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产品品质 尊重客户感受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之一

2015-12-06北京圣蓝拓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机床制造业

■ 北京圣蓝拓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 松

注重产品品质 尊重客户感受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之一

■ 北京圣蓝拓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 松

近两年来,《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是制造业乃至经济界的一个“热词”,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运行模式,即:低端制造业不断受到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低制造成本的挤压,加之原有粗放式规模经济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迫使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迈向高端制造,否则我们的实体经济无法支撑国民经济有序运行,更难保住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目标。因此,我国政府将其升至为国家战略高度。

但是,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如何跟踪德国工业4.0?不同版本的解读、不同的声音,真可谓百家争鸣,就连我们制造业内从业人员都有点不知所措。笔者在基层从事数控机床维修与再制造之技术工作30余年,从本企业这个“点”谈一点对《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的期望。

目前在媒体上我们听到的声音大都是互联网+、机器人、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从技术路线上讲,没有错,这些都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智能制造、智慧工厂是从工业1.0、2.0一步步走过来的。试想,连螺钉、轴承和齿轮这些基础件都做不出一流的质量,我们热衷于谈互联网+、智能制造,就好比百米高楼建在没有基础的沙滩上。例如,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过热,之所以过热是全国注册生产机器人的企业上千家(远比机器人强国日本和德国的数量多),但是机器人系统、伺服电动机特别是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仍然依赖进口。多数机器人企业目前只能生产个手臂或组装,然后在市场上打价格战。而重要的机器人关节基本上被日本“帝人”垄断,中高端机器人关节上用的伺服电动机也是日本的。

2015年11月22日央视经济频道对话节目的题目是“圆珠笔挑战高端制造”(http://cctv.cntv.cn/ lm/duihua/),看后体会颇深,我们日常生活会有体会,质量欠佳的圆珠笔不是漏水、漏油就是写不出字来,而那些书写流畅的国产水笔或圆珠笔,其背后的制造装备是来自瑞士的高端设备。目前,中国一年要生产将近400亿根笔,但是国内生产圆珠笔的产业现状可以用以下几个简短的中心词概括:缺乏核心技术,产量巨大、价低、利润薄,一只笔的产品利润才几厘人民币。

我们机床行业何尝不是如此?关键功能部件基本上是进口的:如中高档机床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选用的是日本THK或者德国施耐博格,以及博士力士乐的;高精度主轴轴承选用SKF或NSK的;静压导轨多头泵是德国VOGEL的;甚至好一点的电缆拖链都要选择德国IGUS的;就连配电柜,很多用户点名非德国威图(RITTAL)品牌不要;数控系统更不用说,中高档机床基本被国外垄断。而这些功能部件的选用从客户订购机床的时候就要求如此配置,机床制造商为了拿到合同,只能尽量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

而配置国产部件的中低端机床,在市场上基本没有利润,特别是进入2015年,中低端机床产能过剩,库存量猛增。“十二五”期间,我国仅数控机床的年产量达20万余台(2014年国内机床厂消化数控系统数量大致为:广数年销量10万余套、北京FANUC年销量4万余套、北京凯恩帝年销量4万套左右、西门子年销量2~3万套、日本三菱年销量2万套左右,其他数控系统合计数万套),加上非数控机床我国机床产量超过30万台。北京凯奇常年与俄罗斯机床厂合作,为俄罗斯提供全功能数控系统,其董事长王恒智先生(也是原北京机床研究所所长,业内的老前辈)谈及俄罗斯也是金砖国家,近年来比较重视发展制造业。众所周知俄罗斯对武器制造仍然很重视,但是俄罗斯一年的机床购买量也就在1万台的数量级,自产一部分,进口一部分。所以业内同仁曾戏言,如果不论质量,仅以数量论,中国一年的机床产量足够全球用10年。

制造业是古老的产业,是实体经济,是需要用心经营的产业,特别是在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制造企业只有向社会提供高品质产品,才可以生存、立足和发展。它与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互联网的平台是开放的、互联网的资金可以是风投的、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也是松散开放的。但是制造业不同,苹果和特斯拉也是成功的制造企业,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对上下游供应商的考察和选定是非常严格的,特斯拉在加州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并在内华达州建立了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见图1),预计2017年投产。我们需要借鉴互联网思维,但切不可只顾玩儿概念,玩儿高大上,忽视基本的基础工作。

图 1

话题仍然回到央视对话“圆珠笔挑战高端制造”中,请来的三位嘉宾代表的都是制造业大佬,一个是设备用户——格力空调,两个是装备制造商——某机床集团、某机器人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在节目中谈到,由于国产装备满足不了格力空调上万个零部件的加工组装,她不得不带领团队研制各种制造设备,从机器人到其他装备,包括冲压设备。值得深思的是,这个用户并不买那两个国内顶尖大佬的设备,而是自己带队研发!

从中笔者的体会是:《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动力是客户需求、市场驱动,市场需要高品质、服务优良和价格合理的产品。在经济社会中,推动技术进步和工业革命进步的源动力不是政府,更不是学者,而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从福特1913年为T系列车的组装发明了第一条生产流水线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美国汽车工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使用新一代控制器的设想,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该公司对新一代控制器提了10点要求,为各大公司提供了明确的开发目标——PLC控制,这两次工业技术革命被誉为工业1.0(机械制造时代)、2.0(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版。这两次工业革命均是由企业家发起的,源动力来自市场变革的需要。

而工业3.0(电子信息化时代),我国在技术上走得并不晚,如果关心制造业技术发展的中老年工程师应该知道,1994年11月14日(20年前)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EM)将该年度“大学领先奖”(University LEAD Award)和“工业领先奖”(该奖被誉为“制造业的诺贝尔奖”)授予了坐落在清华大学的国家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中心和北京第一机床厂(见图2)。这个集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CIMS车间,就建在北京第一机床厂大北窑的中小件车间。另外,20世纪80年代末,长春55所CIMS生产线、北京机床研究所柔性线,均在技术上与国际水平同步。这三条CMIS线笔者都去过,特别是55所的CMIS线,笔者维修过其中的数控设备。但是由于这三个项目“国”字背景浓厚,从投资到项目实施均不是市场行为,因此北京第一机床厂那条获奖的CIMS生产线随着北一的搬迁完成了其使命,北京机床研究所的柔性线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停止运行。CIMS始终未能在我国制造业全面推开。

图2 清华大学教授吴澄接受SME颁发的University LEAD Award

下面讲两个正能量的案例。第一个是服装行业的案例:在我们不经意的行业和企业,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但是在工业4.0方面却迈开了可喜的步子。2015年中旬和纺机协会的工作人员出差,得知我国青岛红领集团初步实现了工业4.0的理念,从客户海外量身(三维激光扫描、手机APP影像)形成数字化关键尺寸数据,ERP实现远程下单,实现了研发设计程序化、自动化和市场化的初步智能体系,系统结构采用计算机系统建模、智能匹配,可满足99.9%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数字化3D模式,全程数据驱动,来自全球的所有信息、指令、语言及流程等通过智能体系转换成计算机语言。一组客户数据驱动所有的定制、服务全过程,无须人工转换、纸制传递、数据完全打通和实时共享传输。而青岛红领集团的企业背景是一家1995年成立的民营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另辟蹊径,搞起了互联网+模式,可以实现西服个性化订制,7天全球交货,其智能化生产模式接近了工业4.0。

另一个案例是我们的客户:西安瑞基,也是一家民营企业,在温州有多年的液压阀类精密件制造经验,看好智能制造这条路,2010年就开始在西安投资,准备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关键部件的研发、生产(见图3)。老板先后多次去美国、欧洲考察,投资数百万元,看设备、学工艺,购置了一定量的高精度磨床。现在该企业基本完成了机器人关节RV减速机的生产工艺研发,特别是摆线齿轮和针齿的工艺研发,2015年已经有客户意向订货,预计在2016年将可小批量生产,产品精度、表面粗糙度达到了日本“帝人”的产品水准。

图 3

综上所述,回顾我们工业3.0的CIMS,以及近几年我们制造业、特别是制造装备产业走过的路,我们是否对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期待。《中国制造2025》不是有了互联网+和ERP就可以实现智能制造,我们更期望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看到我们制造业对质量意识的提升、对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所谓智能制造的核心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链,最终的驱动力还是客户、市场。

最后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不但要追捧技术路线的高大上,跟踪新的发展动态,更要注重眼前的工作细节,脚踏实地地做事。当我们认真地做好每一颗螺钉、每一个轴承,编写好每一段控制程序,当我们的高铁全部使用自己生产的轴承,当我们的大飞机用上自己生产的导航、控制盘和发动机时,我们才真正走进了工业4.0时代。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机床制造业
机床展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