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瘦肉型猪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2015-12-07唐式校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输精公猪发情

文│唐式校(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优质瘦肉型猪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文│唐式校(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优质瘦肉型猪生态健康养殖是从生猪的环境、种猪、商品猪、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全过程实施环境友好,用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方法生产更安全、更营养、更卫生、瘦肉率含量高的优质猪肉。笔者总结出以下7 项技术要点。

一、选址布局绿色环保

养殖基地选址科学。确保猪场既不污染周围环境,也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根据地形、地貌、水源、主导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规划,总体原则是紧凑整齐,有效利用土地,各区域、各生产单元间联系方便、布局合理,符合生产管理和防疫、防火要求,便于流水作业,缩短水、电、路距离,减少资金使用。

二、优质二元母猪及三元杂交组合技术

加强对瘦肉率高、肉品质好、杂交优势明显的地方猪种保种繁育推广工作,做好提纯复壮。扩大优质母猪的数量,为生产优质的二元母猪打好基础。

推广优质“一洋一土”“培育品种”“洋二元”等三种类型的二元母猪,淘汰劣质母猪。二元母猪由条件好的指定猪场提供。

大力推广“两洋一土”“一洋一培”“洋三元”等三种类型的三元杂交组合技术,重点推广“两洋一土”杂交组合中“长大本”模式。

三、二元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1.控制饲养、保持母猪肥瘦适中。确保母猪如期发情,防止蹄肢疼痛抑制发情。选择蹄肢粗壮的种猪;后备猪的饲料要比肉猪多提供矿物质,保证骨架发育。

2.诱导、刺激发情,促进早发情。用加强母猪运动、晒太阳、混群、并圈等方法刺激发情。也可用药物促进早发情,产后2天内,肌内注射前列腺素(PG)等。药物治疗迟发情,肌内注射绒毛膜激素(HCG)或促黄体素(LH)等。

3.加强集约化猪场母猪的集中繁殖工作。重点是人为调整母猪发情时间,实现同一猪场的母猪分成若干批,每批若干头母猪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仔,为实现肉猪的全进全出打好基础。

4.预防和及时治疗子宫炎症。重点是预防,如禁止自然交配,禁止输精时一管多猪不消毒等。一旦感染,要采取冲洗、抗菌等综合方法及时治疗,防止转化为慢性病。发现子宫炎症的母猪不能配种,必须痊愈后再输精。

5.实行正确的发情鉴定方法。二元母猪必须采取“压背法”检查母猪是否发情,每天检查2次;洋二元母猪最好在有公猪的前提下检查,才能确保发情的准确性。只有压背不动,母猪才能输精。

6.加强免疫,防止流产、死胎。所有二元母猪除了进行常规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以及口蹄疫免疫外还要注射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等疫苗。

四、人工授精技术

1.改善公猪生活环境。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建立猪人工授精供精站,公猪舍温度常年控制在30℃以下,保护公猪蹄肢,保持猪舍通风正常、空气新鲜。

2.提高公猪饲养水平。对公猪实行科学的饲养方法,在饲养中添加有机微量元素代替原来的无机元素,科学调整配方,既保证猪种不退化,又能提高精液质量。

3.改进精液采集技术。实行科学的采精方法,既保证公猪采精充分,养成良好的习惯,延长使用寿命,又保证精液不被污染,确保原精质量。

4.提高精液检验水平。科学、正确检测精液稀释前后的质量,根据不同公猪选择最适合的公猪精液稀释液,延长精液的生存时间,为运输精液、人工输精赢得时间。

5.加强精液的恒温保存。建立分布合理的猪精液销售网点,配备必须的设备确保精液的恒温保存及其质量检测,确保24小时都能面向养猪户出售精液,保证母猪适时输精。

6.普及输精技术。向养母猪户普及仿生输精法,在养母猪户购买精液时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根据不同的母猪品种购买相配套的公猪精液输精,正确开展三元杂交。

7.实行重复输精。发情适期二元母猪每情期输精2~3次,每次输精20~40毫升,外血含量越高的母猪输精量越高,而且输精的间隔时间也要适当延长。洋二元母猪每次输精量要达到80毫升左右,输精次数要达到3次,少数母猪分别达到5次,个别母猪可能只能输精一次,总之要输到发情母猪不让输精为止。

8.优化公猪质量。根据公猪配种后生产的小猪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淘汰品质差的公猪。

五、商品猪全程饲养技术

1.高效仔猪料及仔猪35日龄断奶。仔猪3~5日龄时进行诱食,7日龄开始强迫性训练。高效仔猪料一般猪场很难配制,最好买商品料。根据各场技术水平、猪舍条件、仔猪体况实行35日龄左右断奶。对于少数技术水平高、猪舍条件好的猪场,可实行28日龄断奶,甚至17~21日龄断奶;对其他30日龄达到旺食期、膘情好、被毛光亮的场,可在35~40日龄断奶;对开食迟、仔猪营养不好的场,可推迟到45日龄。断奶前一周,母猪饲料应渐减,使泌乳量减少,防止乳房炎的发生。

2.仔猪网上培育。仔猪断奶后在原来环境中留栏一周,然后原窝转入仔猪保育舍饲养。要创造条件实现高床网上培育,减少仔猪接触粪的机会,减少许多疾病的感染。

3.肉猪全进全出。将相同来源、相似日龄与体重的猪放在同一栋猪舍内,同批培育、同期育肥、同期出场屠宰。然后,将空猪舍及其设备彻底清洗与消毒、封棚、干燥一段时间,等待另一个年龄段的猪进舍。

(1)集中生产。所有繁殖母猪要调整配种日期,或实行同期发情,做到集中配种、集中产仔、集中保育、集中育肥、集中屠宰上市。

(2)多点隔离饲养。猪场内每栋猪舍跟其他猪群隔离开,一栋猪舍养同一批次的猪,每栋猪舍间距离越大越好,进入每栋猪舍都有相对独立的消毒措施,栋与栋之间人员与设备相互不交叉,以防不同年龄猪、不同猪舍间疫病交叉感染,尤其是要防止年龄大的猪将病传染给年龄小的猪。在许多猪场,可以采取部分隔离的方法。即舍内不同批次的猪应饲养在不同的饲养区内,而不同的饲养区内必须用至少1.5米高的隔板或墙壁,最好用到顶的墙隔开。

4.育肥猪分阶段饲养技术。前期(20~60千克)为猪提供能量12.96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5%~16%的优质配合料,任猪敞开采食或不限量按顿喂;后期(60~90千克)控制营养摄入量,限制脂肪沉积。首先是降低饲养质量,消化能降至11.9兆焦/千克,粗蛋白质降至13%~14%。其次是限制采食量,约占敞开饲喂的80%,即每次仅让猪吃八成饱,相当于15~20分钟的连续采食量。

5.肉猪配合料、生喂技术。生料分两种,一是粉料和颗粒料。条件好的猪场可喂颗粒料,可减少粉末飞扬,改善猪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率,但要安装饮水器,或每圈一水槽,保证充足清洁饮水。二是湿拌料。即将饲料按料水比1∶1搅拌后饲喂。有的地方将这种料堆放1~2天发酵后再喂猪,但要注意将青饲料洗净,防止寄生虫感染。堆放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变质。每日饲喂2~3次。喂量比例:早晨35%、中午25%、傍晚40%。

六、生态健康猪场环境控制及粪尿净化技术

1.猪场环境控制。对新建和改造猪舍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重点采取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等措施,优化猪群饲养环境,充分发挥生猪生产潜力。

2.粪尿净化。

(1)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饮污分离”,减少污染总量。猪舍地面采用漏缝地板,每天及时将粪清除,保持栏圈干净卫生。

(2)粪尿堆积发酵后用于还田。南部气温略高,可采用沼气发酵处理,大中城市可生产有机复合颗粒肥料。

(3)污水三级沉淀。按粪尿分离工艺设计,分阶段设沉淀池,污水采用厌氧处理或厌氧+好氧处理,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进行二级治污池处理。经处理后污水中有机物减少50%,耗氧量减少50%~80%,基本达到灌溉肥田的要求。如排放到河沟中还需经曝气池好氧微生物处理,再经沙滤达标排放。

(4)发展生态型畜牧业。积极实行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果牧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特别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产业化,集中处理污染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

(5)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在饲养管理中,积极研发减少排污的措施,如采用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减少干物质排泄;适当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或选择高转化率的饲料,减少氮排放;添加植酸酶,减少磷排放;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消毒剂,减少微量元素排放;在污水中添加EM生物制剂或化学剂,减少臭气;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畜禽生产及有机畜禽产品。

七、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生猪疫病防治主要采用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技术,严格执行科学免疫、规范消毒、定期监测、规范用药等有关规定,并进行生产的全过程监控,确保从源头生产出符合无公害标准的生猪。

猜你喜欢

输精公猪发情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