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殿之谷
——历史与时光的交互静止

2015-12-06撰文陈琳汾

海洋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西西里岛神殿西西里

撰文/陈琳汾

神殿之谷
——历史与时光的交互静止

撰文/陈琳汾

位于亚平宁半岛西南的西西里岛,面积2.5万平方千米,是地中海地区面积最大的岛。岛内多山地和丘陵,平原分布在沿海区域。由于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这里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地方。岛上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从地图上看,人们形容西西里岛是意大利这只伸向地中海的皮靴尖上的足球。它位于地中海的中心,景色秀美,土地肥沃,盛产柑橘、柠檬和油橄榄。因为具有发展农林业良好的自然环境,被盛誉为“金盆地”。

由于西西里岛重要的位置,它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成为了追逐权力、财富与未知的平台。最先占据西西里岛的有三个民族:东部的西库尔人、西部的伊利米人以及杰拉斯河以西的西坎人。这三个民族中,西库尔人的名称被用来为西西里岛命名。

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来到西西里岛。当时的希腊人主要定居于城镇,他们建立起重要的殖民地,保存至今的庙宇和剧场遗址成为见证。公元前3世纪,西西里成为罗马的第一个省。公元965年,该岛被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征服,同时阿拉伯人带来丰富的物产:柑橘、柠檬、甜瓜、开心果,以及新型麦种。公元1060年,该岛落入诺曼人之手,诺曼人的影响可以从城堡、大教堂和蓝眼睛的后代身上体现出来。之后长达数世纪的时间里,西西里经历过西班牙和奥地利贵族在岛上的探险,也经历过革命的风雨飘摇,直到1947年,终获地区自治权。

不朽的遗迹

多元且悠长的历史,留下了不朽的遗迹。其中以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阿格里真托考古区”最令人瞩目。

阿格里真托位于西西里岛南岸,古希腊诗人品达赞美其为“人世间最美的城市”。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81年——一群来自杰拉的殖民者建立了古城,他们属于希腊人的后裔。公元前5世纪,阿格里真托发展达到极盛,强大开放且经济繁荣,被人们誉为“最佳道德之城”。公元前406年,迦太基人入侵并摧毁了这座城市。两个世纪后,该地易主为罗马人所统治。在罗马人的治理下,阿格里真托重新强盛起来,成为联系西西里和阿拉伯地区的纽带。同一时期,人们也在此修建了大量精美的基督教堂。此后两个兴盛时期分别是14—15世纪和17—18世纪,同样修建了大量的教堂。

在公元前5世纪阿格里真托的极盛时期里,当地居民修建了大量的神庙。这些神庙集中在坦普尔斯山谷中,因此这座山谷也被称为“神殿之谷”。而阿格里真托考古区的核心正是神殿之谷。虽然名曰神殿之谷,但它其实是现意大利西西里岛阿格里真托市南2千米处的一座山丘。

神殿之谷建筑遗迹众多,分别有朱诺神殿、和谐神殿、赫拉神殿、朱庇特神殿、武尔坎努斯神殿、下广场、克托尼俄斯圣堂、古希腊议院、上广场、古希腊剧院、古希腊—罗马居民区、圣尼古拉教堂、阿斯克勒庇厄斯神殿、狄俄斯库里兄弟神殿、得墨忒耳神殿、君主之墓以及古希腊体育馆等。

这些遗迹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宏伟的神庙群。这些神庙建于古风时期的希腊,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并具有鲜明的希腊风格。如今的希腊史学家,将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人开始接受埃及和东方文明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技术与风格到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这段时期,称为古风(Archaic)时期。古风时期与克里特和迈锡尼时代所不同,这个时期的大型建筑更偏向于追求宗教功能,而不再是着眼于世俗性质。因此涌现出大量的神庙建筑,来满足供奉各类神祇的需求。

希腊的神庙,最重要的元素与特点就是蔚为壮观的立柱。立柱不仅作为承载重力的结构构件,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视觉审美元素。于是,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逐渐发展成形。而古风时期正是前两种柱式得到巨大发展的阶段。多立克的柱式类型最早来源于埃及,柱底没有基座,柱身带有凹槽,形状较为矮粗,中部略鼓,被认为是“男性化”的象征,在早期希腊神庙中应用最为广泛。爱奥尼柱式则带有柱基,柱头往往用涡形纹进行装饰,被认为是“女性化”的象征,而它的装饰细节则可以反映出赫梯和亚述等东方装饰样式的影响。而显然的是,在崇尚朴素克制的古风时代,多立克柱式被更普遍地用于建筑中,来契合时代的风格;而优雅高贵的爱奥尼柱式则在古典时代广为流行,这同样也顺应了民主制度的风尚。

西西里阿格里真托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多立克式神庙。根据历史记载,它还没有建造完工便遭到毁坏,到如今却只留下散落一地的巨大石块和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与宙斯神庙一样位于阿格里真托神殿之谷的协和神殿是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座神庙。它建于公元前5世纪,台基大小为39.44米×16.91米,神殿正面柱数为6根,侧面柱数为13根。这些柱子均为多立克柱式,每一根石柱上有12道凹槽,并且整个柱子形状都呈现中部微鼓的形态。到公元6世纪的时候,协和神殿被改造成教堂继续使用,这也是它能完好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据说其保存的完整程度仅次于希腊本土的帕提农神庙,再加上其周围的神庙遗址,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有人说的“到了西西里,就可以不用去希腊(看神庙)了”。

神庙立柱的装饰作用,不仅表现在柱式和排列上,还体现在柱式的变体上。而西西里阿格里真托的宙斯神庙巨大的男像柱和古典时期的厄瑞克翁神庙那著名的女像柱,就可以被看作是建筑柱式的一种变体。当然,它们同时也可被看作是建筑雕塑的另一种成功形式。除了有具体结构功能的立柱像,神庙中还供奉着希腊神话传说中不同的神灵像,有大力神海格立斯、朱庇特、朱诺、卡斯特、普卢克斯等。

由于建筑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早期的神庙大多取材于当地。而西西里确实有出产用于建筑的白色石材。而石材比之于木材,有更好的坚固性和恒久性,也使它成为建造神庙的不二之选。神庙的建成,一方面实现了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神与永恒的追求。

心灵的皈依

建筑在精神方面的体验与塑造,是除了实际的使用功能之外,而不懈追求的。在这些神庙建筑高耸的不近人的空间中,体验到的不是家的温暖与安心,而是神性的严肃与压迫。在这里所适宜的活动不是吃饭、睡觉和休息,而是祈祷、忏悔和崇拜。人们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性,并承认这种渺小性,无论是否愿意。在对渺小承认的不安与恐惧中,向自然、神灵寻求最终的荫蔽,并在神庙建筑中完成关键且仪式化的一步活动,这样神庙建筑反而拥有了难以企及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同时,对于统治者来说,它成了加强统治与威慑最无声且有力的工具之一。

历史上,西方世界从来没有忽略过对宗教和权力的控制与结合。如果说传统居住建筑最能体现自然气候的影响、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潜藏的心理,那么神庙之类的宗教建筑则体现的是社会性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当时统治王朝兴衰的缩影。财力、民心、技术都能从这样一座建筑中得到彰显。正因如此,建筑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反映出其独有的社会性和时代性。这时,建筑所拥有的坚固恒久性,便在其保留过程中逐步凸显重要之处。这也是除了自然环境和资源外,选择石材这种冷峻的建筑材料的原因之一。

而今,历史的沉浮远去不再,留下的只有经历千百年沧桑的建筑。它们的石柱台基,一砖一瓦,在地中海微咸海风的吹拂下,暗淡剥落,剩下斑斑驳驳的痕迹,变为苍凉的盐碱色。没有当初的光鲜完整,却不使人感到索然无味。相反地,这些时光在建筑遗迹上留下的深深浅浅的印记,却更令人印象深刻。人们称赞先民的伟大,建筑的雄伟,同时歌颂自然的无情、永恒与平等。是的,历史的翻滚与时光的静止,在这一刻完美结合,人们也相应地找到此刻心灵的皈依。

(责编:金希)

猜你喜欢

西西里岛神殿西西里
瀑布前的神殿
原始人的神殿
复燃
风情万种的西西里岛
古典时代西西里文明边疆形象的二重性及其历史源流
流光溢彩
没落的神殿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
西西里意面
鸭舌帽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