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意的作用有多大

2015-12-06龙章

清风 2015年7期
关键词:民主测评巡视组袁世凯

文_龙章

民意的作用有多大

文_龙章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苏荣离开江西之前,作为省委书记,他在省里的两次重要选举中排名都是倒数,这是中央巡视组在个别谈话中得到的重要线索。干部群众对苏荣意见大、反映强烈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中央巡视组展开了调查,进而发现了苏荣的贪腐问题。

巡视组之所以能发现问题,不是他们“武艺”有多高超,而是他们乐于问政于民且较起了真。这说明了民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官员的好坏,所谓“知政失者在草野”。然而,“民意”这个词我们虽然经常看到,却时常忽视其所起的作用,甚至常常遭到吐槽。有关部门通过民意调查,或多或少能够了解人民的一些意愿,为自己的施政提供依据;而在民主政治制度设计中,很多重大事项往往需要获得决策机构多数人的通过方有效力,这既可以说是少数服从多数,也可以说是遵从民意。

因此,在民主制度相对成熟的地方,民意能对掌权者形成约束,可以倒逼他们遵从民意,万不可肆意妄为。现在不少国家对其执政领导人进行民意调查,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执政中的得与失,进而对自己的执政方式有所调整。有时候,为了给民众一个交代,一些官员不得不引咎辞职,可见民意作用之大。巡视组能够发现苏荣的腐败,也是借助了民意的力量。

不过,在民主制度尚不完善时,民意有时只会成为陪衬。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第一个正式总统便是这样。当时,袁世凯已经打垮了国民党的武装反抗,势力达到了顶峰。国会中,虽然国民党议员近半数,但基本上是安分守己之辈,心里早就对袁世凯服软了,竟然同意将国会的程序改变——按常规,国会应该先制定一部宪法,后选总统。但袁世凯为了早点登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非要先选总统后制定宪法。

此后选举的诸多事宜都是按照袁世凯的意愿进行,不过即使如此,袁世凯对能否当选总统还是心里没底。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1913年10月6日这天早上,国会外面来了一大群人,把国会大楼围得水泄不通。来的人号称“公民团”,其实就是换了便装的军警。“公民团”的人数,据说有几千或上万。人虽多,但大家嚷出来的却是一样的话,那就是:如果今天之内议会不将国民期望的总统选出来,就别打算离开国会半步。就这样,在“公民团”的重重包围中,议员们开始投票选总统:第一轮,袁世凯票数没有达到法定的四分之三,第二轮还是如此,不得已要投第三轮。这时候,天色已晚,议员们一天滴水未进,饥饿难忍,最后实在撑不住了,就把袁世凯选成了总统。

这样的选举显然不是民心所向,而是权力战胜了规则,权力绑架了民意。正如学者刘瑜所言:“鉴定民意的真伪,标准不在于民众选择的那一刻是不是真诚,而在于他们在形成意见时讨论是否自由、观念可否多元、信息是否充分。”此次选举中,议员们的讨论显然是不自由的。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只会成为“无聊的龙套”“无奈的看客”。民意的作用几乎为零。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很多民意诉求可以通过此项制度得以实现,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民意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就说苏荣,其腐败问题存在不是一天两天,民愤极大,但直到被巡视才查处;再说在干部考察中使用的民主测评,有些时候成了走过场,很难充分反映民意,最终为一些官员边腐边升推波助澜。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当然很多,比如参评人员有畏惧,怕得罪人,不敢说真话;被提拔之人已经内定,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民主测评的方法不科学等。一些小范围的民主测评尚且如此不给力,更不用说普通民众的监督力了。

所以,我们设计的一系列监督制度,很多时候并不尽如人意,归根到底是民意表达的空间和自由度不够。这不仅是设计一项民主测评或选举制度就可了事,还需要很多配套措施保证干部、群众能表达、敢表达,而且知道这种表达能起作用,这样民意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即使一些事看起来是民意使然,这种民意也往往是不太靠谱的,并且容易被人利用。

猜你喜欢

民主测评巡视组袁世凯
福建省委第六巡视组走访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开展巡视延伸工作
十一届省委第三轮巡视12个巡视组首批进驻完毕
班长竞选,谁会胜出
等候袁世凯
基于B/S模式的电子化民主测评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对『 巡视组组长被查』的反思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当前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的深层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