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015-12-06胡曼玲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2期
关键词:负荷动作技能

刘 畅,胡曼玲

(1.仪征市第二中学,江苏 仪征 211400;2.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2)

简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刘 畅1,胡曼玲2

(1.仪征市第二中学,江苏 仪征 211400;2.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2)

1 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理念,不仅重视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能力是可以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而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技能必需具备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效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重技术、轻能力的教学状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教法步骤多,考虑学法创新较少;在实际教学时,注重统一教学内容要求的较多,关注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较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进行模仿练习的较多,开展探究练习的较少,进行兴趣练习的较多,开展规范练习的较少。上述“四多四少”的状态往往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拓展,因此,要建立优化、高效的教学策略,切实加强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优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综合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使学生的能力结构得到充实和更新,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体育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体育学习实践,自主获取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的能力。体育实践能力的内涵较为丰富,包括观察分析、动作练习、纠正动作错误、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结合,构成了实践性特点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是学生个性化学习、运用锻炼方法、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坚持终身体育的必要条件。而综合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为此,笔者针对不同的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2.1 观察分析能力

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否正确地观察动作过程,分析技术要点,将直接影响练习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讲解时,教师要讲清所学动作的程序,提出观察分析动作技术的要点,使学生明确动作的要领做法;示范时,教师要准确地显示动作的技术结构,使学生正确地感知动作,建立完整准确的动作概念,并根据教材的动作特点,通过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合理的正误动作技术要点对比,教会学生观察动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动作技术的异同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2 动作练习能力

体育教学主要从事身体练习,学生通过反复地练习来掌握技术获得技能,所以,练习是学生掌握技术获得技能的基本途径,而学生的练习能力,又是掌握技术获得技能的基本条件。因此,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练习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讲解、示范、练习法,使学生了解动作技术结构,明确动作技术概念,掌握动作技术的要领,以及完成动作技术的做法。同时要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能按正确地练习步骤,进行分解练习和变换练习、优化练习程序、加速练习进程、提高练习效果,并在各种练习中提高练习能力。

2.3 纠正错误能力

体育教学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动作练习,学生在动作练习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而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纠正,如因身体素质较差而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身体素质

练习,选用专项素质练习手段,有针对性地改进薄弱素质,以适应掌握动作技术所要求的素质;因技术要领不明而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要讲清动作技术要领、示范动作结构、正误动作对比,使学生认清正误动作之间的关键所在,有效纠正错误动作;因练习方法不当而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要教会学生合理运用练习步骤,用诱导辅助练习纠正错误动作。

2.4 安排负荷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因为人体机能的改善和提高、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都需要在一定运动负荷的刺激下才能实现,而学生在练习中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反映着学生身体机能变化的状态。因此,要对学生的运动负荷进行正确的指导,要使学生了解适当运动对有效改善身体机能、掌握动作技术的作用,教会学生知晓练习项目与运动量大小间的关系,并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有效地去承受运动负荷。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安排要合理有节奏,从小到大,逐步加大,处理好量与强度的关系,如发现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应采取改变练习的次数和速度,改变器械的重量和高度等措施进行调控;要使学生掌握检查评定运动负荷的方法,观察练习时的生理心理反映,从呼吸、汗量、气色、体力消耗、疲劳程度等方面的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应自己的身体现状,还可以用脉搏测量法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以便学会及时调控运动负荷。

2.5 适应环境能力

主要适应变化的环境,应对各种新情况,解决各种新问题。体育实践课是在室外场地进行教学活动,有时还要到野外去进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使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的变化中,光照、气温、风速、雨雪等气象状况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适应环境能力,尤其在特殊环境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采用融入自然、迁移环境等教学手法,让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御寒防暑的勇气,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在自然环境中锻炼意志,锻炼身体,提高适应能力。

2.6 克服困难能力

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是克服困难,磨练意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克服精神、体力、技术、心理等方面的障碍,才能学好体育。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能力,是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目标。克服困难是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作支撑,而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特有功能。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攻克难点动作技术,可以进行耐久跑训练,以及在各种比赛中进行体力、作风的较量,充分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困难和挫折的情境,加强困难和挫折教育,让学生在困难和挫折中勇于面对、经受考验,当学生在练习中,遇到体力、技术、心理障碍时,要及时帮助学生分解难点,克服难点,使学生体验到克服难点后所取得的学习进步的愉悦,从而不断地树立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克服困难能力。

2.7 交流合作能力

体育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协调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心理品质。为此,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交流合作的良好环境,缓减压力,增加活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欢快交流、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原生知识的拓展,掌握新的技术技能。要适当开展教学游戏和比赛,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能、展示自我的机会,加强动作技术、体育作风、意志品质方面的交流,充分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教学形式,为学生搭建相互合作与交流学习见解的平台,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技术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交流能力的提高。

2.8 提问质疑能力

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也是学生探索学习的体现,学生带着问题学,不断提出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是开启思维、活跃学问、通向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提问意识的发展,加强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在课前让学生搜寻相关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和难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运动基础和能力水平,带着思考的问题参与课堂的学习;在教学设计中,要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教师的诱导启发和学生的思考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适宜地提供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勇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教会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提出合理的问题,掌握提问的技巧,提升提问的水平;课堂讨论的方式可多样化,以达到互相讨论、互相研究、共同寻求问题答案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探究创新能力

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创新的着重点是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学创新首先必须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创新意识,进行教学创新实践,这是体育教学创新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创新因素,要更新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教材内容,正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突破常规练习,使教学方法新颖有趣,富于变化,形成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活动,要用探究合作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通过解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交流、探讨中,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2.10 学习评价能力

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有一个自我认识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于总结学习成果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勇于进行自我评价。体育学习过程是学生对技术动作概念的感知识别,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反复练习,掌握技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勤学苦练,而且要克难求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差距,分析成功,失败或不足的原因,及时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地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术情况进行调节,选择和控制,这样不仅能不断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 1 ] 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2 ] 季浏,汪晓赞.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3 ] 胡曼玲.体育教学中练习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J ].山东:山东体育科技,2012(12).

2014-12-17

刘畅,中教高级。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G807

A

1674-151X(2015)02-067-03

猜你喜欢

负荷动作技能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SGT5-4000F(4)燃气轮机夏季最大负荷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