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海经》由史部入子部原因探析

2015-12-07

黑龙江史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山海经

周 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1418)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吕子方曾对《山海经》的产生时代和成书过程作了推测:现存的《山海经》远非最初的摸样,它的成书有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它可能是某地区的氏族部落在一段时期的文化记述,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传入其它地区,其它地区的人吸取了其中的精华,加进本地优秀的文化资料,补充了原书的不足。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山海经》越传越广,内容越加丰富。[1]《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史记》,他在《大宛列传》中提到:“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2]由此可以得出《山海经》在西汉时期就已成书,司马迁将《山海经》当做写怪物的书,认为当中的内容不可作为史料写进《史记》里。

最早收录《山海经》的艺文志是班固的《汉书》,其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山海经》十三篇;《国朝》七卷;《宫宅地形》二十卷;《相人》二十四卷;《相宝剑刀》二十卷;《相六畜》三十八卷。右形法六家,百二十二卷。古之势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征其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然形与气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无其气,有其气而无其形,此精微之独异也。”[3]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山海经》划为数术略形法类之首,数术即巫卜方术、阴阳五行之总称。可见,在汉代人的眼中,《山海经》是一部讲鬼神的术数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代人的生活追求可以概括为:长寿、富贵、多子孙。作为统治阶级的皇帝,其追求的不仅是长寿,而是长生不老,江山永固。汉代的皇帝信任方士儒生,最著名的当属汉武帝。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行封禅大礼,听信一些方士“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的鼓惑,“乃复东至海”,以“望冀遇蓬莱”。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山海经》这本讲神仙故事的书在汉代被列入术数略就不足为奇了。

东晋时小学家郭璞对《山海经》进行了整理,并作了精细的注释工作。郭璞认为《山海经》,“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当是一本地理著作。经历了两晋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社会动荡,大量图书损毁丢失。到了唐初编辑《隋书》时,形法类书籍只有《山海经》一本。当时大多说学者认同郭璞的说法,将《山海经》视作地理书。于是,《隋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都将《山海经》归入史部地理类。

在宋代,《崇文总目》和《直斋书录解题》作为较有名气的私家目录著书也将《山海经》归为地理类。而《宋史·艺文志》将它划入子部五行类。《隋志》云:“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五常之形气者也。……以圣人推其终始,以通神明之变,为卜筮以考其吉凶,占百事以观于其物,睹刑法以辨其贵贱。”这可能是考虑到,作为地理书,《山海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综述,划入地理类有些牵强。而书中的神祭祀,巫术卜筮的内容与五行类非常吻合。

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时,山海经又被纳入子部小说家类。《汉志》中《诸子略》列十家,将小说家置于末位。小序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隋志》云:“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不谈《山海经》中的地理部分,但看书中的神话传说,各国风土物产,确实可将《山海经》看做志怪小说。而明清时期小说盛行,产生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传世的作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故《四库提要》云:“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

在《汉志》中班固把《山海经》纳入了术数略形法类。而《隋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都将其归入史部地理类。除正史外,宋代的《崇文总目》作为一部综合类目录,将《山海经》归入史部地理类。宋代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作为较有名气的私家目录著书也将其归为地理类。而到了《宋书·艺文志》,又归其为子部五行类。一直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时,山海经才被纳入子部小说家类。分析《山海经》归类的变化,具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说,《山海经》内容丰富,兼具神话传说、地理知识、社会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从主观方面来说,书籍的目录分类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它受统治者的意识、分类者的价值取向、社会文化背景、及图书增减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这客观原因的影响下,随着历史的潮流,《山海经》在史部到子部的分类一变再变就可以理解了。

[1]吕子方.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集.读山海经杂记[C].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2](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M].中华书局.1972.

[3](汉)班固.《汉书》卷三十《艺文志》[M].中华书局.1962.

猜你喜欢

山海经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