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探究

2015-12-08刘亚琳

英语教师 2015年16期
关键词:笔者初中英语语言

刘亚琳

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探究

刘亚琳

读写结合课是一种新型的英语课,根据读写结合教学的理论依据,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一课为案例,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并迁移到相关话题的写作教学中来,即探究了读和写的有机结合,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引言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毕业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还要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教育部2012)。然而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仍有不少的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翻译法,过分重视词汇知识和语法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对篇章结构的分析。

相比之下,写作教学状况亦是不容乐观。不少教师只是在课后布置写作任务,然后批改,仅此而已。学生缺少有指导的练笔机会,教师也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改进。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导致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低下,词不达意,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因此,如何利用教材的文本进行有效的阅读,并将它和写作教学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这也是笔者这两年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一)语言输入假设

输入理论是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这种假设认为,语言的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接触到理解性输入后自然形成的。他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和阅读输入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他列举了最佳语言输入的四个必要条件: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要有足够的输入量(i+1)(Krashen 1985)。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论认为输入至关重要。因为没有优质的语言输入,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

(二)语言输出假设

Swain认为,尽管“可理解的输入”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理解性输入本身还不足以导致成功的语言习得,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她指出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也同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某种条件下,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其方式不同于输入,但却可以增强输入对二语习得的作用(Swain&Lapkin 1995),这就是著名的语言输出假说。这个假说以使用语言为基础的理论,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Swain指出,教师的推动(push)作用在学生的输出过程中是必要的,因为这种推动能够迫使学生进一步分析目的语的语法、结构以及用法,因而能产生超越目前语言能力(i)的效果,即“i+1”的输出。

二、读写结合的相关研究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一直以来,在西方传统教育中,人们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互不相干的两种学习行为。人们对读写技能相关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

威都逊提到,阅读和写作可以贯通在一起进行教学。他认为,语言学习者应通过写作来学习阅读技巧,亦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的技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又可带动阅读。

(二)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国内学者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阅读和写作的相关性,指出应该把读写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阅读培养语感,再通过语篇分析培养建构篇章的能力,最后通过写作层次训练培养写作能力(管琳1999)。把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而教师要在充分注意阅读和写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和写作具有整体性特点。由此可见,把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正是顺应了阅读与写作两项技能的内在本质关系的规律。

三、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

笔者以人教版Go for it!中九年级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SectionA,3a的内容教学为案例,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阐述。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是“规则”,3a的内容围绕着一首描绘孩子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互动交流的诗歌展开,再现了本单元的重要语法和句型:shouldbeallowedtodosth。根据输入输出理论和阅读写作相结合的相关研究,本课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第一步:导入(Lead-in)

笔者先请学生欣赏张强演唱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后回答以下问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渲染课堂气氛,预知本课主题,为下面教学作铺垫:

1.What’s the song about?How do you feel about it?

2.Do you get on well with your mother?Have you ever argued with her or talked back(顶嘴)to her? Why?

3.Do you regret(懊悔)anything you did to your parents?

第二步:读前活动(Before-reading)

笔者请学生观察文章的插图,并回答What’s the relationship(关系)between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Do you think they ge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How do you know?旨在培养学生能根据插图预测文章的能力。

第三步: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1.Skimming(略读)

请学生迅速浏览文章,回答两个问题:What style is the passage?What do you think the poem is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题目)and the picture?目的是培养学生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2.Scanning(跳读)

为了降低阅读的难度,有利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突出重点词汇、情态动词及被动语态的使用,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能迅速寻找某些特定信息的能力,笔者设计了以下表格(见表1),请学生快速并填入相关信息。

3.Close-reading(研读)

研读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目的在于扫清语言障碍,突破教学难点。笔者首先请学生细读课文,回答三个问题:

(1)Why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talked back tohis mom when he was seven and nine years old?

(2)How did the writer feel when he was a teenager and his mom said“Please be back by ten”?

(3)After reading the whole poem,how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feels about his mom?

然后将四个重点句子展示在PPT上,简单进行语言点的讲解,强调在When I was a tiny baby crying all night...一句中,crying是现在分词短语,作定语,修饰baby。最后请学生跟着录音大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领会其中的感情和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表1

第三步:读后活动(After-reading)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What does the title(Mom Knows Best)mean?What’s the feature(特点)of the poem?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篇章结构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对无韵脚诗的认识。

第四步:总结(Summary:How to write a poem“Mom Knows Best”)

请学生观察课文,讨论如何进行仿写。笔者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写作策略指导,为仿写搭起了支架,降低了写作难度。PPT展示写作模版:

Mom Knows Best

Beginning:(sweet memories)

When I was a tidy baby crying all night,my mom sang to me and stayed by my side.

When I...she...

Body:(bad memories)

When I was(+年龄)doing...she said...

But I talked back loudly,“I should be allowed to...”

When I was...doing...she said...

But I shouted back angrily,“I should be allowed to.../I should not be told what to do!”I’m not a baby!

End:(now)

Now I’m 15/...thinking back to those times.

(I...after doing...and...from doing...)

I regret talking back,not listening to Mom,

Mom knows best,and for me she wanted only the best!

第五步:写作任务(Writing Task)

为了尊重学生差异,笔者对写作任务进行了分层布置。首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在笔者设计的《写作记录本》的第一稿上,根据写作模版进行Mom Knows Best的仿写。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阅读文章,从文章中获取有用信息和灵感,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要求如下:

D组学生(40分以下):必须有首尾句,Body部分至少一句(30~40词);

C组学生(40~59分以下):必须有首尾句,Body部分至少两句(40~60词);

B组学生(60分~79分):必须有首尾句,Body和End部分至少两句(60~80词);

A组学生(80分以上):必须有首尾句,Body和End部分至少三句(80~100词)。

然后笔者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程度的四位学生的作文,根据评分表进行批改和评分。课后再请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内互评和批改,最后将批改后的文章抄在《写作记录本》的第二稿上,交给笔者面批。通过同伴互评、修改和定稿,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步:分享(Sharing)

请学生欣赏英文歌曲The Woman in My Life,并打上字幕Understand your parents and love your parents!目的是将思想道德教育融于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业布置是完成Mom Knows Best的第二稿并背诵课文的首尾段,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束语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翻译法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对教材文章进行略读、跳读和研读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了学生英语语言的有效输入;同时对篇章结构的分析和写作策略的指导,并让学生进行同一体裁的仿写,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确保了所学语言的有效使用;对阅读任务的有效设计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写作任务要求,消除了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激发了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引用文献

管琳.1999.谈“读写交融法”与英语写作技能训练[J].教育与现代化,(4).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学生用书)[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叶圣陶.1980.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Swain,M.and S.Lapkin.(1995)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 they generate:A step towards second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6):371-391.

WiddowsonH,G.1978.TeachingLanguageas Communication[M].Oxford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行动研究+ FJJKXB13-350”。

作者信息:361022,福建厦门,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笔者初中英语语言
老师,别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语言是刀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