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朽的名曲

2015-12-08

现代妇女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王洛宾曲调维吾尔族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原名王荣庭,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事业,长达62年的音乐创作中,搜集整理和创作了 1000多首广为流传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的经典之作。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他是第一位在联合国高唱民歌的中国人,也是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的首位华人音乐家。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能听到王洛宾歌曲的迷人旋律。

《达阪城的姑娘》

1939年的一天,新疆一支车队运送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物资路经兰州,王洛宾所在的西北抗战剧团举办了两次慰劳车队工友的联欢会,一次为欢迎,一次为欢送。在欢迎会上,车队的一位维吾尔族司机为表示答谢,即兴唱了几句新疆民歌。因为他是用维语唱的,歌词也不连贯,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那特殊的曲调和韵律,却一下子震惊了音乐家王洛宾。他如获至宝,欢迎会后专门去向那位司机求教,并匆忙地记下了乐谱和唱词。

那天晚上,他兴奋得不能入睡,连夜加工整理,一遍又一遍地填词、改曲,几易其稿。一夜工夫,由王洛宾搜集整理改编的全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诞生了,并从兰州传向了全国。

《在那遥远的地方》

1939年创作,至今仍被广为传唱的歌曲。它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王洛宾在1939年秋天受马步芳委派,协助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时,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在3天的相处中,活泼美丽的卓玛给王洛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便为她创作了这首歌曲。两人分离之后,王洛宾在回西宁的路上怅然若失,借助民歌的旋律写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掀起你的盖头来》

根据乌孜别克族的婚嫁礼仪民歌《讨新娘》(《卡拉卡西乌开姆》)改编而来,曲调节奏明快、歌词含蓄、层次分明。王洛宾曾套用这首作品的曲调来重新填词,形容女作家三毛留给他最美好的第一印象:“掀起你的盖头来,美丽的头发披肩上。像是天边的云姑娘,抖散了绵密的忧伤。”

《半个月亮爬上来》

1939年春天,王洛宾跟随西宁“青海抗战剧团”赴河西走廊。除编排抗日内容的小剧外,还排练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乡土民歌,穿插在巡回演出中。在这些民歌中,有一首特别保留节目,就是王洛宾改编的《半个月亮爬上来》。这首作品因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是当时王洛宾吸收了欧洲抒情曲的风格,在平静的述说中,将潜存于主题的抒情成分委婉柔和地表达出来,从而让新旋律浸透了西班牙式的浪漫风情。

《青春舞曲》

这首向上、积极的作品,原本是一首短小精悍的维吾尔族民歌,是王洛宾在1939年根据资料整理、改编而来的。直到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从民歌手到港台歌星、再到众多选秀歌手,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哼唱这首动感十足的《青春舞曲》。后来,也因为这首歌的巨大影响力,连作家吴淡如为王洛宾写的传记,也借用了这首作品中提及的一个词“青春小鸟”来命名。

(责编  水蓝)

猜你喜欢

王洛宾曲调维吾尔族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永远的王洛宾
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