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FG桩复合地基在北京运河湾高层建筑中的沉降研究*

2015-12-05赵俊兰武君磊张建伟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褥垫粉土桩体

赵俊兰,武君磊,张建伟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144)

0 引言

CFG桩,又称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碎石、石屑、砂、粉煤灰等掺水泥后制成的可变强度桩。复合地基由桩体、桩间土和褥垫层3部分所组成,主要由桩间土和桩共同承担上部荷载,他们与上部荷载之间通过褥垫层(碎石或砂石垫层)来过渡。由于CFG桩一般不用加入配筋,并且还可利用工业废料等作为掺和料,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CFG桩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很广,在全国各种砂土、粉土、黏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土质的地基中均有大量实例应用。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普及,CFG桩复合地基以其施工便利、承载力高、造价低廉以及其广泛的适应性等优点,现在已经成为地基处理中最为普遍应用的技术。本文在实际工程案例中分别研究桩长、桩径、桩间距和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目的是使复合地基在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对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1 工程实例分析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运河湾附近,南侧为玉带河东街,东侧为滨河中路。本次钻探揭露的地层除表层分布的杂填土外,40.0 m深度范围内均为人工填土层、新近沉积层及一般第4纪冲洪积层。依据岩性、工程性质不同,共划分为5个单元层,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褐色—黄杂色、稍湿、松散状态。厂区内广泛分布,为近期回填造成固结程度差且不均质,以粉土为主含有大量灰渣等建筑生活垃圾和其他杂物,局部可见素填土分布,本层厚度变化为0.30 m~1.00 m。

第②层黏质粉土:黄褐色,中密,稍湿—湿,含氧化铁、云母及少量钙质结核。结构较差。本层厚度变化为0.90 m~2.00 m。

第③层黏土:褐黄色,局部褐灰色,很湿,可塑,含氧化铁及少量钙质结核。结构较差。

第④层粉质黏土:黑灰色、饱和、呈可塑—硬塑状态,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级韧性中等,与粉土薄层呈互层状水平分布,局部可见粉细砂及中砂薄夹层。

第⑤层中砂:黄杂色、湿—饱和、呈中密状态、散粒结构,亚圆型、磨圆度较好分选性差,以石英、长石级云母为主要成分,可见少量卵石,孔隙充填中粗砂,局部可见中细砂及粉土薄夹层呈透镜体状出现、本层厚度变化为3.10 m~4.70 m。

1.2 计算模型和参数确定

根据复合地基设计资料、地基勘察报告和经验值,各材料参数取值(见表1)。

预计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建议采用复合地基或桩基。

由于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采用数值分析较为复杂,为简化计算,提高运算效率,取10根桩及所影响土体的范围为计算对象,考虑桩长、置换率、载荷板尺寸等参数,模型计算域水平方向取距最外侧桩体中心600 mm宽,垂直方向自桩顶起取至1.5倍桩长深度。同时对所建分析模型施加与实际情况相同的边界约束条件。并将土体简化,土层从上到下依次是褥垫层、杂填土、黏质粉土、黏土、粉质黏土和中砂,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表1 土层材料力学参数

图1 复合地基三维离散元计算模型

2 沉降变化研究

荷载增加复合地基沉降随之增加。荷载较小时,土体为弹性变形,曲线走势基本呈线性,荷载增加到一定值,褥垫层和土体内部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曲线走势呈非线性增加。在荷载增加的过程中,桩顶和桩间土表面均出现沉降差,桩间土表面沉降均大于桩顶沉降,说明在桩体上部一部分区域存在负摩阻力。另外,随着荷载的增加,桩顶与桩间土的沉降差随之增加。负摩阻力在CFG桩复合地基中是有益的,使得桩间土也参与承载上部荷载,增大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从而减少沉降变形。

随着桩长的增长,复合地基的整体平均沉降在减小。桩顶沉降随着桩长的增加而减小,在荷载较大阶段其减小的幅度越大。桩长较短时,附加应力分布的区域较小,应力值高,地基沉降大,上部土层的附加应力大,局部超过土的极限承载力;桩长增长时,上部加固区域土层中的附加应力迅速减小,复合地基整体沉降的降低非常明显。对于一定桩距的CFG桩复合地基,就控制其变形来说,存在一个最优桩长。复合地基沉降随桩长的变化曲线,可以作为设计中确定桩长的依据,以避免使用过长的桩,减少浪费和施工中的困难。

随着桩径的增加,复合地基沉降随之减小。改变桩径的大小即改变置换率的大小,随着桩径的增大,沉降减小,且桩体和桩间土体的沉降差减小,即桩体的上刺入量减小。S1所占总沉降S的比例下降,下卧层的土体沉降S2占总沉降S的比例上升。桩体地基模量的增加导致该处桩体沉降的减小,而该区域土体的土质不受桩径变化的影响,所以变形增大,所占总沉降的比例也就增大。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沉降变形趋势由中心区域向四周减小,而且沉降变化率逐渐增大,沉降降低的幅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桩距较大时,上部土层中的附加应力较大,复合地基沉降也较大。桩距减小时,能够将上部土层中应力有效的向下传递,减少复合地基整体沉降;对于承载力较低的软弱土,如果桩距过于小,桩间土还会因为桩体的挤压而产生隆起变形。刚性桩复合地基虽然在桩顶处土体分担了很多荷载,但实际上土体将绝大多数荷载通过负摩阻力又传给了桩,这样反而可能会使复合地基的沉降增大,因此,CFG复合地基的桩距并不是越小越好,存在一个最优桩间距。

褥垫层的增加,在一定的荷载范围内能减少复合地基沉降,使沉降更加均匀。但这种减少相当有限,随着垫层厚度的继续增大,并未有更加明显的减少。在荷载较小时,对应的桩顶沉降值受褥垫层厚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土体沉降受褥垫层厚度的变化影响较大。在荷载较大时,相应的桩顶沉降值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褥垫层的厚度增加,能使桩与土之间能够更好的共同协调,桩土应力比减小。

3 结语

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运河湾工程实例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得出:

1)针对北京高层建筑工程地质条件,本文采用了离散元分析模型,并在建立模型时充分考虑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和接触面参数,为建立符合现场实际的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2)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桩径、桩长影响沉降更为明显,桩间距、褥垫层厚度影响沉降较为不明显,存在最优取值,但需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张继文,曾俊铖,涂永明,等.京沪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11,33(01):83-88.

[2]张伟丽,蔡健,林奕禧,等.垫层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0,31(12):4027-4032.

[3]杨涛.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特性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3,24(01):53-56.

[4]曾俊铖,张继文,童小东,等.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03):570-574.

[5]Elastic settlement of ring foundations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Soils and Foundations,Volume 55,Issue 2,April 2015,Pages 284-295.

[6]赵明华,何腊平,张玲,等.基于荷载传递法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J].岩土力学,2010,31(03):839-844.

[7]郝玉龙,王立忠,陈云敏,等.深厚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及控制[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03):345-349.

[8]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Staged Loading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Volume 12,Part B,2012,Pages 1055-1062.

[9]翟晓力,葛忻声.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数值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06):35-39.

[10]朱彦鹏,唐文斐.CFG桩复合地基不同参数沉降影响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5,27(02):49-55.

猜你喜欢

褥垫粉土桩体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褥垫层参数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水泥-沥青粉复合稳定粉土的强度及渗透特性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饱和粉土三轴等p应力路径试验特性研究
桩体刺入全过程褥垫层的工作特性
Impact of Phase Noise on TDMS Based Calibration for Spaceborne Multi-Beam Antennas
固化剂稳定粉土路基的应用研究
大同地区天然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不同形式的结构层下褥垫层合理厚度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