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保无公害畜产品质量要严把“五关”

2015-12-06童建军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8期
关键词:认证工作检查员畜产品

文│童建军(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塑造品牌、彰显区位优势、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03年我国开展认证工作以来,认证范围逐步拓宽,认证产品数量稳步增长。该项工作的开展,对促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提升畜牧生产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进入了目标要求更高、制约因素更多、外部环境更复杂的新常态。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消费者极其敏感,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已经趋于“零容忍”;二是检查中发现少数企业做不到全程质量控制,一些地方工作机构不能做到证后监管全覆盖,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应从原来注重发展规模外延式总量扩张阶段,尽快转变到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由打造和树立品牌的开拓发展阶段尽快转入加强品牌信誉,提升影响力的巩固和提高阶段。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关于“三品一标”发展问题做出了“严格审查,严格监管;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的批示。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质量,维护无公害畜产品品牌信誉?笔者根据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有关政策要求和工作实践,认为必须严格把好“认前指导、现场检查、材料审核、环评检验、证后监管”这五个关键关口。

一、做好认前指导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就农产品质量安全阐明了“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树立“合格的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认证和检测出来的”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推广畜牧标准化生产。认证工作要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出击,关口前移,认前指导,培育认证企业。这就要求机构工作人员和检查员,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懂得认证工作程序和方法,又要懂得畜牧兽医的基本知识,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一是通过培训、座谈等方式做好宣传,使企业负责人对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知识有较深了解,对开展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

二是按照无公害标准化技术要求,从养殖场选址、场区规划布局、设施设备配置、生产工艺流程选择、质量控制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指导,使其生产出符合无公害质量的产品。

三是为企业培训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内检员,指导企业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和内检制度。

四是指导企业完善档案资料,实现上市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五是指导企业按照要求准备现场,申报产品认证。近年来,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发改委、财政、技术监督等部门,也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鼓励规模养殖场发展,各级工作机构要以规模场为重点,以标准化为抓手开展认证工作,这样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目的。在认前指导时,要善于树立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典型样板,抓点示范,以点带面。

二、把好现场检查关

现场检查是认证工作关键的关键,也是认证中问题最多的环节。

一是加大对检查员的培训和管理。检查员是现场检查的执行者和直接责任者,检查员的责任心与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认证的质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畜产品认证分中心和省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机构,要对检查员和内检员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证基本知识、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职业道德等内容,进行全面培训和考核,登记注册,并加强日常管理。建议检查员和内检员培训管理下放,内检员由市级培训,县级管理;检查员由省级培训,市级管理,上报农业部相关部门备案发证,将管理责任落在实处。

二是严格检查程序。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规范》组织检查。检查前要由县级工作机构正式书面通知,成立检查组进行检查,而不能图省事由企业邀请检查员检查。检查中检查员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畜牧业产品)认证现查评定项目》逐条核查,并做好记录,客观准确评判。

三是掌握检查方法。检查组正式检查前应要求企业自查,自查通过后再检查。检查时,检查人员要通过对全场(厂)各个环节深入现场进行查看,询问和翻阅档案资料,决不能以听代看。凡是企业不能配合到位提供的资料和查看的现场所涉及的内容,应视为不到位评判。

四是对检查结果准确评判。

要严格按照评判要求进行评判,检查项目全部合格的判定通过;有1项(含)以上项目不合格判为限期整改;超过30%(含)一般项目不合格或1项(含)关键项目不合格,判为不通过。决不能因为人情关系而违背原则通过。

五是对现场检查进行抽查。市级以上工作机构每年要组织对当年申报的企业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三、把好环评检验关

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机构,要在农业部公布的具有资质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环境监测评价和产品检测的单位,确定环评和产品检测单位备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环境监测评价机构要严格按照《NY/5295-2004 无公害畜产品 产地环境评价标准》《NY/5335-2006 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规范》对申报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机构一定要派出专业人士到申报企业,按照《NY/5344.6-2006 无公害畜产品 产品抽样规范第六部分:畜禽产品》进行抽样,而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让申报单位送样;要按照《NY/5340-2006 无公害畜产品 产品检验规范》对样品检测;要按照《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5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中的相关认证产品检测目录的项目和限量指标,评判出具报告。

四、把好材料审核关

材料审核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工作机构和专家一定要做好材料的细致审核工作。市县两级的工作机构要安排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且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或检查员,对材料进行审核,特别是注意对常见出错的细节,如申报单位与加盖公章不符、法人与证件不统一、引用过期标准、档案记录伪造、申报产品不在目录、生产规模与产量不合逻辑等仔细审核,必要时直接指导申报单位编制材料。部、省两级的工作机构应在评审会前由工作人员先进行材料审核,评审会邀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政策熟悉、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精通和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参加评审会。工作人员和专家在审核材料时,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认真审核每一份材料。重点对申报主体的资质条件、投入品控制措施、技术规范制定、产地环境控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产地环境评价、产品抽检报告、现场检查报告、材料逻辑性和真实性等方面进行从严审核。

五、强化证后监管关

在检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认识不到位,在获得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证书后,放松日常管理和质量安全控制。因此,各级工作机构要加大对获证企业进行证后监管力度。县级工作机构应对认证企业实行年检制度,省市工作机构对认证企业实行不定期的抽查制度。通过年检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从源头上保证无公害畜产品的优质安全。要建立退出机制,对个别不符合无公害畜产品认证要求、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及时上报省、部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机构,撤销其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证书。

猜你喜欢

认证工作检查员畜产品
两部门: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工作
绿色食品检查员工作绩效考评现状与对策建议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广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公布聘任广西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查员和审评专家名单的通知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检查员=吃货?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做好贯标认证工作 全面提高档案质量
做好贯标认证工作全面提高档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