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制约因素研究

2015-12-02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74

江西建材 2015年19期
关键词:制约预制构件建筑业

■马 铭 ■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人均收入的普遍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由于建筑业的建设单位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劳动力需求量大、施工风险大、施工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问题。建筑工业化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三个环节的融合,推行建筑设计标准化、预制构件生产流水化、施工组织集成化,提高了建筑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建筑业的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受到政策环境、施工生产技术、经济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建筑工业化在我国的推进仍然存在障碍。本研究将以文献综述为基础,基于系统动力学集成研究模型,探索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的制约因素,提出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对建筑工业化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在推进机制、集成方法、效率提高等方面,对于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制约因素的研究目前较为缺乏。李本悦等(2014)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缓慢,普遍率较低的原因归结为建筑工业化经济效益不高、民众对建筑工业化存在偏见、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不明确和范畴狭隘等方面,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1]。刘禹(2012)阐述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从结构预制化与产业集成化两个方面对发展建筑工业化进行了论述,提出我国当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选择路径与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亓霞等(2015)从法律法规、政府作用、市场力量、技术进步4 个方面分析我国建筑工业化和国外成功的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差距并提出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方法[3]。

上述学者虽然都对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但是并未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推进过程难题进行深入阐述探讨。本文注重研究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推进问题,提出建筑工业化推进的制约因素,并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过程实施的方法建议。

2 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制约因素

本文基于对建筑工业化内涵和意义的阐述,通过文献检索法、专家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综合集成的理论分析方法,将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的制约因素归结为:政策环境(P)、施工技术(T)、经济成本(C)、组织管理(M)四个方面,并按照分层组织、层级统一原则,将这4 个因素划分为13 个影响因子,我国建筑工业化制约因素及各因素所包含的制约因子如图1 所示。

图1 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制约因素

政策因素是影响其他制约因素首要环节,也是建筑工业化推进实施的关键所在,对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行业向建筑工业化革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驱动力。成本无论是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命脉所在,建筑工业化推进困难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参与方考虑到成本对自身企业发展的影响。对涉及建筑工业化的各参与方、各道施工工序以及各预制构件的组织管理,是提高建筑工业化效率的关键,也是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管理技术支撑。因此,本文构建了由政策环境、施工技术、经济成本、组织管理构成的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制约因素四维体系,形成了P -T -C -M 一级制约因素层级,并包含了13 个二级制约因子。

基于上述理论阐述和分析研究,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s,SD)[4],将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制约因素及各制约因子构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并对各因子的相互影响趋势及逻辑关系绘制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图中,如图2 所示。

图2 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制约因素因果回路图

3 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对策建议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我国建筑工业化在推进过程中受到政策、技术、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并由各制约因子的综合作用,使得我国建筑工业化在进一步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进步缓慢、难以发展的尴尬局面。由此,本节针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和制约因子出发,基于制约因素和制约因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提出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的对策建议。

(1)政策环境方面。完善建筑行业的政策法规,实现政府对建筑工业化的统筹;政府应大力提倡全行业积极推行建筑工业化施工,使建筑工业化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风向标。

(2)施工技术方面。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实现建筑施工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其次施工企业应当抓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契机,提升企业的施工能力;最后,生产单位应确保预制构件生产的科学规范、预制构件施工的确实可行、预制构件使用的安全有效。

(3)经济成本方面。施工企业应当通过技术革新、工序改进等手段,形成施工流水作业线,以质量高、速度快、产量大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整体施工成本。生产企业在注重预制构件的质量同时,应当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新型技术降低构件成本。

(4)组织管理方面。工程管理方应当注重各参与方的协调指挥,提高工程整体施工的集约化程度;施工的组织安排应当根据施工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实施,避免因工序组织衔接造成施工进度的减缓,甚至是工序质量的降低。最后,应当设置专门的预制构件管理机构,负责预制构件的调度使用,确保预制构件调度的合理有序。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业化发展内涵及意义理论阐述,认为建筑工业化是促进我国建筑业施工质量、效率、绩效提升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建筑业在我国持续蓬勃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受到政策因素、施工技术、经济成本和组织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建筑工业化在我国推进过程中显得较为滞缓。通过建立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制约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分析和系统综合的科学方法,梳理分析我国建筑工业化制约因素及各制约因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趋势,从而提出我国建筑工业化推进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建筑工业化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1]李本悦,徐成,樊启广.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4,40(8):27 -28.

[2]刘禹.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障碍与路径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12(4):20 -24.

[3]亓霞,李洁,束晓东.基于国外成功经验的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12):121 -124.

猜你喜欢

制约预制构件建筑业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动物“跨界”建筑业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BIM技术在PC预制构件工厂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