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固定物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评价

2015-12-09张小兵

中外医疗 2015年3期
关键词:髓内远端股骨

张小兵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医院骨科病房,北京 100190

股骨远端骨折指的是股骨下段15 cm 内的骨折,其具有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股骨远端骨折因手术难度较高,治疗不当容易引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不佳,骨折愈合不良或是延迟愈合等,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内置物种类较多,植入方式也不尽相同。植入方式的不同,固定物的不同均会对患者骨折端的愈合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固定物进行适合的植入,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3-4]。锁定加压钢板和逆行髓内钉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内固定物,该研究通过使用这两种固定物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就诊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50 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 例,男14 例,女11 例;年龄17~73 岁,平均年龄(40.3±5.5)岁;对照组25 例,男15 例,女10例;年龄16~73 岁,平均年龄(40.1±5.3)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消肿、牵引等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性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令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屈曲约50°,在股骨远端外进行切口,游离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骨折断端,使用X 射线机进行监控复位,在关节面进行骨折断端的复位,并使用克氏针进行髁骨折块的固定,将髁间骨折转变为髁上处的骨折,随后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进行骨折处的复位固定,并在X 线机透视后确定固定正确牢靠后结束手术。

治疗组患者使用逆行髓内钉进行治疗:令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屈曲约50°,在髌腱内侧进行长度约2~3 cm 的切口,在使患者X 线股骨侧位片时其Blumensaat 线形成的倒V 字刚好重合后将其股骨远端干骺端置入4~5 cm 的导针并使导针处于正中位置,随后在患者膑腱钻出钉孔,复位骨折后将逆行髓内钉放入股骨内并进行锁定固定,在X 线机透视后确定固定正确牢靠后结束手术。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叮嘱患者早日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功能恢复[5-6]。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好转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时间;观察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

1.4 疗效判定

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疼痛症状,下肢缩短不超过1 cm 为痊愈;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有所恢复,无疼痛症状,下肢缩短不超过2 cm 为显效;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部分恢复,下肢缩短不超过3 cm,偶尔疼痛为好转;患者膝关节屈伸运动基本未恢复,经常疼痛,此为无效[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痊愈率+治疗显效率。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由表1 可见,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所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8%(2/25),两组患者间并无明显差异,χ2=0,P=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比较(±s)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愈合时间(周)对照组(n=25)治疗组(n=25)t P 170.1±33.9(119.8±28.7)*5.662 0 491.3±155.7(269.9±112.3)*5.766 0 13.2±2.0 12.5±1.8 1.300 0.200

3 讨论

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能够有效固定复位骨折断端,固定后不容易松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的内固定物,它能够有效治疗的股骨远端骨折。但由于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切口,固定区域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对骨折的愈合不利[7]。逆行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等优点,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骨折断端的血流运输破坏的几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固定物[8-9]。该研究通过使用这两种固定物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发现,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需要进行大切口手术而减少了手术操作内容,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出血的几率;同时还发现使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加压钢板进行治疗的患者,该研究认为,这是由于髓内钉与加压钢板相比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要求,对骨折的固定和符合更加精准牢固,使得患者骨折处固定牢靠,能够稳定恢复。因此该研究认为,逆行髓内针与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其用于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在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勇军.动力髁螺钉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36-37.

[2]郝晓.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62-163.

[3]杨康华,杨晶,杨广忠.三种内固定物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565-570.

[4]徐存立,孙爱华.LISS 及GSH 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148-149.

[5]韩勇平,廖瑛,王帅.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3,31(9):53-54.

[6]叶科.微创LISS 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46-47.

[7]张小兵.微创稳定系统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68-70.

[8]戎毅.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踝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78-79.

[9]马继征.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2):44-45.

猜你喜欢

髓内远端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