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5-12-06刘宗超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因素家长

刘宗超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刘宗超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1 研究背景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说,中国的自强不息,其责任全在今日之少年,而少年不仅要有高智力,还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而纵观现在的中小学生,文化成绩虽好,体质状况却每况愈下。坚持体育锻炼是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关键途径。素质教育实施近10年,近来教育部又提出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口号,但在实际中,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并不强,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仍有很多:中小学生本人意志力不坚定,体育锻炼观念不强;社会大环境重分数、轻体质;学校教学,考什么教什么,轻视体育教学;家长也更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孩子的身体锻炼。如何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何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习惯,如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坚持性,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体育育人”的观念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2 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

2.1 学生个人因素

中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意志品质中有活泼好动的一面,这为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前提。但他们的品格和意志还处于学习和强化阶段,意志品质不坚定,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好玩才参加某一活动,他们并不理解运动背后的重大益处,因此,如果没有外力的强制,中小学生很难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是中小学生的身体还没发育完全,有的发育早的、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可能乐意进行体育锻炼,而有些发育较晚的学生则由于体育成绩不好排斥体育锻炼。最后学生可能由于某种需求,例如得到老师的赏识、引起他人的注意等因素开始参加体育锻炼,但由于参加锻炼的效果与本人期望有差距,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

2.2 社会环境因素

2.2.1 社会大环境中华文化自“独尊儒术”以来,文人墨客便日益受到重视,而从事体力劳动及体育行业者常被轻视。“重智轻体”的观念致使人们以学生考生好大学为荣,而称体育成绩好、文化课成绩不好者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次,教育政策普遍偏向智力教育,而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致使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者少,能坚持参见锻炼者更少。另外,体育基础设施少,中小学生就算想锻炼,而没有锻炼的场地和器材。最后,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中小学生的诱惑力加大,学生对于游戏和体育锻炼更倾向于网络游戏。

2.2.2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因素是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校园锻炼氛围及教师因素。校园物质环境包括体育场地及器材,中小学场地器材不足,甚至有的连正常体育上课都不能满足,没有足够的场地器材,体育锻炼不容易坚持。而一个学校的体育锻炼氛围如何,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锻炼坚持性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小学生本是活泼好动的群体,而过多的、繁重的课业,使中小学生不得不终日“埋头苦读”,锻炼时间减少,体育锻炼的坚持性得不到提高。从教师因素看,“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而随着年级的提高,老师对学生的体育活动重视程度逐渐减少。另外,对体育教师而言,害怕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危险,在体育课上只是进行一些简单、无趣的练习活动,以“安全”为由扼杀学生锻炼的欲望,对提高学生锻炼的坚持性是不利的。

2.2.3 家庭因素学生除在学校接受系统地体育教育之外,家庭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首先家长对待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不正确,家长普遍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放学回家,家长的普遍做法是“文化课教什么,回家便复习什么”,过多的课外作业压缩了学生

锻炼时间,更有甚者,做完作业还要参加各种形式的辅导班,没有锻炼时间,坚持锻炼便无从谈起。其次,家长没有良好的锻炼意识,认为孩子的身体很健康,不需要进行锻炼,有的家长宁愿让孩子在家看电视也不愿让孩子出去参加运动。再次,有的家长认为出去玩就是锻炼,偶尔出去玩一下就不用再加以锻炼,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锻炼习惯,没有培养孩子锻炼的坚持性。

3 提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途径

3.1 针对中小学生个人方面

中小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只会敷衍了事,更不会坚持进行锻炼,而有了兴趣,学生便有了对运动的欲望,更容易坚持进行锻炼。其次,学生个人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也就是“参与观”,不要过分重视体育成绩,能坚持参加锻炼就是成功。再次学生要学会为自己设定体育目标,目标宜小不宜大,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同时,提高有体育锻炼的坚持性。

3.2 针对社会环境方面

3.2.1 社会大环境重视体育锻炼国家教育政策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在教育政策上加大对体育的重视,同时转变“重智轻体”的观念,重视体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将体育纳入考试的范畴。另外,社会上要充分利用报纸,宣传册等宣传媒介,加强对健康教育、终身体育和科学体育锻炼常识的宣传。引起学校和家长对中小学生坚持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态度、价值观以及体育行为和习惯的形成,为中小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2.2 校园体育设施健全,教师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首先,学校要完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配置,让教师在体育课上有东西可用,让学生在课下活动时有场地进行锻炼。其次,学校要高度重视培养良好的校园锻炼氛围,身处这种环境中,学生会不自禁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那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项目,例如体育游戏、球类运动等,尽量避免大运动量而索然无味的运动项目。另外,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重视每一个学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锻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为核心,在体育锻炼中加以思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在学习、身体发育及交际上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观念。最后,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设定一定的体育锻炼目标,完成目标给予一定的表扬或奖励,鼓励学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在课下,教师要减少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给学生说明“该学习时要学习,该运动时要运动”的道理,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坚持性。

3.2.3 家长重视,引导孩子参加锻炼首先,家长要有规律性地带领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家长不要给孩子灌输“成绩第一,体育不重要的”的观念,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孩子进行锻炼,这样不仅会使孩子养成规律的锻炼习惯,从中也会意识和体会到到锻炼的益处。其次,家长要在和孩子的锻炼中发现和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如有的孩子喜欢踢足球,有的孩子喜欢打篮球,有的孩子喜欢打乒乓球等,多带孩子参加他喜欢的运动,不仅可以调动孩子运动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孩子锻炼的坚持性。再次,在锻炼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告诉孩子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既让孩子重视学习,同时也不要忘了体育锻炼,为孩子设定一定的体育锻炼目标,完成目标给予表扬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最后,在节假日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到体育俱乐部学习、锻炼,既学得一技之长同时又强身健体,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而且通过俱乐部教练员的督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兴趣,提高体育锻炼的坚持性。

4 结 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坚持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习、身体发育有重要作用,而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仍有很多,我们应该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坚持性,用实际行动证明“每天锻炼1小时”不只是一个口号,要使今日之少年担负起明日之国强的重任。

[ 1 ] 刘胜强.少年强则国强:浅谈中小学生身体现状[ J ].中国校外教育,2013(16):14.

[ 2 ] 李晓鸿,周荷丹.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 J ].当代体育科技,2014(12):96-97.

[ 3 ] 方强.浅谈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的主要原因[ J ].职业,2008(35):92.

[ 4 ] 谢国.浅谈如何坚持体育锻炼[ J ].山西青年,2013(20):39.

2015-01-10

刘宗超,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体育教育训练学。

G806

A

1674-151X(2015)02-115-0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因素家长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家长请吃药Ⅱ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