金森病史若干年,目前应用多巴丝肼片(商品名:美多芭)250 mg,bid。2年前右股骨颈骨折后行保守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 36.5℃,血压 110/70 mmHg,脉搏72次·min-1,神志清楚,失语,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心律齐,左侧足背动脉搏波动稍减弱,双下肢痛觉、触觉、温度觉以及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均减退,左足第五足趾掌趾外侧部见一处3 cm×2 cm破溃,有少许分泌物,溃疡面周围皮肤红肿,并有皮温升高。辅助检查:入院第1天(2014年6月25日,简称D1,下同)指测随机血糖8.7 mmol·L-1。D2 全血细胞分析(五分类):白细胞 5.13 ×109·L-1,中性粒细胞3.5 ×109·L-1,血小板422 ×109·L-1;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7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13 U·L-1。 肌 酐 31 μmol·L-1,血 清 葡 萄 糖5.35 mmol·L-1;凝血四项 +D-二聚体正常;D9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 2.86×109·L-1(偏低),中性粒细胞1.4 ×109·L-1,血小板 321 ×109·L-1。D11 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 3.1×109·L-1有所回升,中性粒细胞1.6 ×109·L-1,血小板 288 × 109·L-1。D5 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显示:双下肢动脉硬化,双侧股浅动脉多发节段性狭窄(左侧重度,右侧中度),双侧腘动脉节段性狭窄(中度)。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帕金森病、股骨颈骨折。

2 药物治疗经过及用药分析

2.1 主要药物治疗经过 D1: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375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q8h。8 d后患者足破溃处结黑痂,病情明显好转,停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D6: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拜阿司匹林)0.1 g,qd,早餐后服用,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防止血栓形成。D7:给予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优泌乐),午餐和晚餐前15 min皮下注射,各2 U,以控制血糖。D9:患者白细胞较入院明显下降,给予利可君片20 mg,三餐后口服,以增强骨髓造血系统的功能。D11:上次给药后2 d,患者白细胞回升,但仍未恢复正常。

2.2 临床药师药学监护要点

2.2.1 药物用法用量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根据肌酐值计算得患者肌酐清除率84.83 mL·min-1。药师提示,对于肌酐清除率40~90 mL·min-1者,该药说明书推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用量3.375 g,q6 h,医师同意,但考虑到该患者77岁(高龄),体质量40 kg(偏瘦),决定给药剂量3.375 g,q8h。

2.2.2 药物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该患者双下肢动脉硬化且多发狭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哌拉西林与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合用时,可能增加凝血机制障碍和出血危险,药师提醒医师应注意监测凝血功能。但该患者仅合用3 d后即出院,未复查。

2.2.3 不良反应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患者治疗D9,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较入院明显下降,药师和医生商讨后认为,可能是长期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所致。医嘱立即停用抗菌药物,给予利可君片20 mg,三餐后服用。该药在十二指肠碱性条件下与蛋白结合,形成可溶性物质,迅速被肠道吸收,增强骨髓造血系统功能,治疗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2 d后该患者白细胞有所回升。

2.2.4 用药时机 阿司匹林肠溶片:药师建议餐前服用,以利于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医师同意临床药师意见并立即修改医嘱。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患者曾反复发作低血糖,给予超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赖脯胰岛素起效快(给药后约15 min起效)。与普通胰岛素相比,该药作用持续时间较短(2~5 h)。因此与普通胰岛素(餐前30~45 min)相比,赖脯胰岛素给药与进餐的时间间隔可以较短(餐前0~15 min)。晚餐前30 min给药时机不适宜,医师同意临床药师建议。

3 用药分析

近年来,糖尿病足并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次之,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以白念珠菌为主,细菌耐药性增加[5]。研究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药物的敏感率较高[1]。美国2012年《糖尿病足病感染的临床诊治指南》提出,如果可能,对于感染伤口,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就应取得合适的标本。对于最近没有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的轻度感染伤口不需要采集标本[4]。该患者入院时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未做细菌学检查,临床药师曾提醒医生,医生也同意,但采集分泌物时,患者足破溃处已稍结痂,不宜采集,证明药物有效,继续经验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髓细胞前体有直接毒性,文献[6]报道,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血液系统的毒性是剂量依赖型,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患者用药疗程一般为7~21 d,尤其是当疗程较长(>10 d)、累积剂量较高(>150 g)时,应密切监测血常规,以便早期发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时停药,确保用药安全。患者停药后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可给予对症治疗,口服或注射升白药。及时停药是患者恢复及避免造成严重后果的关键。该患者治疗第9天,白细胞较入院明显下降,医师立即停用抗菌药物,加用促进白细胞生长的药物,不良反应缓解。

4 结束语

针对该患者用药的全程监护,临床药师一方面要结合患者的感染程度、肾功能水平、感染细菌及耐药性、选择抗菌药物进行剂量调整,另一方面要密切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

[1]谢伟乾,龚德凡.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用药分析[J].广西医学杂志,2011,33(1):112 -114.

[2]王爱红,许樟荣,纪立农,等.中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截肢的临床特点及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24-227.

[3]王爱红,赵湜,李强,等.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6-499.

[4]LIPSKY B A,BERENDIT A R,CORNIA P B,et al.2012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infections[J].Clin Infect Dis,2012,54(12):1679 -1684.

[5]关小宏,李宝军,杨彩哲,等.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谱变迁与抗感染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029-1032.

[6]杨媛,张威,毛璐,等.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7):550-552.

猜你喜欢

哌拉巴坦西林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哌拉西林杂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买糕德~女子37岁生38娃 10个女儿28个儿子
哌拉西林与头孢他啶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